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有之
最近成都博物館來了250多件重要青銅文物,分別來自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橫跨商、周兩代。它們組成了這次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
如此文物眾多、等級之高、種類全面的特展非常吸引眼球。然而博物館講解面向的受眾是成人,如何讓來館參觀的孩子們也能聽得明白?面對這個問題,成都博物館又一次請來了填空藝術私塾的孟煜林老師。
孟煜林與成都博物館早已合作多次,上一次的阿富汗珍寶特展時,便定制了相應的親子課程,更早的還可以追溯到西方藝術展“莫奈與小明”的課程,參加過課程的家長贊不絕口,許多孩子也因此成為孟老師的粉絲。然而即使是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教學經(jīng)驗,初次接觸青銅特展時,孟煜林仍表示設計課程難度頗大。
早在本次青銅特展剛開始的時候,孟煜林便帶著老師們前來參觀學習,面對一件件沉甸甸的青銅器,他不禁感嘆:“太硬了?!?/p>
青銅器作為人類最早掌握的合金,硬度較大;其次這次來展文物不乏國之重器,何尊、亞伐方罍如雷貫耳;再者青銅器的知識點相對生硬,面對孩子們,如何平衡知識點與趣味性是個難題。
上半年成博的“阿富汗珍寶展”也與填空合作了親子社交課程,然而這一次面對中國本土文物,孟煜林表示責任更為重大:“講好了這些文物,就是教會孩子什么是中國?!?/p>
從文字方面入手是孟煜林想到的一個方法。青銅器的銘文意義非凡,是證明歷史、溝通古今的重要橋梁。比如這次來蓉的一級文物何尊,銘文中“宅茲中國”四字意義重大,是“中國”二字最早的出處。
本次展出的青銅器大多鑄造于商周時期,距今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時間不僅給原本泛著金光的青銅器蒙上一層綠色,也讓許多文字陌生起來。
鼎一直都是權力的象征,傳說大禹鑄九鼎以示九州?!岸Α弊执蠖鄶?shù)人都認識,但是甲骨文的“鼎”呢?當大屏幕出現(xiàn)甲骨文的“鼎”字時,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脫口而出:貓!孟煜林說道:“有耳朵有爪子,這個字念貓對嗎?不對,這個字念鼎?!边@一次指“貓”為“鼎”讓孩子們哈哈大笑,而知識也在不經(jīng)意間悄然傳遞著。
孩子們在何尊前認真聽講解
說到鼎與銘文,就不得不提到銘文最多的青銅器——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毛公鼎,共有銘文約500字。之所以區(qū)區(qū)500字還是約數(shù),是因為部分銘文存在疊字與合文的情況,算法并不統(tǒng)一。這500字的內容是什么呢?便是擁有者毛公的日記,記錄了自己的侄子周宣王繼位后絮絮叨叨拜托他輔佐政務。
如此就把又大又重的鼎和孩子們聯(lián)系在一起了。孩子們會寫日記,作為古代人的毛公也會寫日記,區(qū)別是毛公把日記寫在了鼎上。
除了文字,另一個打開局面的地方是紋路。看過關于文物的節(jié)目的朋友,一定聽說過饕餮紋、云雷紋、夔龍紋、蟠虺紋等諸多名詞。但很多人不知道原來饕餮就藏在20元紙幣里,擁有鳳鳥紋的盉擺了一個網(wǎng)紅造型,另一個盉是一本古代房產(chǎn)證,古代房價真便宜,1000個貝殼可以買1300畝地……
孩子們被神秘而又厚重的青銅器吸引了眼球
就這樣《青銅不識字》和《問路與紋路》這樣兩節(jié)課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然而知識一個都沒有缺席。孟煜林說:“其實本來不想把這兩節(jié)課名字取得如此正式,一開始想叫《吃吃喝喝青銅器》”。吃吃喝喝四個字囊括了多少青銅器的作用。很多青銅器主要功能要么是用以盛放食物,要么就是酒器。雖然很多已經(jīng)失傳,但現(xiàn)在仍知道的就還有:
盛食:釜,甑,鼎,彝,尊,爵,盤……
盛酒:觚,升,觶,卮,盂,杯,觴,卣……
一位外地前來旅游的家長聽了課之后表示,這位老師年紀不大,講得很棒。青銅器被他講得活靈活現(xiàn)的,很難得。
根據(jù)孩子們的學習記憶特點,在課程的最后還會安排一個動手的環(huán)節(jié)。這次第一節(jié)課的動手部分叫“止戈為武”,這句話是楚莊王提出來的,作為春秋時期的霸主卻能有這樣哲學上的思量,令人感嘆。而孩子們則是“紙戈為武”——用紙板和超輕粘土做精美的“青銅戈”,雖說做的是武器,但是講的卻是和平,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個窮兵黷武的民族。
曾在微博上看見一段吐槽,某油膩中年男子在三星堆參觀的時候拽著講解員問:“你們把外星人的尸體藏在哪兒了?”在講解員耐心講解三星堆并非是地外文明之后,露出遺憾的神情:“保密協(xié)議,理解理解?!?/p>
隨著博物館熱持續(xù)升溫,許多人都有到博物館參觀的意識,然而每個人的素質相差甚遠,倘若上述那位仁兄來看了此次展覽,恐怕就不會貽笑大方了。三星堆遺址屬于古蜀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造型有別于中原的器物。本次展覽也來了青銅面具、青銅人頭像等文物,可惜青銅縱目面具沒有來。
青銅縱目面具被認為有可能是依照古蜀王蠶叢的樣子做的,《華陽國志》記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相傳蜀人曾助武王伐紂,然而中原史書并無詳細記載。
哥哥做著手工,妹妹在旁邊認真地看著
三星堆所接的十二橋文化,主要遺存便在金沙遺址。本次同樣來了不少展品,金燦燦的面具一看就非常具有金沙遺址的特色。
《蜀道難》說: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相傳秦惠文王時期欲征服蜀國,向蜀王贈送五名美女,蜀王派五名壯士迎接,返還到梓潼地界時,見一大蛇鉆入石穴。其中一人掣住蛇尾,奮力拔之不出,于是五人齊力相拔,以致山崩地裂,五丁及那五位美女同時被壓入山下。這便是《蜀道難》所說的: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之后秦惠文王派司馬錯伐蜀,蜀國滅亡。
相對于神秘的古蜀文明,大眾對秦國還是比較熟悉。最熟悉的莫過于始皇帝,其次便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這要感謝電視劇《大秦帝國》和《羋月傳》。
本次翻越秦嶺而來的文物大多早于上述時期,除去西周時期的何尊,商代的亞伐方罍,還有許多來自“弓魚”國的文物。翻遍史書,并不能尋到“弓魚”國的蹤跡。然而這樣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國家卻蘊含著溝通蜀地與中原的意義——出土文物帶有蜀地特征。有兩種猜測,一種認為“弓魚”國可能是羌人的封國,另一種意見認為“弓魚”國是三星堆的蜀人后裔。
無論猜想如何,一件件文物已說明秦蜀二地早有溝通。
隨著近年來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博物館也成了熱門打卡景點。十·一期間,成都各大博物館接待游客數(shù)量超過60萬人,同比增長近40%。家長們喜歡帶孩子到博物館游覽,感受歷史和人文?!安┪镳^教育的特點就是實物教育,這是其他教育手段無法取代的?!泵响狭终f道。
然而面對博物館教育的大熱,并不能掩蓋背后存在的問題。曾有人對博物館社教課的整體質量表示擔憂,大量的博物館本身不具備專門為兒童研發(fā)課程的能力,而免費課程又很難保證有實力的機構為博物館研發(fā)合格的精品課程。
好在博物館方面也在做出改變。為了響應讓人民獲得更多精神食糧的號召,在對社交活動的質量進行精準把控的同時,進行收費課程的試點就是其中的內容之一,目標是實現(xiàn)多方面共贏。其實早在2013年時,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就表示要變“輸血”為“造血”,有盈利點才能真正讓博物館變成健康運轉的機構,而非虧錢的“包袱”。
面對成都博物館本次社教課收費試點,一位媽媽打趣說:“免費就來不了了,以前搶票要靠人品爆發(fā),尤其填空的課程最不好搶?!绷硪晃话职謩t表示,曾經(jīng)一個人去看展時,久久佇立在鑄造青銅器的模范展柜前。用心體會“模范”和“犧牲”兩個詞。然而這次帶孩子來看展,面對眼花繚亂的青銅器,不知如何向孩子介紹。感謝這次社教課,不僅讓孩子近距離接觸到青銅器,而且了解到青銅器背后的故事。
在這次的教學課件上,有這么一行字:必須有疑問和思考。孟煜林表示,“無論是這次的青銅課堂,還是其他的藝術課程,乃至其他學習項目,都需要擁有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希望孩子們能夠更早學習到這一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