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港
摘要: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國家,有很多年代久遠的文物古建筑,因為文物古建筑年代久遠,所以很多古建筑都是木材所筑成的,這就給消防安全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文物古建筑是我國的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所以對文物古建筑的保護就相當?shù)闹匾?,那么消防安全管理更是重中之重了。想要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就要對文物古建筑的結構,材料等等有一定的了解,我們要加強安全管理體系,保證對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
關鍵詞: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事故隱患;火災預防
我國的文物古建筑有很多的木材建筑,在其他的磚木建材中,除了瓦頂和磚墻是非可燃材料之外,很多都是木質材料,比如,梁,柱,屋架,樓板等等的可燃性材料。就比如說北京的故宮,高大的宮殿中有數(shù)千平方米都是使用木質材料建成,如果一旦發(fā)生火災,就會變成一場巨災,所以我們需要采取各種方法預防火災。
一、文物古建筑和文物單位發(fā)生火災的重要原因
文物古建筑大多都是木質材料建成,而且文化古建筑里沒有消防通道,沒有防火墻或者防火安全間距,所以說文化古建筑發(fā)生火災的危險性極大,災后的損失也會十分慘重,下面列舉出發(fā)生火災的主要原因
(一)生活用火。
由于生活用火引起的火災大約占文化古建筑發(fā)生火災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其中生活用火就包括,照明,取暖,熱水,洗澡,吸煙,做飯等等生活方面用火的地方。
(二)電氣火險。
電氣在文物古建筑和文物單位中使用十分普遍,電氣大多用來照明,做飯,有時還用來用于宗教活動,電氣在文化古建筑中引起的火災大約占文物古建筑發(fā)生火災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三)宗教活動用火。
宗教活動中最常見的用火形式就是點燃蠟燭,燒香,點燈等等,燒香拜佛在民間是極為普遍的事情了,俗話說,人靠飲食,佛靠香。其中,宗教活動用火在文物古建筑中發(fā)生火災大約占文物古建筑發(fā)生火災的百分之十左右。
(四)雷擊起火。
一般來說,文物古建筑都是建立在比較高的臺基之上,周圍都是參天大樹,還有一些處在平原湖海之間或者叢山峻嶺之上的文化古建筑,接觸點很高,木質又十分的干燥,而且還位于雷擊多發(fā)的地方,就極其容易引起雷擊火災了。
(五)其他原因引起的火災。
一些特殊節(jié)假日燃放爆竹,或者小孩子玩火,危險品引起的爆炸,由于報復所以縱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雜草堆積時間太長而引起的自燃。
二、文化古建筑和文物單位發(fā)生火災的危險性。
(一)木質材料含水量低,又很干燥,火災危險性很大。
據分析,新的木質材料含水量在百分之六十左右,而經過長時間的干燥環(huán)境下的木質材料,它的含水量一般穩(wěn)定在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十八左右。文物古建筑的木質材料經過長時間的干燥,含水量很低,很容易燃燒。
(二)火災負荷量大。
據資料顯示,現(xiàn)代建筑中木材的火災負荷量不能超過二十公斤每平方米,經過計算得知,現(xiàn)代建筑中木材的用量就是每平方米不能超過0.03立方米。如果用現(xiàn)代建筑木材的標準來衡量文化古建筑木材的火災負荷量,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文物古建筑發(fā)生火災的風險很大。
(三)文化古建筑燃燒速度快,容易發(fā)生轟炸現(xiàn)象。
如果是使用松木建成的文物古建筑中的梁,柱等等,松木在發(fā)生火災時的燃燒速度每分鐘在兩厘米左右,由這個速度往下推算,我們不難得出,如果文化古建筑發(fā)生火災以后,我們不能在十五到二十分鐘之內進行搶救,那么就會發(fā)生大面積的燃燒。而且由于文化古建筑經過了長期的自然干燥和侵蝕,木材中會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裂縫,在發(fā)生火災的時候,木材中的大大小小的裂縫將會成為很大的隱患,加快燃燒的速度。在發(fā)生火災時,由于文物古建筑的屋頂十分的厚重,所以屋子里面的溫度很難散去,這就成了發(fā)生轟炸的原因了。
(四)煙霧大,難以補救。
對于文物古建筑而言,消防人員不宜進行拆破手段,所以消防人員很難進入火災現(xiàn)場,那么對于補救行動的難度就很大了。
三、文物古建筑的火災預防。
(一)開設防火線。
在文物古建筑的周圍應該開設防火線,尤其是坐落在森林區(qū)域的文化古建筑,防火線的寬度應該在三十到五十米之間。以免在發(fā)生火災時威脅到文物古建筑。在荒野處的文物古建筑應該把周圍的雜草枯草鏟除,以免威脅到文物古建筑。
(二)易燃和可燃物質的管理措施。
文物古建筑中不能設立汽車庫,不能存放石油產品,更不能有充電設施。宗教活動中使用的香,蠟燭,油這些易燃的物品,不能存放在文物古建筑內,應該放置在安全區(qū)域內。殿堂內佛龕前的幔帳、垂帷、天帳、掛毯、布質壁畫這些可燃性物品都應該遠離明火,并且安排專人看管。文物古建筑群中的修葺工程,應在四周筑墻隔離。修葺中所有要用到的易燃、可燃材料,都應該遠離施工現(xiàn)場和古建筑群。
(三)避雷設施的安裝和檢查。
所有的文物古建筑都應該設有避雷裝置,在每年雷雨季節(jié)來之前都要對避雷裝置進行檢查,檢查避雷裝置有沒有損傷或者侵蝕的狀況。
(四)電氣火災預防。
文物古建筑物下和文物單位集中的庫房、展室廳內的電線,必須穿管敷設。照明等應該用60瓦以下的白幟燈泡,絕對不可以使用日光燈、水銀燈照明。文化古建筑里面的每一個殿堂、庭院還有文物單位的集中室,只要是用電鮮明的,,都應該在室外安裝開關箱。
(五)生活用火的預防和管理。
炊事用火的房子一定要遠離文物古建筑,做飯的時候油不能夠放太慢,防止因為油太滿而引起火災,如果一旦發(fā)生火災,應該立刻蓋上鍋蓋,把鍋從爐子上端走,并且熄滅爐子上的火。,還有照明用火,,不可以把油燈,蠟燭放在有可燃物的地方,應該把它們固定在沒有可燃物的地方,還有其他用火,比如說,取暖用火,不可以將火爐放在直接放在木質地板上,更要杜絕燃放煙花爆竹等等。
結束語
文物古建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所以我們要保護文物古建筑,更要對文物古建筑做好消防安全管理,針對文物古建筑所存在的火災隱患要給予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加以防范,增加文化古建筑的消防預警,盡量減少火災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王大為.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監(jiān)督管理[J].山西建筑,2017,(19):235-237
[2]杜海.北京市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風險分析及防范對策[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7,(06):63-64
[3]劉玉川.文物古建筑防火對策研究[D].導師:萬杰.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
[4]吳波.淺談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做法及預防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1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