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軍
有人會問(比如我),這么一款“沒有個性”的車,怎么會有這么好的銷量?上汽大眾給出了答案——均衡。看看它的外觀、內飾、駕駛品質、配置、保有量、保養(yǎng)價格,似乎沒有哪一方面能夠成為它的標簽,但這些方面做得也確實讓人挑不出毛病。
在上市十年之后,朗逸再次迎來了改款,讓我們來看看新車有哪些不同。首先,它的車身尺寸得到了全方位加大,車身長度增加了72mm,寬度增加了41mm,高度增加了14mm,軸距增加了78mm。雖說數據并不是很夸張,但是從視覺效果上來看,整體感覺更加大氣。此外,上汽大眾還首次將大眾最新的“國際臉”裝備到這款新車之上。讓人印象最深的有兩處設計,一處是車身側面的雙腰線,一處是發(fā)動機蓋上左右對稱的兩條棱線,設計師用優(yōu)雅、簡易的線條勾勒出最精致的姿態(tài)。之前看過一句設計師的話,我覺得用在這里很合適,他講:車輛外形的創(chuàng)作,更接近于創(chuàng)造一個生命。我想若不是這兩處線條的點綴,朗逸會丟掉些靈氣。
來到內飾,一股濃郁的大眾風撲面而來,即使擋住方向盤上的logo,也能快速識別出這輛車的出處。雖說是新一代的設計風格,但是相應的功能區(qū)域沒有大幅度調整,它們都還在大家熟知的位置上。副駕駛前方的飾板是一個亮點,這條飾板采用了漸變的工藝,一側為純色,慢慢過渡到拉絲,看起來很有新意。我們這次試駕的車型為中配,所以在中控臺上方是一塊6.5英寸的彩色觸控屏,高配車型配備了一塊8寸的彩色觸控屏。中配車型上的這套車機可以支持carlife、carplay、mirrorlink手機映射功能。
后排的乘坐空間因為車身尺寸的加大得到了擴容,不僅腿部空間寬敞,座椅的坐墊也加長了75mm,這樣乘客的腿部空間得到釋放的同時舒適性還得到了提升,它的后排座椅還可以4/6放倒。在左右C柱的位置上,還增添了一個三角窗。全新一代朗逸的后排配備了空調出風口以及兩個USB接口,這些配備都非常實用。為了讓大家看看它的行李廂有多大,我們的攝影師也是拼了,他的身高為182cm,體重是90公斤,輕松鉆進了行李廂。如果要用旅行箱來衡量,這個510L的行李箱可以裝載3個最大尺寸的旅行廂,最主要的是內部規(guī)整,所以空間利用率高。
上一代朗逸采用了三種動力系統(tǒng),分別是1.2T、1.6L、1.4T,全新一代朗逸用一款1.5L的發(fā)動機取代了老款的1.2T和1.6L,另外保留了1.4T發(fā)動機。1.5L發(fā)動機動力參數是85kW/6000rpm、150Nm/4000rpm,1.4T發(fā)動機動力參數有所提升,達到了110kW/5000rpm和250Nm/1750~3000rpm,與竟品對比,功率參數偏低,看來是有所保留。1.5L發(fā)動機匹配的是一款6速手自一體變速器,而1.4T發(fā)動機匹配的是7速雙離合變速器。
從銷量上來看,1.5L車型應該是新朗逸的主銷車型,所以我們也是找到了搭載1.5L發(fā)動機的車型進行了試駕。這款發(fā)動機的動力在普通的公路上駕駛感覺還可以,在山路上就略顯不足,經常需要大油門狀態(tài),還好它有一臺很聰明的變速器,可以隨時根據油門動態(tài)來調整擋位,有時可以連降三擋來保證動力輸出,不過提升的轉速會給乘員艙內帶來更強的噪聲。
全新一代朗逸的懸架和轉向系統(tǒng)感覺都是偏向舒適,轉向手感有德式的輕柔,懸架明顯根據中國路況做了調整,偏軟一些,再加上軟乎的座椅,讓我想起了剛剛體驗過的那輛日產車,中庸的駕駛感受可能提不起你的駕駛激情,但這種特點正好符合大多數人的駕駛需求。
最后再來羅列一下這款車的標配:LED日間行車燈和大燈、AUTOHOLD、EPB、ESP、胎壓監(jiān)測、安全頭枕,你想要的是不是全在這里了?還不夠的話,那就再看看它高配車型上配備的具有語音識別功能的車機,識別率可以達到95%,這意味著你只要動動嘴,就可以完成導航的設定,甚至是對空調系統(tǒng)的操作。這套語音識別功能還支持方言,比如四川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