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晨
(銅陵市立醫(yī)院,安徽 銅陵 244000)
醫(yī)院急診科是危重患者集中的場所,該類患者危重因素較為復雜,且病情存在的未知原因較多[1]。這些危重病人經過急診科常規(guī)搶救處理后,因診斷不確定因素較多,一般需要進行院內轉運,轉移到其他相關科室進行診斷性檢查,并進入手術室或者監(jiān)護室進一步治療[2-3]。盡管院內轉運的時間較短,但安全隱患同樣貫穿于整個轉運過程中。稍有不當,即可對危重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脅[4]。因此,需要將院內轉運的成功率提高,將危重病人的致殘率以及病死率降低[5]。本研究中,將本院急診科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200例危重病人選為研究對象,通過回顧性分析病人在院內轉運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策略。相關研究報告如正文所述:
隨機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本院急診科收治的危重病人200例,其中男性120例,女性為80例;年齡最小者為4歲,最大者為80歲,平均值為(48.67±6.55)歲;疾病類型:腦血管意外病人 30例,胸腹部外傷病人2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34例,顱腦損傷病人67例,多發(fā)性骨折病人40例,中毒性休克5例。轉運目的:進行X線、CT、B超或者MRI影像學檢查共97例,送往麻醉科急診手術治療51例,5例轉運到血液透析中心進行急診透析,47例直接轉運到相應專科住院治療。
急診危重病人在進行院內轉運過程中,至少由1名醫(yī)生(或護士)和1名護工全程陪同,醫(yī)護人員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病人院內轉運過程中安全隱患,及時應對。通過回顧性調查急診危重病人搶救記錄、危重病人轉運交接記錄和急診護士交接班報告,詢問當班負責轉運的醫(yī)護人員對病人病情的了解情況,聽取相關接收科室的反饋意見,查看病人的住院記錄,對比急診危重病人轉出科前后的病情變化,對發(fā)生相關事件的安全隱患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00例病人中,安全達到轉運目的地共193例,轉運成功率為96.50%。但在轉運過程中出現(xiàn)了各種隱患,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轉運過程中隱患因素分析
盡管急診危重病人院內轉運所需的時間很短,但在轉運過程中仍然出現(xiàn)了許多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嚴重影響了病人的生命安全,稍不注意會造成醫(yī)療糾紛。從表1中看出,安全隱患造成的原因如下:(1)未能正確把握轉運指征16例,占8.0%。急診危重病人病情重,變化快,特別是伴有復合性外傷、臟器衰竭和休克的病人,病情很不穩(wěn)定。盲目轉運,途中極易出現(xiàn)病情惡化,甚至出現(xiàn)意外。因此正確把握轉運指征,直接影響轉運的安全性和成功率。(2)安全措施未做到位。發(fā)生這類隱患次數(shù)最多,有24例,占12.0%。顱腦損傷患者,意識障礙、躁動以及嘔吐屬于常見癥狀,在轉運途中,未固定好病人體位,導致病人發(fā)生發(fā)生窒息3例。轉運內臟大出血、血壓下降的病人,未攜帶備用氧,導致發(fā)生供氧中斷8例;發(fā)生途中輸液備用溶液準備不足4例、急救設備準備不充分6例,四肢骨折病人未妥善固定,導致肢體斷端移位4例。(3)轉運前未提前通知接受科室,造成安全隱患11例。對于急診搶救病人,即使開通了急診綠色通道,但是,由于未提前通知檢查科室,也還是難免讓個別病人不能第一時間接受檢查,影響病人搶救治療,造成病人家屬不滿。同時,由于未提前通知病區(qū)危重病人的相關信息,使得病區(qū)當班醫(yī)護人員不能提前做好相關迎接準備工作,等到病人入科后,才開始匆忙準備搶救物品,特別是在夜班中、值班人員少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忙亂,耽誤病人搶救。(4)管道滑脫以及輸液中斷也是常見的隱患。由于轉運前未將各種管道進行妥善固定,造成躁動患者氣管插管脫落;輸液連接斷開,使得輸液中斷;針頭滑出血管外,導致升壓藥輸注到血管外;另外,尿管及引流管打折脫落等時常發(fā)生。(5)因為急診工作性質的原因,導致急診科年輕護士多,有的經驗不足,對風險的預見性不夠,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差。在病人多、工作忙時,易出現(xiàn)安全隱患,本次調查中,完全因護士因素造成安全隱患的有10例,占5%。另外,少數(shù)醫(yī)護人員麻痹大意,在陪伴危重病人轉運過程中,讓家屬陪伴病人先行,而自己卻忙于處理其他事情。由于家屬對病人病情不了解,也不專業(yè),使得途中病人出現(xiàn)的突發(fā)情況未能得到及時處理,導致發(fā)生意外,引發(fā)醫(yī)療糾紛,要引以為戒。
(1)加強護理安全管理:把對護理不安全隱患的事后消極處理變?yōu)槭虑暗姆e極預防,是保證護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策略。首先要完善科室護理安全管理制度,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小組成員針對以往危重病人轉運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認真總結,吸取教訓,規(guī)范危重病人院內轉運工作流程,定期督查、評估流程執(zhí)行情況和效果,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其次,針對院內轉運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護理突發(fā)事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處理預案,并通過反復模擬演練應急處理流程,增強急診科護士準確識別和高效應對安全隱患的能力。通過有效地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減少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
(2)不斷提高護士業(yè)務素質:急診急救工作分秒必爭,對護士的素質要求高。針對急診科年輕護士多的特點,科室加強對新進和低年資護士的崗前教育,強化院、科各項規(guī)章制度,通過開展業(yè)務學習、護理查房、晨會提問、小組討論、定期培訓和考試等方式,不斷提高她們護理理論水平。同時,發(fā)揮科內老同志的傳幫帶作用,安排業(yè)務精、責任心強、帶教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護士進行帶教,培養(yǎng)她們的實踐操作能力、病情觀察能力、風險評估能力和疑難護理問題的處理能力,讓她們盡量做到護理技術操作標準化,減少工作隨機性和盲目性。同時,強化他們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轉變錯誤的思想和觀念,變被動護理為主動護理。所有急診護士只有通過科室理論和實踐各項考核,才能夠單獨上崗。(3)充分做好轉運前準備:文獻資料顯示,有71%左右的危重病人在院內轉運過程中發(fā)生較為輕微或者嚴重的并發(fā)癥[6],嚴重影響病人進一步的治療效果,甚至造成死亡。因此轉運前要做好各種準備。首先護士要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神志、瞳孔等變化,協(xié)助醫(yī)生評估病人的病情、轉運指征,只有轉運的利大于弊時才能進行轉運。其次要做好病人和家屬的心理準備。護理人員要與他們進行充分地溝通,告知轉運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意外事件或者安全風險,讓他們做到心里有數(shù),取得家屬在轉運過程中的配合。同時要備齊轉運過程可能使用的相關藥物和急救設備,以防止轉運途中出現(xiàn)意外而措手不及。最后還要通知接受科室做好接受準備,防止病人在對方科室不知情的情況下接受時發(fā)生忙、亂,耽誤搶救。
(4)規(guī)范轉運病人:危重病人被確定要轉運后,護士要并針對病人的病情,按照安全轉運流程,迅速安排轉運人員,告知病人和家屬轉運時需要的注意的事項,通知接受科室的同時,充分做好轉運準備,如對于有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病人,應檢查人工氣道的固定,必要時加固原有的固定以防運送過程中不慎將插管滑脫;對于腦出血的病人,要盡量吸凈痰液,控制煩躁、抬高床頭、妥善約束等,防止增加顱內壓;檢查靜脈通路是否通暢,檢查各連接處是否緊密;檢查各引流管,不要夾閉,并妥善固定,清空尿袋等。轉運時醫(yī)護人員攜帶好病人的病歷資料、急救物品,全程陪同。運送過程要保持平穩(wěn),防止顛簸而加重病情,護送人員分別站于患者平車兩側,至少一人要站在靠近病人頭部能夠隨時觀察病人面色、呼吸等病情變化的位置。途中要隨時檢查輸液和其他管道通暢情況,以防出現(xiàn)管道扭曲、打折或者滑脫。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立即處理。有家屬陪同護送時,要注意避免其錯誤處理造成病人不必要的損傷。
(5)認真做好轉運交接工作:急診科危重病人送到接受科室后,護送人員要在協(xié)助接受科室將病人安置妥當后,及時、準確地向該科相關醫(yī)護人員進行轉運病人的情況交接,具體內容包括病人的病歷、基本病情、相關檢查結果、急診搶救治療情況、轉運途中發(fā)生的病情變化以及處理措施等。轉運結束,將轉運情況及時、認真、準確地填寫在科室專門制定的《急診科危重病人轉運交接單》上。
危重病人院內轉運,是為了使危重病人得到必須的診斷和治療或者是病人家屬強烈要求轉運而不得已采取的措施。雖然轉運過程不長,但是病情隨時可能發(fā)生變化,存在著很大的風險隱患。因此,急診科要重視護理安全管理,規(guī)范轉運流程,加強護士培訓和演練,不斷提高護士的業(yè)務素質,增強風險防范意識與能力。做到每一位護士對病人可能出現(xiàn)的病情變化有預見性,并能及時采取措施應對,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