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焦陽
微信群歷來是一個槽點有多少舞臺就有多大的歡樂場:同事群里,永遠會有人三不五時扔出來諸如某某公司又漲薪20%啦,某某公司上星期全體帶薪歐洲豪華游啦,某某公司除了年終獎多多還一人一部蘋果X啦;家長群里,總是有人會羨慕嫉妒恨地說某某家的學霸娃被名牌大學特招了,某某家的才藝少年參演了一大導演的電影馬上要火了,某某家的孝順孩子已經(jīng)會給父母做大餐、洗衣服了;閨蜜群里,最不缺的就是哪個妞半夜發(fā)牢騷感嘆那誰誰的老公是寵妻狂魔,那誰誰的老公是護妻使者,那誰誰的男友是“二十四孝”模范……每次這類話題都能引起群里大眾積極的響應接力,每次這類話題都能簡單粗暴直接地戳中每個人的痛點,為什么別人家的老公那么“忠犬”?為什么別人家的娃那么優(yōu)秀?為什么別人家的老板那么豪氣加局氣?種種痛心疾首的感慨可以概括成一個句式,為什么別人家的葡萄都是甜的,為什么自己家的葡萄就那么那么那么的酸!
講真的,現(xiàn)實生活里,別人家的葡萄的確都是甜的,唯有在寓言故事《狐貍和葡萄》里,別人家的葡萄才是酸的。這個故事是講森林里住著一只狐貍,有一天,狐貍發(fā)現(xiàn)了一棵葡萄樹,葡萄樹上結滿了一串串晶瑩透亮、香氣撲鼻的葡萄。狐貍想吃葡萄,它用盡各種辦法均告失敗。狐貍累得汗流浹背,邊離開邊安慰自己:“這葡萄沒有熟,肯定是酸的,不吃也罷?!边@則寓言故事的本意是告訴大家,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對于得不到的東西就找借口貶低它,以此達到平衡自己心理的目的。
可現(xiàn)實往往是與寓言故事相悖的,我們往往任性地認為,別人家看得見、聞得到卻吃不著的葡萄一定是甜蜜多汁十分可口的。這或許是因為我們長大后遺忘了這則寓言故事的另一層寓意,或許是因為我們的欲望跑得太快,讓理性掉了隊。
我們只看到了人家公司的老板體恤下屬、福利豐厚,卻沒看到人家公司厚厚的加班表和績效考核表;我們只看到了別人家孩子的聰明好學乖巧聽話,卻沒看到人家父母犧牲了睡懶覺、追美劇、參加朋友聚會、打麻將、刷朋友圈的時間,把精力和心血都放在了陪孩子一起成長的點點滴滴上;我們只看到了別人家老公如何寵溺愛妻,卻沒看到人家妻子如何等量甚至加倍的力挺老公……這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怎么會有無緣無故的五星老板、全能孩子、模范老公、幸?;橐?、美好生活呢?
別人家的葡萄為什么是甜的?因為你不是辛勞園丁而是悠哉看客;因為自己家的葡萄讓你吃膩了胃口,別人家的葡萄讓你距離產(chǎn)生了美!可你千萬別忽略了重要一點,你天天吐槽個沒完、相看兩生厭的自己家的“酸”葡萄,卻也正是別人心心念念羨慕嫉妒恨的“別人家的甜葡萄”!
其實,總覺得別人家的葡萄都是甜的主兒,建議不妨重溫一遍《狐貍與葡萄》的故事,我們大可以向聰明的狐貍學習一二,學習它的自我心理調適,學習它的換位思考,學習它的樂觀釋然。告訴自己,別人家的葡萄未必是甜的,你沒嘗過,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妄下定論。即便別人家的葡萄是甜的,也是別人日復一日汗滴八瓣兒辛勤培育的必然結果,有因才有果,有汗水才有甘甜。即便別人家的葡萄是甜的,你也不能忽略了自己家的葡萄園,別人的葡萄再甜,跟你沒有半毛錢關系,荒疏了自己家的葡萄園,損失慘重的可是你自己個兒!
與其惦記人家枝頭的碩果累累,不如向人家學習如何努力付出、怎樣辛勤耕作,這樣早晚有一天,付出才有回報,你家的枝頭也能掛滿碩果,你家的葡萄才能比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