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慶寧 林盟 梁文
[摘要]: 通過優(yōu)選實生苗和非優(yōu)選實生苗對比造林,結果是3年生的大葉櫟優(yōu)選實生苗造林平均樹高、平均胸徑、平均單株材積分別達5.5m、6.6 cm和0.01133m3,比非優(yōu)選實生苗造林的同齡大葉櫟3.8m、4.4 cm和0.00375m3分別提高了44.7%、50.0%和200%,大葉櫟優(yōu)選實生苗與非優(yōu)選實生苗造林在樹高、胸徑、材積差異明顯, 表明大葉櫟個體變異大 ,遺傳改良潛力也大,認為采用優(yōu)選實生苗造林是提高大葉櫟生長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葉櫟;優(yōu)選實生苗;造林技術
大葉櫟( Castanopsis f issa) , 又名大葉蒴、裂斗錐等, 為殼斗科櫟屬( Castanopsis) 的常綠大喬木,具有較強的結實和天然更新能力,可人工植苗、直播造林、天然更新,適應性強、生長快、材質好,是優(yōu)良薪炭、纖維板、造紙、高檔家具、菇木及防火林帶樹種,是很有前途的短輪伐期工業(yè)纖維原料林樹種,也是優(yōu)良生態(tài)公益林樹種,為廣西名優(yōu)鄉(xiāng)土樹種之一。是我國中亞熱帶北緯270以南山地和丘陵次生林的先鋒樹種之一,大葉櫟喜濕熱氣候,適宜于深厚濕潤的山地紅壤、黃壤中生長,在干燥貧瘠的山脊亦能生長。本試驗項目來源于2016年廣西省級林業(yè)技術推廣示范項目《大葉櫟良種及高效培育技術推廣示范》建設的一部分,通過優(yōu)選實生苗和非優(yōu)選實生苗對比造林,探討大葉櫟不同類型實生苗造林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影響,為進一步加快推進大葉櫟優(yōu)良個體選擇研究和快速繁殖技術推廣提供參考依據(jù)。
1. 自然條件和造林方法
1.1自然條件:試驗地位于廣西賀州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內,地處東經111°21′,北緯22°36′,屬南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相對濕度大。年均氣溫19.1℃~21.3℃,年均降雨量1572~1738mm,平均相對濕度80%左右。造林地海拔高50~100m,東南坡,坡度22°,土壤為紅壤, ph值在4.6~5.3之間,土壤質地疏松,較為適合大葉櫟生長。
1.2大葉櫟容器育苗技術關鍵及苗木優(yōu)選方法
1.2.1大葉櫟容器育苗技術要點
(1)營養(yǎng)土:采用火燒土、黃心土、河沙其比例為30%:40%:25%再加3-5%過磷酸鈣粉,分別敲碎過篩后均勻混合,堆漚10-15天,營養(yǎng)土應在播種前半個月備足。容器一般采用徑為10cm塑料袋。
(2)催芽、點播: 分期分批浸種,置沙床催芽10-15天,催芽用的沙床要在苗圃地附近便于管理,沙要選用新鮮河沙,將處理過的種子均勻撒在苗床上,并用砂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度,保持芽床濕潤,種子催芽至露白即可點播,每一個容器袋點播1顆種子,播后做好遮蔭及防護設施。
(3)煉苗:煉苗是提高大葉櫟造林成活率的關鍵。大葉櫟苗木主根比較發(fā)達、葉片大而多,沒有經過適當煉苗的大葉櫟苗木直接上山栽植,容易受到日灼失水干枯。煉苗時間在造林前1個月進行,通過對大葉櫟容器苗木截根移動停水停肥,并從遮陽網煉苗過渡到全光煉苗過程,嚴格控制各階段煉苗溫度、濕度和光照條件,促使的大葉櫟苗木充分木質化,才能提高大葉櫟造林成活率。
1.2.2 大葉櫟苗木優(yōu)選方法
大葉櫟是廣西蒼梧縣優(yōu)良種源。苗木優(yōu)選方法是采用苗高、地徑權重選擇法,將苗木高、地徑2個性狀進行數(shù)據(jù)標準化,分別以權重0.7、0.3計分,再按得分排序進行選擇,選擇率為20%左右。
1.3 大葉櫟造林技術措施
(1) 整地:在全面清山煉山的基礎上, 進行穴狀整地, 種植穴規(guī)格40cm×40cm×40cm。
(2)造林:時間在2015年3月營造優(yōu)選實生苗和非優(yōu)選實生苗大葉櫟試驗林各2公頃,栽植株行距為2 m×3 m,造林密度為111株/畝。栽植方法:栽植時,剝掉容器袋,定植復土時應從四周向內壓緊,杜絕垂直下壓,以防破壞容器土,注意舒根和壓緊,使幼苗根部能與土壤緊密結合,種植深度一般比原根深2cm左右即可,定植時應注意不要把苗木栽在基肥上,以免使幼苗根部接觸肥料燒根而影響成活。
(3)撫育施肥: 植苗造林的第一年6月進行鏟草、松土撫育和施肥1次,9月進行砍草撫育1次。造林的第二年進行鏟草、撫育、施肥1次。每次施肥量為每株250 g復合肥,采用在植株兩側方向開溝施肥,在雨后施肥可以加速肥料溶解和減少肥料流失。
2 生長量調查及計算方法
2.1 調查方法:在優(yōu)選實生苗和非優(yōu)選實生苗對比造林小區(qū)內,各選擇4個有代表性標準地面積為600m2進行每木調查,分徑階檢尺胸徑,各徑階選擇具有代表性的1~3株實測其樹高和胸徑值。
2.2 平均樹高、平均胸徑、平均單株材積的計算
(1)平均樹高采用算術平均值,公式為: ;
(2)平均胸徑采用斷面積法計算,公式為: ;
(3)材積計算:材積模型為V=0.667054×10 - 4 D1.847954450H0.96657509計算出單株材積。模型變量中V-立木材積,D-胸徑,H-樹高。
3 結果與分析
優(yōu)選實生苗試驗林1~3年生的樹高、胸徑(地徑)、單株材積比較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苗木種類 1年生 2年生 3年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樹高 地徑 樹高 胸徑 樹高 胸徑 材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優(yōu)選實生苗 1.3 2.5 3.3 3.2 5.5 6.6 0.01133
非優(yōu)選實生苗 0.8 1.8 2.2 2.3 3.8 4.4 0.0037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樹高單位為m、胸徑單位為cm、材積單位為m3。
從上述優(yōu)選實生苗試驗林1~3年生的樹高、胸徑(地徑)、單株材積比較表可以看出,3年生的大葉櫟優(yōu)選實生苗造林平均樹高、平均胸徑、平均單株材積分別達5.5m、6.6 cm和0.01133m3,比非優(yōu)選實生苗造林的同齡大葉櫟3.8m、4.4 cm和0.00375m3分別提高了44.7%、50.0%和200%,優(yōu)選實生苗與非優(yōu)選實生苗造林在樹高、胸徑、材積生長量差異明顯。
4 結論與建議
目前,大葉櫟種質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上還存在許多問題。實生種苗造林變異幅度很大,個體間良莠不齊,全面開展大葉櫟良種優(yōu)良個體選擇研究和快速繁殖技術推廣工作勢在必行,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1)大葉櫟個體變異大 ,遺傳改良潛力也大,認為采用優(yōu)選實生苗造林是提高大葉櫟生長量的有效途徑。
(2) 加快開展大葉櫟良種選育與優(yōu)株評比試驗工作,全面開展優(yōu)株無性系測定,明確優(yōu)株的遺傳性狀,逐步實現(xiàn)大葉櫟造林良種化;通過扦插、組織培養(yǎng)等繁殖方法,加快大葉櫟優(yōu)良無性系繁育速度,并在生產上廣泛推廣優(yōu)良無性系造林。
(3)大葉櫟優(yōu)選實生苗對比試驗林已有3年的生長時間,初步認定優(yōu)選實生苗比非優(yōu)選實生苗造林在樹高、胸徑、材積生長量方面增長明顯,但此僅為早期性狀的試驗結果,其性狀的穩(wěn)定性和其他特性有待進一步的試驗觀察和分析研究。
[參考文獻]:
[1]龐正轟.廣西主要樹種造林技術[M ]. 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
[2]黃壽先,李耀斌,周傳明,等.廣西蒼梧縣大葉櫟生長量變異規(guī)律的初步研究[ J ]. 廣西林業(yè)科學, 2001 (增刊);
[3]蔣燚,王以紅,黃榮林,等.大葉櫟優(yōu)樹選擇標準的研究[ J ]. 西部林業(yè)科學, 2006 (3);
[4]曹艷云,蔣燚,郝海坤,等.大葉櫟扦插育苗技術[J].廣西林業(yè)科學,2009,8(4);
[5]吳幼媚,陳曉明,王以紅,等.大葉櫟的組織培養(yǎng)和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8,44(1)
[ 6]蔣燚,王以紅,黃榮林,等.大葉櫟優(yōu)良種源早期選擇研究[ J ].西部林業(yè)科學,2011 (1)。
作者簡介:湯慶寧(1970-)男,漢族,廣西梧州人,本科,林業(yè)工程師。研究方向:一直從事林木栽培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