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錢志亮
在黃磊看來,婚禮,是夫妻最重要的“儀式”。
儀式,是很多人經常忽略的一個詞。其實,在無聊的生活中,我們都需要一份恰如其分的儀式感,去度過平淡的日子。
而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中,也少不了儀式感。
為什么生活需要儀式感?
一個很好的答案是:為了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生存。
因此,面對紛繁復雜、喧嘩混亂的現(xiàn)狀,人們應增強“尋獲安靜”的自覺。即使外部環(huán)境一時難于安靜,也要努力營造寧靜的小環(huán)境,像大學就應筑上一個“靜”的圍城,而決不可火上加油,增添雜亂。就個人來說,要不為世俗的欲望所惑,努力保持內心的明凈與寧靜。有名家說:“缺少了寂寞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這里的所謂“寂寞”,就是能保持自己內心的寧靜,不為各種浮華的喧鬧所迷惑與裹挾。
我見過一些年輕人,日子過得渾渾噩噩,房間里四處都是隨意亂丟的衣物;冰箱里隨便翻出點食物就是一頓飯;忙于工作,早就忘記了什么生日、紀念日……一邊抱怨著生活的枯燥,一邊又不愿做任何改變。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p>
儀式感不需要多少的物質做基礎,它體現(xiàn)的是我們對生活的尊重和熱愛,一頓營養(yǎng)美味的早餐、餐桌上的一束鮮花、開學前的新書包、上課前,班長的一聲“起立”、春節(jié)時,門上那一幅幅春聯(lián)……這一件件小事,都能賦予生活儀式感。
平凡又瑣碎的日子里,儀式感能讓你心懷期望,與矯情無關,與物質基礎無關,而是你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重視,對自己的重視。生活就擺在那里,活成什么樣,完全取決于你自己的態(tài)度。
父母與孩子之間,需要儀式感嗎?我一同事,為了參加孩子的大學畢業(yè)典禮,放下手中重要的工作,不辭辛苦,從北京飛到廣州,周圍人都勸她:“畢業(yè)典禮只是走個流程,用不著這么大費周章?!蓖滦χf:“我只是不想錯過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畢業(yè)典禮雖然只是個形式,但卻是孩子和學校生活的最后的告別,我過去,是對孩子最基本的尊重,也希望孩子能重視自己的畢業(yè),正式告別過去,有個全新的開始?!?/p>
對孩子而言,有這樣一位媽媽真的是件幸福的事。
我們身邊有一些父母,十分講究實際:
“小孩子過什么生日!”
“奇奇怪怪的節(jié)日,瞎湊什么熱鬧!”
“上個學而已,衣服鞋子隨便穿吧!”
可能對于父母而言,做不做這些事情,對孩子的愛都不會減少,但對于孩子而言,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枯燥的生活中,偶爾的驚喜和儀式感,會給孩子足夠的親近感與信任感,讓孩子感受到幸福和樂趣。
有心理專家認為:正常的身心成長需要一定的儀式感,在這個小小的儀式中,其實就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讓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認真、更用心。
爸爸媽媽給孩子的儀式,不僅僅是在特殊的日子,可以是每天出門前的擁抱;是臨睡前的一句晚安、一個故事。
這些看似很小的事,都成了孩子最美好的記憶。
有些事,你從來不說,又從來不做,即使很愛對方,但也很容易走著走著就散了。
曾經看過韓國一個《30天的承諾》的短視頻,深有感觸。
短片中的女主,離婚的最后30天,要求丈夫每天和自己擁抱、親吻、親手,說我愛你。
丈夫說:“那段時間我所忽略掉的她對我的關心和愛,又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
一段婚姻,開始的時候再轟轟烈烈,如果沒有經營,沒有一點點儀式感,當初在一起的初心終將會被瑣碎的生活磨得一干二凈。
小時候我并不愛吃香椿,但是長大以后突然就愛吃了。我發(fā)現(xiàn)身邊很多人都是這樣,小時候不愛吃某種食物,長大后的某天突然就愛吃了。
記得奶奶家有棵香椿樹,每逢開春出芽的時候,奶奶都會托人給父親帶話,告訴他周末回家來吃香椿。等父親帶著一家人來了,奶奶又會踮著小腳,緊張地盯著小叔,讓他小心剪下來香椿芽。
父親總對奶奶說,您把香椿腌起來,等我們回來吃腌菜就可以。奶奶說,香椿芽就開一季,每季就那么幾天時間是最嫩的,過去了就老了、不好吃了。再說腌菜哪里有現(xiàn)炒的好吃啊。一邊說,一邊就開始做她最拿手的香椿炒雞蛋。
除了鹽什么佐料都不放,將碎香椿芽和雞蛋液攪拌均勻,往熱油里一倒,隨著“刺啦”一聲響,香椿特有的香味隨之而來。父親和母親總是吃得最嗨的,而我是一口都不沾。小時候的我真的受不了香椿那種味道。奶奶說,將來等你想吃到這么新鮮的香椿可就難了。
老房子拆了,奶奶去世了,家里的香椿樹自然也就沒有了。可是父親愛吃啊,所以每到春季,母親只好去菜場買,菜場的香椿雖然沒有自己樹上剛剪的新鮮,但總歸是“香椿”啊。
依舊是香椿炒雞蛋,依舊是奶奶的做法,只放鹽。父親吃得滿足,母親看著父親吃得滿足也開心。我依舊是不愛吃。
上大學離開了北京,有一次去超市買東西,我看到幾束捆得很細的香椿放在一個角落,情不自禁地走過去,拿起來聞聞,眼淚竟然掉了下來,怕旁邊人看到,趕緊擦掉。雖然沒地方做飯,但我還是買了一小束拿到宿舍。
有一天,學校食堂竟然有香椿炒雞蛋這道菜。香椿極少,而且炒得很差勁,雞蛋都凝固成一大團,只有油膩,香椿特有的香味很少,但我還是就著米飯吃了那一大坨香椿炒雞蛋。
自此以后,愛上香椿。
結婚后,老公也甚愛吃香椿,他對我說,小時候他媽特愛吃香椿,但是他非常不愛吃,現(xiàn)在突然就愛吃了,還說他小時候也不喜歡吃香菜和芹菜,但是現(xiàn)在也都愛吃了。
每年香椿出芽的季節(jié),我都會去超市,給老公買最嫩的香椿,價格確實不菲,一小束就十多元。老公說,太貴了,在樓下小菜場買幾根就行了。我學著奶奶的話說,香椿芽就開一季,每季就那么幾天時間是最嫩的,老了的香椿就不好吃了。
看著老公吃得滿足,我也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