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軍
摘要: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其本體特征,準確地握它們的本體特征,是搞好工作的基礎與前提。本文從雙輪驅動、一專多能、小巧玲瓏、服務為宗四大理論層面,對縣劇團舞臺美術的本體特征進行了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的研究與論述。為搞好縣劇團舞臺美術工作,提供了理性思考與實踐參考的雙重參照系。
關鍵詞:縣劇團;舞臺美術;本體特征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本體特征,我國縣劇團的舞臺美術亦然。而所謂“特征”指的是“一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特別顯著的征象、標志。”正確理解、準確把握縣劇團舞臺美術的本體特征,對于搞好縣劇團的舞臺美術工作,既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引意義,又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作用。為此,本文結合筆者個人,多年來縣劇團舞臺美術的實踐經(jīng)驗與理性思考,對縣劇團舞臺美術的本體特征這一命題,發(fā)表幾點淺見。
具體而言,縣劇團舞臺美術的本體特征,可以分解為以下四大理論層面,來進行系統(tǒng)化的析讀。
一、雙輪驅動
縣劇團舞臺美術第一大本體特征,是雙輪驅動。這是二元化而不是一元化,是辯證法而不是孤立觀。
這種雙輪驅動,又是針對省市乃至國家級大劇團的單一化而言的。眾所周知,縣以上大劇團的演出場所,大多都在大城市中的大劇場大舞臺。而縣劇的演出場所,除了在縣城與鄉(xiāng)鎮(zhèn)的小劇場小舞臺以外,還要在廣大農(nóng)村的露天演出,其舞臺常常在百姓中間。因此,縣劇團的舞臺美術,就要做到劇場與露天二者兼顧,做到雙輪驅動,比翼雙飛。
一方面,縣劇團的舞臺美術也具有劇場藝術的特征。其要素是室內、舞臺,要求其舞臺美術具備其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包括布景、道具、燈光、服裝、化妝、音響、效果等等。
另一方面,縣劇團的舞臺美術又具有露天藝術的特征,其要素是室外、舞臺,要求其舞臺美術適應室外性,白晝性特點。例如布景可以簡化、弱化,甚至可以取消;燈光也不如室內舞臺那樣強烈、多樣。而音響、效果則須大大強化。
雙輪驅動指的是劇場藝術特征與露天藝術特征二者兼顧、合二而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二、一專多能
縣劇團舞臺美術第二大本體特征,是一專多能,這是指舞臺美術工作人員 本身特征而言的。
舞臺美術本身是一個大概念,它指的是:“戲劇和其他舞臺演出的一個組成部分。包括布景、燈光、服裝、化妝、效果、道具等。通過各種造型藝術手段造就劇中環(huán)境和人物的外部形象,渲染舞臺氣氛。”因舞臺美術的各個要素不同,舞臺美術工作人員也有各自不同的分工,例如布景設計師、制作師、燈光師、化妝師、音響師、服裝師、道具師等。而縣劇團因其人員編制有限,不可能像省市大劇團那樣分工明確,一人一職,而是要求一人數(shù)職、一專多能。
一方面,舞臺美術各門類人員,可以跨類兼職。例如服裝師兼化妝師、布景設計師兼制作師、道具設計師兼制作師、音響師兼效果師等等。
另一方面,舞臺美術以外服務類人員兼做舞臺美術工作。例如演員自己化妝、自己進行服裝設計與制作等等。
這種一專多能,應當在縣劇團中大力提倡,以形成制度化、常態(tài)化的態(tài)勢。
三、小巧玲瓏
縣劇團舞臺美術第三大本體特征,是小巧玲瓏。這是就其外部形式而言的,它指的是器物形體纖小精致。
據(jù)有關統(tǒng)計資料顯示,我國現(xiàn)有2000余個縣,每個縣一般都有一至幾個國營劇團或民營劇團。但大多數(shù)資金條件與演出場所有限,其舞臺美術不可能也不應當像省市大劇場那樣搞大投入、大制作,而應以小巧玲瓏為最佳首選。
當然,這種小巧玲瓏并不是簡單應付、隨意對付,而是小而精,做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并且要“花小錢,辦大事”。
這種小巧玲瓏并非省力省事,而是費力費事,還有時甚至比“大制作”還要難上加難,還需要更多更大的創(chuàng)造性與創(chuàng)新性。例如大卡車折疊式舞臺、多功能音響設備等等,都是縣劇團舞臺美術人員的創(chuàng)新成果,已在全國得到廣泛應用,并收到理想的演出效果,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與點贊。
四、服務為宗
縣劇團舞臺美術第四大本體特征,是服務為宗。這是就其內部內容而言的,也是舞臺美術的本質特征與核心特征。
服務為宗就是舞臺美術必須強化服務意識,真正做到以服務為宗旨。
首先是認真貫徹落實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大服務”精神。舞臺美術設計要適應廣大人民群眾新時代的審美需求,要“接地氣”,與人民群眾心貼心,以人民群眾的意愿為最高標準。堅決防止為專家服務、為領導服務的偏頗,并克服單純的獲獎思想、“玩藝術”思想。
與此同時,舞臺美術的各個藝術環(huán)節(jié),都要以認真執(zhí)行為舞臺表演藝術服務的宗旨。其中主要有以下幾個重要藝術環(huán)節(jié):
其一,舞臺布景要為舞臺演出服務。舞臺布景的藝術功能是為劇中人物營造典型環(huán)境,制造舞臺氣氛。無論是寫實的布景還是寫意的布景,都應堅持這一重要原則。
其二,舞臺道具要為舞臺演出服務。舞臺道具是“舞臺用具”的簡稱,“通常分為大道具、小道具兩類,前者如桌、椅、床、機器等,后者如杯、壺、花瓶等。又有裝飾道具,如書、畫、鏡框等;隨身道具,如煙袋、背包等”。舞臺道具被稱作舞臺人物的“第三只乎”,常常與人物的身份、職務、性格、興趣、志向等因素有關。例如隨身道具手槍,表明劇中人的軍人、警察、特務、土匪等特定身份。又如背包,常常表明劇中人的學生的特殊身份。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其三,舞臺服裝要為舞臺演出服務。舞臺服裝是舞臺人物所用的衣著、服飾的總稱,是為塑造人物外部形象服務的,被譽為人物的“第二皮膚”。不同的舞臺服裝可以顯示出不同人物身份、年齡、性別、民族、職業(yè)、個性、生活習俗等,并顯示不同的時代、地域等特定的環(huán)境。
其四,舞臺化妝要為舞臺演出服務。舞臺化妝是舞臺人物的“美容術”,也是塑造人物外部形象的藝術手段。
其五,舞臺燈光要為舞臺演出服務。舞臺燈光被譽為“舞臺的太陽”和“舞臺的魔幻術”,可以營造出舞臺演出的空間感、時間感,并可以渲染舞臺氣氛、突出中心人物。
其六,舞臺音響效果要為舞臺演出服務。音響效果屬于聽覺藝術范疇。它們與布景、服裝、化妝、道具等視覺藝術水乳交融、相輔相成,構成視聽一體、音畫合一的藝術格局,使舞臺演出成為一種真正的綜合藝術和一道亮麗的藝術風景。
參考文獻:
[1]辭海編輯委員會編纂:《辭?!罚s印本),上海:上海辭出版社2000年版,第1751頁。
[2]上海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編:《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版,第3頁。
[3]同上,第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