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22日起,各地陸續(xù)公布2018年高考成績。隨之,也涌現(xiàn)了一批特殊的考生。他們各有各的悲苦,卻在經(jīng)歷痛苦之后,依然選擇了堅強和努力,成為高考一道亮麗風景。
“瓷娃娃”“折”不斷的求學夢
“梁朝君今年高考成績641分!”6月24日,河南省高考分數(shù)揭曉,梁朝君的班主任李麗激動萬分。這個成績高出今年河南省高招一本理科分數(shù)線142分。
18歲的梁朝君是河南省鄧州市第一高中317班學生,身高1.51米的他成骨發(fā)育不全,俗稱“瓷娃娃”。梁朝君家在鄧州市劉集鎮(zhèn)梁營村,父親身體殘疾,母親智障,奶奶今年74歲,妹妹上小學三年級。一家5口人中3個人身有殘疾,生活拮據(jù)。在班主任李麗的印象中,梁朝君經(jīng)常穿著一雙洗得發(fā)白的黃球鞋,背著一個很破的書包,有著招牌式的抿嘴笑,他還是班里公認的“勤奮哥”。
2015年9月16日,梁朝君向李麗請假回家。這是他上高中后的第一次骨折。在幾個月的休養(yǎng)期里,梁朝君一直堅持自學。4個月后,梁朝君返校。返校幾天后的考試中,他總成績班級前十、年級第17名。
2016年3月7日,梁朝君因下樓走得太快,再次骨折;同年4月11日,他經(jīng)歷了上高中后的第三次骨折。
今年1月5日,大雪后的校園道路特別光滑,梁朝君去餐廳時摔倒了,不能動彈。這一次,梁朝君胸椎骨折。躺在床上,他仍堅持自學?!斑@么多年來,我得到了老師、同學和許多愛心人士的幫助,我要用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他們。有能力了,我還要把家人接到城里去,讓他們生活得更好。”梁朝君說,臉上仍然帶著招牌式的抿嘴笑。
盲童高考考出高分
23日深夜,上海許多高中學生的家長群都因為一個信息炸開了——上海市盲童學校應(yīng)屆高考生王蘊高考考出623分,距最高分626分僅差3分。
在采訪王蘊的過程中,他的成長之路給記者留下深刻感觸,特別是母親侯女士的一番話“父母放手,孩子才有更大的空間”更引人深思。
侯女士告訴記者,王蘊因早產(chǎn)后吸氧過多損傷視網(wǎng)膜,視力逐漸下降,4歲完全失明,不過,分別是東華大學教授和副教授的父母從來不把他當做特殊孩子對待。王蘊從小與視力正常的孩子一起玩耍,父母也從不因為覺得孩子特殊而包辦代替,而是會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歲上幼兒園后,王蘊就開始自己吃飯、穿衣,洗襪子和短褲。8歲開始,王蘊開始學習游泳,后來,又在爸爸的鈴鐺聲音提示下,學會了騎自行車。小學六年級開始,他主動提出獨立上下學,從此,每周一早上和周五下午,他都會拿著盲杖,獨自往返于家和盲校之間。在獨立自主的精神培養(yǎng)和熱愛學習的家庭氛圍熏陶下,王蘊從小就愛學習,主動找各種機會學習本領(lǐng),小學考出了竹笛10級,鋼琴也達到8級,參加過松江區(qū)、長寧區(qū)和盲校的殘疾人樂團。同時,也一直是同學們的“小老師”。2016年,王蘊參加了上海市學代會,在全國盲校中學生英語演講比賽中獲得二等獎。2017年和2018年,先后獲評“長寧好青年”和“上海市三好學生”。
四川腦癱考生高考成績619分
22日晚上,高考成績揭曉,四川瀘州腦癱理科生馬洪陽總分619分,其中語文99分,數(shù)學130分,英語138分,理綜252分,比他預(yù)估的620分僅低1分,超出理科重本線73分。
馬洪陽出生在江陽區(qū)泰安鎮(zhèn)。8歲的時候,馬洪陽被確診為腦癱,全身三分之一的運動神經(jīng)受損。從初中開始使用輪椅后,外公成為了馬洪陽的腿,推著他上學、背著他上下樓梯、帶他四處求醫(yī)、陪他一起康復(fù)鍛煉……2015年,馬洪陽以瀘州市江陽區(qū)泰安學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瀘州高中。母親張琴毅然決定,放棄在外打工掙錢、回到家鄉(xiāng)搬到學校,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成為一名陪讀媽媽。
張琴說,陪讀三年,自己也從孩子身上學到很多,特別是孩子強大的意志力令自己感動。高一伊始,才從鄉(xiāng)鎮(zhèn)來到瀘州高中的馬洪陽明顯感覺學習吃力,為了趕上進度,馬洪陽幾乎每天晚上熬夜看書刷題,“經(jīng)常都是過了晚上12點才睡,我看了很心疼?!睆埱僬f。
如今,高考已經(jīng)結(jié)束,但馬洪陽還將迎來另一場“高考”,十多年來,馬洪陽堅持每天進行康復(fù)鍛煉,醫(yī)生說,通過鍛煉和治療,馬洪陽站起來的可能性很大。馬洪陽說,想親自走進大學,這樣媽媽就不必每天背著比她還重的自己上下樓梯。
(綜合《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新民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