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瀾
我老媽是個小學教師,但很不幸的是,她沒個老師的樣子。我老媽對這個“缺憾”倒是絲毫不以為然。她有她的說法:“我是老師,我的樣子就是老師的樣子,還能怎么樣?”
雖說老師的樣子不一定一成不變,但無論如何,我老媽除了那副眼鏡,就是不像老師。
依我的想法,老師的樣子大致可分兩大類型:古典派與新潮派。古典派嘛,外表特征大抵來說就是“不茍言笑兼不怒而威”。這些“老夫子”雖然有時令我們覺得煩,但還是相當受我們的尊敬與佩服的。
真正受歡迎的是新潮派。他們的特征就很難說了,若學生全換上便服,跟他站在一起,保準分辨不出孰為師孰為生。這一類老師神通廣大,凡是年輕人的口頭禪或流行語,全能說得很“溜”。不得不說,他們很快能和學生們打成一片。
可憐我老媽既非“學富五車”,也不夠“多才多藝”,把她歸到哪一類,她都不夠格。認真“清算”起來,古典派的修養(yǎng)和新潮派的度量她都差遠了。
那她還有什么呢?大概愛心、耐心是足夠了。有個小女生離開了老媽的班級,還不時寫信過來,老媽倒也老老實實給她寫回信,兩人纏綿個沒完沒了。
后來,老媽要學生寫日記,那些小蘿卜頭在日記邊畫個氣球,寫上“要保密哦”,老媽便任憑我使盡千方百計,仍不肯透露那些小鬼的天大秘密。接著一連好幾天,老媽苦著臉來求救,要我們幫著猜謎語。那些謎語流傳在學生間很久了,我們多半一猜就中,嘲笑老媽孤陋寡聞之余,也不免要問個究竟。鬧了好久,老媽才拿出我的日記本,原來那男生密密麻麻寫了一頁又一頁的謎題請老師猜。我一看就知道:“這分明是那小孩偷懶不想寫日記,拿謎題敷衍您!”老媽一副恍然大悟、后知后覺的表情:“原來如此!”但此后,她仍時不時地拿些謎題要我們幫忙。
后來一次教師節(jié),家里忽然來了通電話,要找老媽,打來的居然就是那個出謎題要老媽猜的小男生。原來那個小男生買了張卡片要送老媽,惦記著要教師節(jié)當天送,竟忘了當天放假,見不到老師,他著急了,一早決定打電話到我家要住址,他覺得過了教師節(jié)再送便沒意義了。
自從那次“電話事件”后,我不禁好奇,或許老媽也有什么特別可愛之處,會讓學生對她的感情那么執(zhí)著?;蛟S我們都錯了,老媽是自成一派的老師樣子也說不定。
前些日子我放學回家,湊巧在巷口遇上老媽,她身上穿著我的運動服、運動鞋,腳下蹬著我老弟的越野車,還是沒點兒老師的樣子。我嘆口氣,問她:“您去哪兒呀?”她說:“上學校去,學生剛才打電話來找我,說是男生女生訓練排球時吵架,找我去排解糾紛!”這事我倒清楚,那陣子小學考完試,等放暑假,學校弄場排球賽,老媽拆了我們家的桌巾剪成好些塊做他們的號碼布,說外頭買的花錢,何況家里這布顏色好看,第一次上場要讓他們有信心!
我說:“男生女生吵架?這等小事竟也敢來找您啊?”老媽說:“小孩子的事本來就都是些小事,能有什么大事?”說罷便踩著越野車走了。我望著她的影子越來越遠,忽然想起了她很久以前說的話:“我是老師,我的樣子就是老師的樣子。還能怎么樣?”我想她是對的。
《老師的樣子》是一篇有新意有深度的優(yōu)美散文。作者通過樁樁小事,寫出了一個老師的“樣子”:具有博大愛心和無比耐心的母親般的老師。本文有如下幾點可供寫作時借鑒:
一是構思獨具匠心。作者為了表現(xiàn)女教師平凡而偉大的形象,采用了先抑后揚的寫作技法,這是一種變化的美,往往形成文章曲折的筆致和波瀾,可以在前后鮮明的映襯對比中,翻出新意,突出主題,達到褒揚的目的。
二是選材的角度新。作者選材獨樹一幟,表述老師時不寫發(fā)生在學校的事情,而把著眼點放在8小時之外的家里,并且是選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正是從這獨特的角度表現(xiàn)了老師默默無聞的獻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