傅琦雄
(福建省寧德市教師進修學院 352100)
田瑞娟
(湖北省武漢市第六中學 430016)
2017年福建中考生物學試題從各市自主命題進入全省“一張卷”的時代,省考卷與市考卷題型、題量基本相同,但命題風格有所不同,特別是省考卷凸顯對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和開放性問題等方面的考查。生物學試題的初高中銜接是指試題素材或情境來源于高中生物學知識,用初中生物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一種命題思路。從考生實測數據和課堂復習教學情況,可發(fā)現(xiàn)多數初中教師對市考卷過渡到省考卷的這種變化準備不足?,F(xiàn)以2017年福建中考兩道典型的生物學試題為例,從實測數據與試題評析的視角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
例1(第25題) 從同一植株挑選長勢相同、重量相等的3片葉片,編號①、②、③。將①烘干稱重得a,②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并置于適宜光照下,③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并置于黑暗處。在適宜溫度下,向水中通入空氣,6h后取出②和③葉片,烘干稱重分別得b和c。葉片在6h內通過光合作用制造出的有機物量是________。
A. c-a B. a-c C. b-a D. b-c
實測數據與試題評析:本題考查知識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主題四中“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銜接人教版高中生物學必修1細胞的代謝,考查層次為Ⅱ。從能力角度分析,該題考查理解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及實驗探究能力。通過對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該題難度值0.34,屬于難題;該題分值2分,平均分為0.68,區(qū)分度為0.1,表明該題區(qū)分不同水平學生的測量價值較小。49.56%的學生錯誤選擇C項,說明多數學生不能理解題干中的有效信息,錯誤處理了實驗數據。該試題情境來源于高中必修1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常考查的實驗類習題,試題情境為三組實驗進行不同的處理方法并得出三組數據,從而分析推斷光合作用總量的表達式。學生在理解題干中關鍵信息的基礎上,轉換成表2所示的關系,再根據“光合作用總量=凈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的關系,得出:(b-a)+(a-c)=b-c。該題作為中考壓軸選擇題難度較大,可見初高中銜接的生物學試題是命題者常命制的一類難題。參考答案:D。
表1 例1試題實測數據
表2 第25題信息轉換
例2(第30題) 下圖是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圖中的序號表示不同的生理過程。
(1) 食物在A系統(tǒng)中被消化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_,①表示的生理過程是________。
(2) B系統(tǒng)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在③過程中進入B系統(tǒng)的氣體是________。
(3) C系統(tǒng)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_。正常情況下,在該器官中經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________和微量蛋白質含量都減為零。
(4) 經過①②④過程后,組織細胞獲得了________用于生命活動。
實測數據與試題評析:本題考查知識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主題五“人的食物來源于環(huán)境”“人體生命活動的能量供給”和“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銜接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體的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考查層次為Ⅱ。通過對表3的分析,可以看出:該題難度值0.63,屬于中等難度題。該題分值7分,平均分為4.39,區(qū)分度0.58,表明該題能把不同水平的學生區(qū)分開,其測量評價的價值較大。從各小題數據來看,第(4)題的平均分為最低0.06,區(qū)分度0.17也最低,說明學生對①②④過程理解不夠透徹,導致錯答或漏答,該問題的設置不能區(qū)分不同水平的學生,測量評價的價值低。30(1)第2空平均分為0.46,但區(qū)分度0.77,說明設置該問題的測量價值較大。學生只有理解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概念,才能做出正確的回答。該試題的素材取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學必修3第8頁圖1-4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與消化、呼吸、循環(huán)、泌尿系統(tǒng)的功能聯(lián)系示意圖。命題者巧妙地利用高中教材插圖加以改造,以示意圖為信息載體考查人體消化、呼吸、循環(huán)及泌尿系統(tǒng)的重要結構與功能,側重考查學生的理解與信息處理能力[1]。近幾年福建中考命題常利用高中教材中的插圖、經典實驗及練習題進行改造,這也是初高中銜接的生物學試題常見的一種命題方法。參考答案:(1) 小腸 吸收 (2) 肺 二氧化碳 (3) 腎臟(腎) 葡萄糖 (4) 營養(yǎng)物質和氧。
表3 例2試題實測數據
福建中考生物學試題由市考卷過渡到省考卷,命題的思路和風格都發(fā)生了變化。從2017年福建中考生物學試題的特點與命題組專家的組成分析,福建中考生物學試題要體現(xiàn)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已是必然的趨勢。面臨考試的改革,復習教學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針對這種變化提出以下幾點教學建議。
2.1 研究初高中課標與考試說明,尋找共性與差異 福建省考試院頒布的相關文件明確提到:“以《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指導,以福建省普通教育研究室編寫的《福建省初中生物學科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為依據進行命題”。因此,研究初高中的課標及考試說明十分必要,而且應該側重兩者共性和差異的研究。例如,初高中課標都遵循“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理念,而高中課標則增加了“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高中生物學課程的特點,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高中的考試說明對考試能力要求都包含了“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初中考試說明雖然增加了“識記能力、應用能力、評價能力”,但是兩者對考試目標的要求層次是一致的,這也體現(xiàn)了中考對學生能力的要求較為簡單和具體,具有可操作性,總體而言比高考能力的要求低。這樣的研究可以幫助教師在復習教學時,能更有效地把握初高中知識銜接的深度和廣度。
2.2 歸納整理初高中銜接知識點,發(fā)現(xiàn)命題的落腳點 初中生物學課程包含十個主題內容,而高中生物學課程的三個必修模塊覆蓋了其中六個主題,包括:主題2“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主題3“生物與環(huán)境”、主題4“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主題5“生物圈中的人”、主題7“動物的生殖發(fā)育與遺傳”和主題8“生物的多樣性”。命制初高中銜接的生物學試題時,就可以利用高中知識的情境,以考查這些主題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建議初中教師要研究高中教材,側重梳理其中對接初中知識的插圖、經典實驗過程和課后練習題,并嘗試將這些素材編制成初高中銜接的生物學試題。教師還要將高中教材中能對接上述初中六個主題的知識進行歸納分類,整理成表格或思維導圖。例如,高中必修3第1章“人體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可以聯(lián)系初中主題5“生物圈中的人”;必修1模塊中“細胞結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細胞增殖分化”與初中教材中主題2“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主題4“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存在較高的銜接知識[2]。這些重要的初高中銜接知識點往往是命制初高中銜接試題的落腳點,教師應給予高度重視。
2.3 規(guī)范訓練初高中銜接的生物學試題,加強解題指導 初高中銜接題作為中考的壓軸題,一般難度較大。除試題情境新穎、有創(chuàng)新外,對學生能力要求也較高,復習教學中對這類試題進行規(guī)范訓練,加強解題指導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上文例1的解題中,教師指導學生將題干的文字信息轉化成表格信息后,學生會更容易推斷出實驗數據的正確含義,從而給出正確答案。例2的解題指導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由表及里的識圖方法。因為只有正確獲取圖示的關鍵信息,才可能精準解決問題。在備考中教師應精選初高中銜接試題,規(guī)范訓練,并加強解題思路與解題技巧的剖析,這也是應對這種變化的有效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