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道路綠化帶景觀雕塑設計作為城市道路當中的重要表現物象之一,是針對城市與外界進行聯系和溝通的重要窗口。因此,本文以“城市道路綠化帶景觀雕塑設計分析研究”為視角進行探討,首先以城市道路綠化帶景觀雕塑的基本概括為導入點,讓學生在了解景觀雕塑的前提之下,對景觀雕塑在城市當中的重要性予以分析,進而加深讀者對景觀雕塑的重視度;隨后分析城市道路綠化帶景觀雕塑設計的主要因素,并對這些要素予以剖析,為后期總結城市道路綠化帶景觀雕塑設計打下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
[關鍵詞]:城市道路; 綠化帶景觀 ;景觀雕塑設計
1、城市道路綠化帶景觀雕塑的基本概括
1.1城市道路綠化帶的含義
城市道路綠化帶作為整個城市道路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綠化覆蓋率當中占據很大的比例。隨著城市科學技術以及經濟各方面的不斷發(fā)展,城市機動車輛也在不斷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趨嚴重。有效的通過對道路綠化帶能夠進一步改善道路的環(huán)境構架模式,成為城市環(huán)境發(fā)展和完善當中的首要問題所在。
1.2“景觀雕塑”的發(fā)展
“景觀雕塑”的發(fā)展歷史源于景觀雕塑與景觀園林融合的歷史。在人類的文明發(fā)展史上,古代的藝術家早就已經在實踐當中積累了許多的經驗,創(chuàng)造出例如:雅典衛(wèi)城、凡爾賽宮以及中國古代園林等經典的藝術綜合體,使得這些人文環(huán)境空間展現出極為豐富的觀念與意圖,表現出更為強烈的藝術魅力。
在公元前五百年的時候,以雅典城邦作為代表的自由民主政治帶來了文化、科學以及藝術等方面的空前繁榮,而園林的建設在當時表現的非常的興盛。在古希臘園林當中,有一類是提供公共活動,讓人們?yōu)g覽的園林,起初的時候,這個地方則是體育競技場,直到后來,被種植的樹叢覆蓋之后,引入水渠則演變成了一處具有裝飾性的水景,成為人們散步、閑談和旅游的重要場所。
1.3“區(qū)域性”的特點
城市道路綠化帶是整個城市交通分隔的重要區(qū)域,在這一特殊的區(qū)域當中擔負著整個城市道路的安全功能。除此之外還具有美化城市、消除視覺疲勞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在這一區(qū)域當中種植喬木綠化帶還可以改變道路的空間尺度,促使道路空間具有良好的寬度比,并且還能更進一步的凈化周圍環(huán)境,具有滯塵,減弱噪聲,吸收有害氣體,釋放氧氣等重要作用。
1.4“城市道路綠化帶景觀雕塑”的含義
城市道路綠化帶景觀雕塑,顧名思義,就是以城市道路這一區(qū)域作為設計的重要場所,以綠化帶作為整個設計的輔助條件,進而依據城市的整體風貌以及道路的特點設計出符合這一區(qū)域歷史文化背景、特點等的重要表現物象,成為整個道路當中的重要標志物所在。
2、城市道路綠化帶景觀雕塑設計的重要性
2.1“導向性”的作用
城市道路綠化帶景觀雕塑作為城市空間當中的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雖然同樣隸屬于環(huán)境進而存在的,但是卻積極主動的給環(huán)境以充實,增強人們對于環(huán)境所表現出來的主觀意識,并調整、彌補其中的不足,進而適應于人們心靈的需要。在這當中,最為重要的作用則是“導向性”的作用,通過道路交叉口的景觀雕塑設計,可以引導人們尋求正確的形式方向,讓人們知曉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以及將要形式的處所,成為道路導向的重要輔助載體。
2.2“標識性”的作用
對于城市道路綠化帶景觀雕塑而言,其所表現出來的環(huán)境意識具有更為廣泛而又深遠,帶有一定環(huán)境學說的普遍原則意義,這一區(qū)域的景觀雕塑并不是被動性的對整個道路綠化帶以及周圍城市環(huán)境進行點綴,而是積極主動的滲透于這一區(qū)域環(huán)境當中,其所表現出來的空間意識也就能夠充分體現當地的環(huán)境意識,多大的道路綠化帶空間就能夠展現出多大的景觀雕塑,什么樣的歷史背景以及區(qū)域文化也能夠凸顯出什么樣的景觀雕塑特點,因此,每一個不同區(qū)域的景觀雕塑同樣是這一區(qū)域歷史、文脈、空間、場地等多方面的“標示性”載體所在。
2.3“視覺美”的體現
城市道路綠化帶景觀雕塑出了自身所具有的藝術語言之外,必須要與周圍的環(huán)境空間以及整個城市和地區(qū)的整體意識相融合,使自己充分的空如其中,進而成為整個城市環(huán)境當中最為重要的自稱部分,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展現出一種特殊的創(chuàng)造性,營造出優(yōu)越的意境,并且表達出適合于某一區(qū)域的文化趨向,體現出人類的精神與意志,展現出特殊的“視覺美”。
3、城市道路綠化帶景觀雕塑設計的主要因素
3.1“空間”因素
人們在對于景觀雕塑所處空間的感受,實際上就是一種在動態(tài)因素和條件下感受的綜合,而不僅僅只是從圖紙之上對其進行認知。對于一些尺度過大的空間,在縮小一定比例的平面效果圖之上,從理性的角度之上是可以接受這一尺度表現的,但是當人們真正融入到這當中的時候,因為難以對其所表現的真正尺度進行把握,往往會產生“茫然”以及“迷茫”的感受,進而失去信心,感到自身的孤獨與渺小。
不規(guī)則造型的空間表現,能夠進一步提升人類的興奮感、刺激感,使人在身心都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因為所表現出來的形狀特點并不是能夠立刻被人們所認知的,但是卻能夠讓人產生很大的期待、耐人尋味的魅力。在歐洲的一些比較優(yōu)秀的中世紀遺址景觀當中就可以看到這些身影。許多景觀雕塑在不同規(guī)則的空間當中展現出迷人的感染力。
3.2“道路”因素
景觀雕塑所展現的往往是道路與城市二者相連接的處所。通過有效的促使道路,尤其是主要道路當中的軸線以及比較重要的景觀雕塑作品相互聯系,進而從較遠視距獲得對面景觀的效果。在道路當中,除了能夠解決人流、車流的交通聚散問題之外,同時還具有很大的導向性作用,依據最佳的視覺效果進而吸引不同的觀眾。
在歐洲的許多廣場當中,例如婦羅倫薩的西奧里廣場、錫亞那坎波廣場,其所表現的形狀就是一種不規(guī)則的形狀,道路也是一種不規(guī)則的。雖然沒有能夠一望到頭的那種開闊的效果,但是卻能夠讓人有所期待,令人興奮不已,在這一路段所表現出來的景觀作品同樣會讓人有一種驚嘆之感。
3.3“地面”因素
景觀雕塑作品往往需要通過對周圍地面進行鋪裝,進而對整個景觀雕塑的烘托和效果表現有著很大的映襯作用。在文藝復興的時候,著名的景觀雕塑藝術家——米開朗琪羅就為羅馬卡比托里廣場進行了設計,在設計過程當中以騎馬作為中心的呈現出一種放射形狀的地面鋪裝圖案,將整個廣場構建以及協調的十分和諧,即凸顯了整個場地當中要表現的中心部分,有在這當中富有很大的變化,成為了世界廣場當中最為經典的范例。
除此之外,地面所表現出來的起伏性、坡度、臺階的運用等,都會對整個空間的劃分、重組具有很大的作用。另外,對于地面的鋪裝來說,還與這一區(qū)域的植物、水體、座椅以及照明設施都有很大的關聯,目前在我國景觀雕塑作品設計的時候大多是一種較為單調、呆板、缺乏構思的,許多欣賞著都不愿意在這一地方停留太多的時間,因此,對于這一現象需要在后期的設計當中有所提升和改進。
3.4“綠化”因素
與景觀雕塑具有匹配性的綠化設計,除了具有凈化空氣、調節(jié)氣溫、防止污染、減少噪聲等物理性能之外,同時還能夠滿足人類的冠山行,增強和豐富景觀雕塑作品的表現力。因此,這一區(qū)域的設計同樣必不可少。
在適當的條件之下,運用象征以及寓意的表現方式。綠化景觀雕塑所提供的所需要的背景以及分為。例如:上海宋慶齡陵園當中,在其墓碑之前所表現出來的漢白玉坐像由碧綠的柏樹所襯托,更加顯現出景觀雕像的純凈、潔白,暗喻了宋慶齡的崇高人格,又能夠凸顯景觀雕塑的特點。松柏所具有的堅貞、楓葉所表現的堅強、木棉所凸顯的火熱、丁香花所具有的靜雅、竹林所表現出來的清秀等等,都可以代表著不同的含義,能夠展現出良好的效果。
4、構建優(yōu)越的城市道路綠化帶景觀雕塑設計的基本策略
4.1在設計過程當中注重對當地文化的挖掘與融合
注重對當地的地域文化挖掘是針對景觀雕塑設計進一步表現的關鍵因素所在。在景觀雕塑的設計過程當中,要不斷深入的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要去體驗當地人的不同人文氣息、人文精神、歷史文化等特征,就如同聯合國的秘書長安南先生曾經說過的那樣:你不要認為你比當地人更加了解當地人的生活,你要在當地學會去用心聆聽,學會去體驗,否則你會犯更為嚴重的錯誤,只有這樣你才能找到更好的設計要素,并將其進行有效的運用,設計出更好的景觀雕塑。
隨著景觀設計行業(yè)發(fā)展到現在變得越來越魚龍混雜的時候,更應當對景觀雕塑設計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和方向,作為城市道路綠化帶景觀雕塑設計來說,是一個城市重要的展示窗口,同時也是向外界表現本城市當中最獨特風景以及人文氣息的重要處所所在。因此,在設計的時候更應當對當地的人文特點、歷史背景進行考慮,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眾多魚龍混雜的景觀雕塑設計當中脫穎而出,進而展現出屬于這一城市當中最為獨特的表現物,成為一個城市道路當中最為重要的展示物所在。
4.2遵循“巧于因借,精于體宜”的設計理念
明代著名的造園大師——成先生,其在《園治》當中曾經提到過:巧于因借,精于體宜”。這一原則在雕塑設計的過程當中同樣要有所表現。在現代化的景觀雕塑設計過程當中,景觀雕塑更多的只是將其安置在一個公共的空間當中,而對于景觀雕塑設計來說,其本身就有這與環(huán)境緊密相連的重要關系,而這相互聯系并且相互影響著。因此,在設計景觀雕塑的時候一定要對整個不同的因素予以考慮,做好全局的步距,促使其在環(huán)境空間當中由于對景觀雕塑的融入更加有效的對這一空間進行展現。
特別是城市道路當中的綠化帶,這一空間是整個城市道路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也是與外界當中進行溝通和交流最為有效的區(qū)域,因此,在這一區(qū)域當中安置景觀雕塑設計更需要“巧于因借,精于體宜”,也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出更適用于這一城市的優(yōu)越景觀雕塑形式。
4.3營造良好的城市道路綠化帶景觀雕塑情景空間
老子曾經這樣說過:“有無相生”,“虛而不去,動而愈出”。送人范曦文也曾經說過:“不似虛而虛,而以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從首到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難也?!背鞘械缆肪G化帶景觀雕塑設計是一種相對永久性的藝術表現形式,隸屬于城市的公共藝術空間范疇,城市景觀雕塑不僅僅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tài),還應當具有自身所獨有的文化內涵。好在景觀雕塑挺立在城市的公共空間當中,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不管是春夏秋冬的任何一個季節(jié),它都能夠客觀的存在著,并且不斷的、默默的散發(fā)出藝術的光輝,給人以外在的美感。
在城市綠化帶景觀雕塑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怎樣能夠將不同的公共因素有效的轉化為富有感染力的藝術語言符號則是創(chuàng)造者后期創(chuàng)作的重要核心部分所在。將公共性當中的不同因素分別予以分析和研究,依據其外在所顯示出來的特點進行概括,進而提煉出更為優(yōu)秀的城市視覺識別形象以及相關符號,從而形成城市道路綠化帶景觀雕塑設計的主題,塑造出具有不同文化特征和地域特點的文化焦點以及城市發(fā)展形象標志性載體。
結論:運用“景物共生”這一觀念來對城市綠化帶景觀設計予以構建,在尋求景觀雕塑設計所表現的尺度特點、地面鋪裝、人文特點、歷史風貌、空間表現等特點所具有的獨特性之后,僅僅與當地綠化帶環(huán)境進行有效的結合,進而構建出更加符合于當地文化背景的景觀雕塑形態(tài),為更好的展現當地文化風貌指明方向,也為城市道路綠化帶景觀雕塑設計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中國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雕塑藝術研究略論[J]. 李崇輝. 內蒙古藝術. 2017(02)
[2]海外傳真[J]. 美術. 2017(06)
[3]尋找有意味的形體——馬克斯·克拉茨(Max Kratz)的雕塑藝術[J]. 楊小波. 美術大觀. 2017(05)
[4]當代科技發(fā)展影響下的雕塑藝術研究[J]. 邵文政.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7(05)
[5]龍泉青瓷的雕塑藝術三策略[J]. 薛寶忠.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7(03)
[6]民族地區(qū)城市雕塑藝術變換的文化推移思考[J]. 姜濤. 貴州民族研究. 2017(06)
[7]高校冰雪雕塑藝術課程教學策略探究[J]. 邱繼東. 藝術科技. 2017(04)
[8]《國娃的誕生》[J]. 馮國文. 新聞傳播. 2017(14)
[9]“新語境”與“后傳統”——李象群的雕塑藝術[J]. 何桂彥. 雕塑. 2017(01)
[10]雕塑藝術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 劉俊微. 包裝工程. 2017(18)
作者簡介:姓名:白泥泥(1987.05-),性別: 女; 籍貫:陜西延安; 學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學歷: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風景園林及景觀雕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