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國
那些年,那些迷人的野果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還小的時候,蘇北鄉(xiāng)村的物質(zhì)比較匱乏,單說瓜果,印象中除了西瓜、甜瓜、梨、桃,其它品種似乎很少吃到。但有一些純野生的植物果實卻是數(shù)量充足、味道純正,不僅成為那些年代孩子們的美味佳肴,而且大大充實、豐富了我們的生活,讓那些時光變得生動有趣、五彩繽紛。
桑葚
桑葚,我們稱作桑棗,是桑樹的果實。
桑葚的形狀類似于腰果,“腰”更直一些,外表是一個個不規(guī)則的小顆粒。
未成熟時是淺綠色的,質(zhì)地較硬,嚼著沒什么味兒。
四、五月份桑葚漸漸成熟,顏色由綠變紅、由紅變紫、由紫變?yōu)?,外形也日益飽滿、油潤、鮮亮。
待到完全成熟時,烏亮烏亮、水靈水靈的,吃起來鮮鮮嫩嫩、酸酸甜甜,實在好吃極了。
《本草綱目》等多種醫(yī)藥典籍中對桑葚的藥用價值和用法有詳盡的闡述,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燥、烏發(fā)明目、利尿消暑等功效。
那時我家有三棵桑樹,大屋后一棵又高又大,廚房、豬舍后各一棵又矮又壯。高大樹上結(jié)的桑葚個頭小,但特別甜;矮壯樹上結(jié)的桑葚個頭大,但味道較淡。
到大樹上采桑葚,需要花力氣爬上去。我是爬樹好手,不需要像別人那樣用繩子結(jié)成圈、套腳上作軟梯子,一般往手巴掌心吐點口水,雙手搓搓,然后一鼓作氣,“噌噌噌”爬到高處有權(quán)的地方。
姐弟們在樹下放置一只大匾,我在樹上拼命搖晃樹枝,或者用竹桿敲打,熟透了的桑葚就會“嘩啦啦“雨點一般掉落下來。無論掉到大匾里還是掉在地上,都會快樂地跳舞。還有不少落在姐弟們的頭上、身上,他們躲也不躲,直樂得哈哈大笑。
到矮樹上摘桑葚則簡單得多。悠閑地坐在枝頭,一邊采一邊往嘴里塞。吃過癮了,再往口袋里裝,直到口袋裝得滿滿的。
下樹時,手是紫色的,嘴唇是紫色的,口袋往往也是紫色的。
那時生產(chǎn)隊打谷場南面有一大片桑園,在這兒要吃到桑葚幾乎是“飯來張口”了。低矮的桑樹,一棵棵、一行行,我們在樹間隨便轉(zhuǎn)悠,挑個大、肉厚、色澤鮮亮的桑葚,摘下來,瞅一瞅,用嘴巴吹一吹,扔嘴里。勝似閑庭信步。
現(xiàn)在除了養(yǎng)蠶人家,栽種桑樹的似乎很少了。
不久前,我和愛人特地到老宅子那兒看了看。楝樹上正開著紫色小花,散發(fā)出陣陣香氣。桑葚成熟了,不僅掛滿枝頭,那些紫色的、黑色的桑葚已掉落一地。只是小河邊一大一小兩棵槐樹已枯死,據(jù)岳母說是因為去年夏天的暴雨導致水位過高,淹壞了。
愛人從出生至出嫁,一直住在這兒的。眼前這些場景想必會令她心潮起伏。
“這些樹可千萬別砍了?!蔽覒┣笤滥?。
“不砍,不砍,一定不砍!”老人家毫不猶豫地回答。
菊芋
菊芋,又名葵花芋、洋芋、洋生姜等等。
桿和葉比較像向日葵,只是塊頭小了幾號。桿直直的,高1-3米,布滿毛刺。八、九月份開花,花瓣金黃色,纖長、精致!
菊芋的再生性極強,一次種植可永續(xù)繁衍。遇上大旱時,即使地上莖葉全部枯死,一旦有了水,地下莖會重新萌發(fā),且年增殖速度可達20倍。
地下果實就像生姜,形狀不規(guī)則,顏色有淺黃、淺紫等。富含淀粉、果糖,可食用。生吃,嚼起來咯嘣脆,甜津津的。炒著吃,隨配料不同變換花樣,但一律脆嫩無比。煮著吃或熬粥,淡淡的清香淡淡的甜。腌制醬芋片一般用于佐餐,亦可當下酒菜。此外,還可像曬山芋干一樣曬制菊芋干或制作菊芋脯。
老家高高的墩子地被一條L形的小河環(huán)繞。東北角是L彎,河坡較陡,這兒常年生長著一片菊芋。
無論當初是栽種的還是純野生的,在這兒保留著一片菊芋,充分顯示出父親的用心與精明。這兒面北背陰,河坡陡且高,冬天的西北風和霜凍、夏天的雷暴雨,都容易引起河坡塌陷,一旦塌下去,豬舍后墻就跟著塌陷了。
有了菊芋,春季一片碧綠,八、九月份花開時金黃金黃的,將土坯墻、茅草頂?shù)呢i舍映襯得充滿詩情畫意。秋冬季,父親并不急于收割枯黃的菊芋桿,保留著成為“防護林”,既護坡,又防風。
第二年春天來臨,萬物復蘇,菊芋也開始發(fā)芽。這時候,我們會拎著小鐵鍬來到河坡上,睜大眼睛尋找剛剛破土而出的菊芋苗,在苗的周邊用小鐵鍬挖下去。為了不致切破或切斷菊芋,凡見到一點點淺黃色菊芋皮時,我們會丟下鐵鍬用手扒。為了不影響菊芋的生長密度,往往挖上一兩只就換個地方,挖完了還將泥土回填并用腳踩結(jié)實。
感覺夠吃了,就直接拿到河邊去洗干凈,回屋后分給大家吃。在泥土里度過了秋冬季的菊芋,飽滿、細膩、水分充足,甜甜的,生吃的感覺好極了。不過,也不可多吃,否則容易拉肚子。
后來,老房子給賣了,不見菊芋,很多年。
再見菊芋是在大豐沿海灘涂上,1000余畝,堪稱壯觀。一家總部在北京的公司——中海外碧青園生態(tài)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在大豐港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投資落戶,專門從事菊芋精深加工、生物技術(shù)開發(fā)及生物產(chǎn)品研制,還與百年老字號——北京慶豐包子集團簽訂了戰(zhàn)略合作關(guān)系。
“為人類補充膳食纖維,還身體一片清凈!”是他們喊出的響亮口號。
“我們還規(guī)劃在大豐及周邊地區(qū)種植10萬畝,實現(xiàn)全自動化種植與收割,帶動當?shù)剞r(nóng)民每畝增加收入1500元以上。”公司董事長薜祥華信心滿滿地向我們介紹。
蘿藦
蘿藦,聽這名字,多數(shù)人會感覺陌生,其實真正在鄉(xiāng)村長大的人,尤其是上點年紀的,可以說大多熟悉它,只是不知道叫這名字而己。
我們那兒管蘿藦叫毛蘿,相應地,它的莖叫作毛蘿藤,它的果實叫作毛蘿果。
蘿藦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長于林邊、荒地、河邊、灌木叢中。喜歡攀爬和纏繞在蘆葦、灌木和籬笆上。
和其它的落葉植物一樣,每年春天蘿藦開始發(fā)芽、長葉。葉子呈心形,挺像山芋的葉子,碧綠,幾乎不夾雜其它顏色。蘿藦的藤可以長得很長,2至8米,彎彎曲曲地纏繞在其它植物或土坡、圍墻之上。
6、7月份進入花期。花淡紫色,初一看似苦楝的花或丁香花,雖然細小,但比較精致。湊近了細看,每朵花有五只小爪子向外翻轉(zhuǎn),毛茸茸的,形狀恰似小海星,漂亮又可愛。
8、9月份結(jié)果。果實黃綠色,果身橢圓,頭部尖尖,呈流線型,極似一個拉長了的棉桃。表面有瘤狀突起,比較像苦瓜,更像一種被叫作癩寶桃的果子。
當秋天到來,隨著氣溫逐漸下降,蘿藦也慢慢枯萎,蘿藦果隨之干枯,直到整個變成了黃白色。
蘿藦藤可用來喂豬。從蘆葦或者樹枝上扯蘿藦藤時需要特別小心,注意別讓白汁染在衣服上,不然很難洗掉。
小時候,有時挑豬草運氣不好、沒什么收獲,或者因貪玩沒怎么干活,往往在回家之前扯些蘿藦藤墊籃子底。蘿藦藤很起喧,既有效做了樣子又沒完全騙大人。
嫩的蘿藦果可以吃。剝?nèi)ネ饷娴木G色癩皮,露出玉白、結(jié)實的里殼,再剝?nèi)?,就是嫩嫩的果肉了。粗的一端有未成熟的種子,嫩白嫩白的,也可以吃。果肉堪稱美味,柔嫩、鮮美、甜潤,有點似茅針肉。!
蘿藦果老熟后,會從中間縱向裂開,原來鮮嫩的果肉已經(jīng)變成滿滿一果殼的絨毛。褐色扁平的種子,附著在毛絨絨的銀絲上。
農(nóng)村的孩子都喜歡玩這老熟的蘿藦果。用指頭從果殼里捏起一撮絨毛放嘴巴前,用力一吹,一粒粒種子就帶著銀色小降落傘,像蒲公英種子一樣飄飄蕩蕩,四處飛行。迎著太陽更是銀光閃閃,有趣又美麗。
據(jù)資料介紹,蘿藦全身都是寶。果可治勞傷、虛弱、腰腿疼痛、缺奶、咳嗽等;根可治跌打、蛇咬、疔瘡、陽萎;莖葉可治小兒疳積、疔腫;種毛可止血;漿汁可除瘊子。其藥用功效可與枸杞、金銀花媲美。
蘿藦是非常古老的植物,《詩經(jīng)》中便有記錄。陸璣云:“芄蘭,一名蘿藦,幽州謂之雀瓢”。由此可知,詩經(jīng)中的芄蘭便是蘿藦。
蘿藦的莢狀果實,與古代人用骨頭制作的解繩結(jié)的角錐相似,而骨角錐也是那個時候成人的配飾。
有位女子見蘿藦觸景生隋,吟誦出一首愛情詩來:“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大意是:蘿藦枝葉繁茂,少年佩戴上了如蘿藦果一樣的角錐。配飾角錐就長大成人了,你怎么反而不懂我的心思了,瞧你瀟灑得意、垂帶飄飄而行的樣子!
說到這兒,我們可以相信,蘿蘑不只是一種外形較丑、藤蔓可作豬草、果實可以吃的普通植物,它的功效與價值是很大的,而且它身上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說它是迷人的野果,名副其實。
穿著大人的衣衫出鏡
1
晨跑,遇見老家曾經(jīng)是同一生產(chǎn)隊的老夫妻倆。
“老哥老嫂子早上好!”因我輩份長于他們,只能按老家習慣稱哥嫂。
“你是小三子吧?”他們打量我一番后認了出來。
“是的,我就住在附近。老哥老嫂子精神真好!”我回應。
“呵呵,好幾年沒見了。你先跑步吧,待會兒要上班呢?!彼麄兺ι平馊艘?。
他們的兒子青是我小學同學。
小學二年級時,班級排節(jié)目,舞蹈《頌歌獻給毛主席》,我和青都是小演員。
上午彩排完,老師叮囑我們:“下午正式演出,大家一定要把最漂亮的衣服穿上!”
哪知,下午青來得較晚,穿了一件碎花上衣,還不合身,太大。
結(jié)果挨了老師批評:“讓你穿最好看的衣服,可你!你這是怎么搞的!”
“我、我沒有好看的衣服,這件是我媽媽的?!?/p>
現(xiàn)在,青是一家民營企業(yè)的副總,相信他的衣服會按正裝、休閑、運動等等來分類。
2
打開微信,進入朋友圈。
一張照片,不止吸引了我的眼球,簡直讓我意外和吃驚了。
在我的一本收藏著極有限老照片的相冊里有這張照片,那是我讀初二時參加全縣“三好學生”表彰大會,我們龍堤鄉(xiāng)全體代表的合影。
首先看一下上傳照片的人,是供職于大豐文廣新局的勇,就是上次朗誦我文章《又到槐花飄香時》的人。
難道這里面有他?
趕緊看文字介紹……
這是1981年我參加大豐縣“三好學生”表彰大會時的小合影,那個唯一穿著女式布鞋的男孩就是我。
接到去縣城開會的通知后,
在田里干農(nóng)活的母親急忙回家?guī)臀沂帐?。那時候,我?guī)缀鯖]有一雙不破的鞋子,唯一一雙新鞋是母親提前做好,等待過年穿的布鞋,卻壓放在己上了鎖的箱子里,而鑰匙卻在百里外帶河工的父親身上,不得己,趕緊和姑姑借了一雙女式方口布鞋……
仔細看,站在我右前方稚氣未脫的小男孩,系著紅領(lǐng)巾,腳上果然穿著雙方口布鞋。
雖然隊伍中只有一個小帥哥穿著白球鞋,其他人都穿著布鞋,但男生穿女式方口布鞋的只有勇一個。
勇當時的心情,也許有點復雜。
真的很難將身材魁梧、聲音渾厚、穿著講究、風度翩翩的勇,與照片中這憨態(tài)可掬的小男孩聯(lián)系起來。
順便介紹一下,勇自辦的微信公眾號《宇之聲》在大豐、在鹽城,在圈內(nèi)圈外,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
3
說說我自己。不用扯遠,就這張照片上,我有類似的故事。
那時候我上初二,應該是這張照片中年齡最大的。清楚記得,接到出發(fā)的通知后,我也為穿衣的事犯愁啊。當時我上衣有較新的滌卡學生裝,感覺不錯??裳澴舆€真找不著滿意的。
怎么辦?從父親的褲子中找啊,這是最簡單而快捷的辦法。倒也沒費勁,找到一條墨綠色滌綸的。
父親雖很支持,但看到這條褲子穿我身上又大又長,露出了猶豫的表情。
“就這條了,挺好!”我覺得沒有比它更合適的。見我態(tài)度比較堅決,父親也沒再說什么。
褲腰嫌大沒關(guān)系,反正外面有上裝罩著。可褲管實在太長了,畢竟上初二的我剛發(fā)育不久,個頭小。卷,卷,再卷,起碼卷了三圈以上。其實那么肥大的褲子,褲管又卷成那樣,估計效果也不好,還不如穿自己的呢。
4
60后的我們,學生時代常常穿著大人的衣衫出鏡。
看上去有點滑稽、有點可愛,自己則有點尷尬、有點惶恐,甚至有點自卑。
到了現(xiàn)在,物質(zhì)充裕了,衣服掛滿了衣柜,倒是時常需要清理、減負。當然,還有我們的欲望。
少年理發(fā)師
現(xiàn)在的孩子除了學習課本知識,還要參加琴棋書畫等各種興趣班,習慣統(tǒng)稱為“素質(zhì)教育”。我小時候接受的“素質(zhì)教育”內(nèi)容也十分豐富,有理發(fā)、磨糧、推農(nóng)家小車等等,其中做得最好的當數(shù)理發(fā)了。
之所以這樣,當然是有緣由的。父親是個兼職理發(fā)師,還磨糧(負責開碾米機等)、種田。我有事沒事總愛鼓搗父親做手藝的工具,三弄兩弄就有了點基礎(chǔ)和模樣。
先說個趣事。我弟弟小的時候真有意思,家里只要來了理發(fā)的客人,他必搶著坐上理發(fā)椅,要父親先給他“理”一下。往往父親給他圍上理發(fā)巾,用推剪在他耳邊“喀嚓喀嚓”示意兩下,弟弟也就欣然離開了。
弟弟喜歡父親給他理發(fā),我則喜歡給別人理發(fā)。
初拿理發(fā)推剪(俗稱推子),是十一歲的時候。那時尚沒有電推剪,都是純手工操作。作為小小少年,要駕馭好手推剪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是手太小了,推剪的手柄開口大,手指夠不著、難抓攏。其次是端不平剪刀口,一用力抓手柄,剪刀口就豬嘴似的往上拱。三是沒手勁,手臂懸空作業(yè),要不了幾下手腕和手臂就酸了。
難,難不住有興趣的人。起初只給小男孩理,且必須乘父親在家,這樣有個閃失好彌補。后來,隨著實踐次數(shù)的增加多,水平漸長,興趣也越來越濃。沒多久,自己便可獨立“操刀”了,慢慢地有模有樣起來。特別是那種初步理完后的整體打量,人稍稍退后,用食指托著客人的下頷,目光從較遠處聚攏到頭發(fā)上,冷靜地觀察、對比、思考……相信那神態(tài)、那架勢已經(jīng)有了小小理發(fā)師的范兒。
當然,其中也有失手的時候。印象深刻的有這么兩次。
一次是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在剪耳朵后面的頭發(fā)時,一不留神,剪著耳垂了,剪了個小口子,流了血。我給嚇了一跳,連忙丟下推剪,俯下身子:“不好,剪著你耳朵邊了,疼不疼?對不起!”可這小家伙真勇敢,且夠意思,沒驚慌、沒哭,還對我說“沒事”、“真沒事的”,哎喲,把我感動得!
另一次是一個和我一般年齡的同學,他的頭發(fā)又厚又硬,我一上來就用打剪(一側(cè)是齊口,一側(cè)是鋸齒)猛打一氣,等梳理好頭發(fā)后發(fā)現(xiàn),頭頂部位給打多了,露了頭皮,像個小癩疤。當然,作為同學,他也沒有計較。這些明顯失誤給我的教訓是極其深刻的,終生難忘!類似問題也沒有再出現(xiàn)過。
還有一次,來了激情,主動挑戰(zhàn)自我??腿耸俏业囊粋€長輩,年紀較大,習慣剃“和尚頭”,也就是光頭。那不是用推剪推的,是用剃頭刀剃。我先征求意見,“二伯,我爸爸不在家,我來給你剃,可以嗎?”“當然可以!”自恃那時候手上已經(jīng)有了些功夫,我內(nèi)心是比較輕松的,更是躍躍欲試的。先用熱水洗頭,再用熱毛巾將頭發(fā)捂柔軟些,就開始了。二伯的頭發(fā)全白,看著不長、不厚,但比較硬,剃起來并不那么容易。木柄、寬刀頭的剃刀跟正常的剃須刀也有區(qū)別,我沒怎么用習慣,不太好使勁。叮囑自己集中注意力,幾乎屏住呼吸,認真地一刀一刀往后剃。頭發(fā)嫌干了,用專用的毛刷蘸了肥皂水來回地刷;剃刀鈍了,在鏜刀布上“嚓嚓”、“嚓嚓”地上下鏜……雖然能用的辦法都用上了,可是,感覺剃刀越來越沉,剃起來越來越費勁,不僅手腕發(fā)酸,而且手開始發(fā)抖。接近三分之二時,實在不行了。我不想硬撐,因為那樣可能把二伯的頭皮剃破。誠懇地跟二伯打聲招呼后,一口氣跑到大隊磨糧房換下父親。好在我是多面手。
女士的頭發(fā)也理過不少。那個年代,大多是傳統(tǒng)的齊耳短發(fā)。沒有什么特別出彩的記憶,也沒有類似于剪破小男孩耳垂之類的糗事。對于理這類短發(fā),我的體會,一是要先問清楚客人的想法。是留長一些還是短點兒,頭發(fā)底端的弧線是上凹還是下凸或者直接平齊等等。二是不要為求完美而反復修剪。以眼睛直觀判斷,兩側(cè)頭發(fā)及劉海的長短不可能絕對相等,不可反復修來修去,否則會因小失大??傮w感覺合適與美觀,是最重要的。
父親對于穿著、外貌比較講究,審美眼光領(lǐng)先于當?shù)剞r(nóng)村,理發(fā)技術(shù)不錯。我一少年,長得虎頭虎腦,高高的鼻梁,長長的睫毛。因此,我們的生意總還不錯。
那時候,跟著父親“走四方”,足跡不僅遍布整個大隊,有時還會走得更遠。出了本生產(chǎn)隊,理完發(fā)客人會當場付錢,由我負責收,大人2毛錢,小孩1毛??蓜e覺得錢少,那時候燒餅才2分錢一個。
傳統(tǒng)節(jié)日前后外出理發(fā),客氣的人家還會做好吃的給我們吃,包括當時只有“坐月子”的產(chǎn)婦才能吃到的水煮雞蛋、泡馓子等等。每當這個時候,父親總以“肚子不餓,吃不下”來推辭,我也是少吃幾筷子解解饞。要知道,人家那些個孩子好幾雙眼睛都盯著這碗里呢!那個年代,還比較窮??!
理發(fā),確實有如素質(zhì)教育與拓展訓練一般,提升了我的學習能力、審美能力以及與人溝通的能力,還掙了些錢。說到錢,我那時候還真有點傻呀,我掙了錢,可在家里怎么沒比哥哥、姐姐以及弟弟多用一分呢!
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
前兩天,父親來電話告訴我,手機不好用了,聲音太小,聽不清。
事不宜遲,中午下班后立即到手機店里買了部老年人專用機。功能少、按鍵大、聲音響,而且價格低,實惠又實用。同時買了張內(nèi)存卡,請店里服務員下載了四、五十首歌。
拿著手機直接驅(qū)車趕往父母那兒。
到樓下時,發(fā)現(xiàn)車庫門開著。
朝里看,父親正在里面聚精會神地燒著紙錢,用一只大大的舊臉盆。
今天是中元節(jié),俗稱“七月半”、“鬼節(jié)”,是祭奠逝去的先人、親人的日子。上午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有人發(fā)了鏈接:《放盞明燈遙寄相思》。
“爸爸?!蔽矣美霞引埖痰慕蟹ê傲艘宦暋?/p>
“哦,是小三子啊?!备赣H朝我笑了笑。
“今天是七月半,正燒紙呢?!备赣H接著解釋了一下。
“嗯嗯,我曉得的?!?/p>
紙錢燒完了,父親虔誠地拜了幾下。
“我也來拜拜吧?!闭鲋?,也算難得。
“別把衣服弄臟了,我拜過就行了?!备赣H總這樣護著我們。
關(guān)了車庫門,父親在前面走著,我跟在后面。
不由認真地打量父親的背影。曾經(jīng)那么英俊又帶著軍人陽剛之氣的父親,現(xiàn)在真的老了,頭發(fā)花白且稀少,步履緩慢,背也明顯駝了。
心里有點酸酸的,眼眶一熱……
上樓,進屋。
母親見我手上拿著手機盒,笑著說:“這么快就送過來啦!”
“別動!別動!”我正想把手機放桌上,母親突然制止我。
朝桌上看,豆腐、粉塊、蔬菜,還有一大碗米飯,一把筷子擱在上面。哦,這是在祭奠逝去的親人們。
父母一直保持著這傳統(tǒng)習俗與習慣。
母親用手指從每個菜上掐了那么一點點,然后口中念念有詞,低聲說著些什么。
我知道,那是先把離去的親人們的名字念一遍,然后祈禱他們吃得飽、穿得暖、有錢花,再祈禱他們保佑活著的人健康平安。
接著,母親將桌子四周的凳子都移了移,祭奠儀式結(jié)束了。
“快點先吃點煮花生、煮菱角。”母親將一只淘米籮捧到我面前,里面裝著花生菱角之類。
我感覺,在這兒,我仍然是個孩子。
正如《百年孤獨》中那段話所說: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你和死亡好象隔著什么在看,沒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親戚,朋友,鄰居,隔代,他們?nèi)ナ缹δ愕膲毫Σ皇悄敲粗苯?,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間的一道簾子,把你擋了一下,你最親密的人會影響你的生死觀。
有這道簾子,我們永遠是被寵愛著的、快樂無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