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日暖
從透出歷史底蘊的大門進入汕頭市澄海中學,映入眼簾的,首先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 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放眼望去,科學館大樓上篆刻著“愛國、愛黨、愛校,勤教、勤學、勤煉”12字校風?!斑@12字校風,是1982年基于學校歷史底蘊與現(xiàn)實發(fā)展需求提煉、確定并傳承至今的。它極好地展現(xiàn)了我們學校的核心價值和文化精髓,那就是讀書報國育英才。” 汕頭市澄海中學校長余希武說。
文化氣息濃厚的澄海中學校園
“新的一年,我期望,同學們要更加堅定‘讀書報國的信念,‘厚其積儲以大效于世。進德修業(yè)健體,永不停止。身體、學問、道德皆有進步。新的一年,我期望全體師生能夠恪守‘持堅守白,不磷不緇的精神,無論什么時候,在面對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在面對道義和利益,在面對倫理道德的困惑時能夠做出正確的抉擇并付諸實際行動。我期望同學們心中公平、正義、善良的種子能夠落地生根,發(fā)芽拔節(jié)?!庇嘞N湓凇?018年校長新年獻辭”中這樣重申學校的辦學精神。
澄海中學創(chuàng)辦于1915年。“從創(chuàng)辦之始,我們學校就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讀書報國,為國育才便是澄海中學的辦學宗旨?!睋?jù)余希武介紹,1915年9月,當時的澄??h知事魯國斌撰寫的《澄海中學落成記》一文中就說:“吾知諸生之肄習于斯校者,必自知負有全道模范之責任,不僅一縣一鄉(xiāng)已也,其力學自愛當何如矣?!弊源耍白x書報國,為國育才”在風雨洗禮中逐漸發(fā)展成為澄海中學的核心價值和主流文化。
自創(chuàng)建至今,歷經(jīng)近百年風云變幻,砥礪滄桑,澄海中學師生秉承前賢的立校宗旨,讀書不忘報國,始終屹立在時代的潮頭浪尖上:
建校之后僅僅過了四年,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澄海中學學生積極響應。
在1926年初成立的澄海第一個團支部、第一個黨支部中,澄海中學師生都是骨干力量??梢哉f,澄海中學是澄海早期革命斗爭的搖籃。
在抗戰(zhàn)烽火之中,一批進步學生以木刻刀為武器,宣傳抗日,記錄下了澄海人民抗戰(zhàn)的史實,于1941年6月自編自印了《澄中版畫》第一集,作為抗日傳單寄發(fā)全國各地。畫冊現(xiàn)僅存孤本,收藏在中央美術(shù)學院美術(shù)史系。據(jù)研究美術(shù)史的專家說,這在當時國內(nèi)是極為罕見的。
1949年5月9日,澄海中學一百余名師生集體上鳳凰山參軍,并聯(lián)名發(fā)布《告潮汕各界同胞書》,這一壯舉,在潮汕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為紀念這一壯舉,繼承并發(fā)揚澄海中學優(yōu)秀的革命傳統(tǒng),1953年5月,經(jīng)澄海縣人民政府批準,學校確定5月9日為校慶日,并于1954年5月9日舉行校慶活動,從此,5月9日便成為澄海中學校慶日沿用至今,每年都舉行紀念活動,成為我校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
這幾段摘自《紅色澄中,薪火相傳》校史講座中的話,顯著彰顯了澄海中學“讀書報國”的精神血脈。1949年以來,“澄中學子始終牽掛祖國命運,牽掛人民的生存狀態(tài),嚴肅思考祖國未來賦予我們的使命,奮發(fā)有為,自強不息,涌現(xiàn)了在科學之路上奮力攀登的‘神五副總設計師鄭松輝、導彈專家杜之明將軍、中科院核電子研究所副所長張?zhí)炀?、美國總統(tǒng)獎獲得者盧云峰等科技精英,黃潤秋、李新魁等在學術(shù)領(lǐng)域上開拓創(chuàng)新的專家學者,在藝術(shù)殿堂中孜孜以求,卓然成家的眾多全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成員、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還有在改革春風中弄潮商海的企業(yè)家……”余希武認為,這些校友作為“讀書報國”的典型,雖然成就大多是后來取得的,但是,這與學?!白x書報國,為國育才”的辦學宗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學校文化歷史的深厚底蘊與教書育人的豐富成果,也讓在校學生感觸頗深?!皩W校每年都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史學習活動以及各類社團活動,讓我們更愛國愛校,更勤奮學習。”高二(16)班學生余禧琳這樣說。高二(5)班學生黃培泓也有同樣的感受:“愛國精神特別重要。我們的語文老師就很善于在課堂上開展愛國精神的教育,班主任也會經(jīng)常把學校的核心價值文化導向滲透到班會課中?!苯陙恚瑢W校還成立了“校史研究社”,以社團活動的方式對校史文化精神加以傳承發(fā)揚。
“讀書報國,為國育才”,在澄海中學,不是空談,不是大話?!白x書報國”,早已成為澄海中學立德樹人的精神基因。余希武說:“因為,我們把它落實到我們的‘精致育人策略之中。我們認為,在學校,老師認認真真教書育人,學生認認真真讀書成長,這種為澄海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添磚加瓦的日常行為就是最基本的‘讀書報國?!被谶@樣的認知,可以說,每一天的教書育人,每一次的諄諄教導,每一種的課程活動,都在闡釋著“讀書報國”的精神血脈是如何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常態(tài)又美好的學校教育行為之中的。
校園金鳳
第一次聽老師的課,他講作文,講“過五關(guān)”,即“審題關(guān)”“立意關(guān)”“選材關(guān)”“剪裁關(guān)”和“語言關(guān)”,他在黑板正中偏上的位置寫上“審題關(guān)”,字體獨特而有文人氣,大小適宜,線條深淺恰到好處,書寫速度甚快?!岸鴮忣}要三審。即審話題,審材料,審要求。審話題,就要審話題的語言形式,有的話題是一個詞,有的話題是一個短語,有的話題是一句話……”這幾句,是2001年9月聽的,一直記得。偌大的教室,我靠著后墻,還能把他每個字都記得清清楚楚,當時老師已臨退休。
現(xiàn)在,老師應該有76歲了。幾年前去拜訪他,他說:“我經(jīng)常留意你的朋友圈,感覺你好像還是不夠快樂,凡事樂觀點,什么都要向前看?!?/p>
現(xiàn)為廣東省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的語文教師林詩銓這樣回憶他的師父特級教師鄧秀安對于教學的精心以及對于自己的關(guān)心。雖然,善于利用教育新技術(shù)手段融入教學的林詩銓與他的師父面臨著不一樣的教育環(huán)境,但是,他們都對教育有著一份精致的追求。而這份對于教育的精致追求,正是學?!熬掠恕钡囊环N個性化體現(xiàn)。
所謂精致,即是精巧細致,精美工巧,內(nèi)含美好之義?;诖?,精致育人,就是要通過精心細致的教育行為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zhì)疑、明辨是非的能力,點燃學生追求真理的求學之火,激發(fā)學生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培育學生尚賢尚善的美好品質(zhì)。這一點,澄海中學教育人非常認同,所以在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洪流中,他們積極探索并實踐符合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學校課改之路。從“精致教學·自主學習·持續(xù)發(fā)展”的教學模式、“以生為本、情趣教學”的教學理念到“活力課堂”的課堂模式,澄海中學的教師在教學中積極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需求,用教育智慧引領(lǐng)學生成長,讓課堂內(nèi)外充盈精致的教育美好。
許潔治:是什么成就了這樣的澄中?或許是百年古校沉淀的特有的歷史底蘊,或許是他獨一無二的青春氣息,劬勤自勵,博愛精誠的神韻歷經(jīng)百年,與青春的生命相碰相融,愈加熠熠閃光。
蔡一豐:余見同窗舍生,皆立志勤學;余見澄中之師和藹親善,不辭辛勞,勤備課,樂解疑,余則自覺不足,亦必發(fā)奮向上,苦讀勤學;余見澄中之長,朝暮辛勞,或理萬機于長海,或集師齊議教策,或于門前指揮,疏通要道,便利交通,或于各班游走,體恤教師,關(guān)切學生。
黃欣桐:澄中,從縣城東北角幾間簡陋的教室起步,便開始了他百年不平凡的歷程。一百年里,無論是在風起云涌的大革命時期,還是在抗日戰(zhàn)爭的艱苦歲月,或是在如火如荼的新中國建設革命和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澄中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為民族的解放、國家的富強而奉獻青春,潑灑熱血。一百多年來,一代代澄中人用激情和斗志,用智慧和韜略,鑄就了它的百年輝煌,鑄就了它的錚錚鐵骨,鑄就了她紅色澄中的絕代風華。
余沐楊:我十分鐘愛這兒幾棟樓的名字,像“景行”應是出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吧,常喻崇高品行,寓意深遠;而“三樂”也應是引自孟子之言了,“三樂”簡言概之便是樂家庭平安,樂心地坦然,樂教書育人,也是極富涵義的;還有“鳳起”意為鳳凰起飛,亦喻賢德之人興起……這些名字,本就被賦予了種種涵義,像祝福又似期望,實在是十分美好。
陳振楠:我在一個不聞名的小學學習,那時候的我最敬佩的是樂于助人的雷鋒叔叔,其次便是為我們小學開設獎學金的那位澄中人。每逢學期末,這個澄中人總捐出一筆獎學金給村里的小學,用小學班主任的話說,是澄中鑄就了他。曾幾何時,我便對澄中抱有幾分憧憬,于是乎在步入這座求學殿堂時,我的內(nèi)心是欣喜的。
2017年,澄海中學曾舉行過一次“我眼中的澄海中學”學生征文比賽。以上幾個片段就出自其中。讀著一篇篇“我眼中的澄海中學”,可以分明感受到:讀書報國之文化、精致育人之風氣,學生是看在眼里,融入心中的。
師生交流
先看澄海中學在三個不同時期的校歌:
抗戰(zhàn)時期校歌:行遠自邇,登高自卑。希賢希圣,任我作為。世界風云萬變,國家情勢顛危。焚膏繼晷兮努力,破浪乘風兮有時。愿我同學,劬勤自勵,為澄海向?qū)д?,為中華好男兒。
解放戰(zhàn)爭時期校歌:魏巍澄中,鮀海之東,文物所系,啟迪洪蒙。禮義廉恥,師生景崇,修齊治平,一道共宗。聚英才兮樂育,促世界兮大同,如日月經(jīng)天,永垂教育于無窮。
現(xiàn)在的校歌(八十年代至今):紅色澄中,敲響了陣陣勤學校鐘,進此大門,毋辜負他的歷史光榮。中華正在崛起,我們致遠任重。德智體美樣樣發(fā)展,文科理科都不放松,我們要掃千年污垢,樹一代新風,準備著為國家創(chuàng)大業(yè),為人民立新功。
歌以詠志。澄海中學在這三個不同時期的校歌,雖然歌詞大有不同,但是其精神實質(zhì)卻是極為一致的,那就是:讀書報國育英才。正是有了這個核心價值之所在,澄海中學才會在歷經(jīng)百年的歷史沉浮中始終能夠熠熠生輝。
這一篇采訪文章,記者多處引用學校校長、師生的談話、文章等材料,固然有采訪相對倉促的因素在,但更深處的原因是他們的表達情真意切地凸顯了學校本就有的文化底蘊與時代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