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王柏成 整理/周 嫻/蘭溪市檔案局
王柏成,1963年3月出生,浙江蘭溪人,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斷頭龍”代表性傳承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斷頭龍”代表性傳承人。
一
我叫王柏成,1963年出生在斷頭龍之村,蘭溪市水亭畬族鄉(xiāng)施家村荷龍里自然村。我從16歲開始就跟隨我的堂爺爺王阿璋學習舞“斷頭龍”,算起來也有40個年頭了。我的堂爺爺王阿璋,原是“斷頭龍”龍頭會會長,1992年去世后,經(jīng)村里和舞龍隊推薦后由我擔任該會會長,直至今日。
我堂爺爺是第二代斷頭人傳承人,我是第三代,現(xiàn)在第四代和第五代都有了。第一代,是一個江西人。我們村荷龍里自然村,靠近蘭溪與龍游交界處,當時我堂爺爺?shù)烬堄慰h白馬村,在地主家打長工,機緣巧合遇見一個姓吳的江西人,名叫吳寶華,也在地主家打工,兩人逐漸熟識起來。那時因為到江西交通不方便,正月里,吳寶華就不回去了,我堂爺爺便請他到我們家里來過正月。那個年代家里娛樂活動也很少,最多就是幾人做做游戲,踢個毽子。吳寶華看我們家里年輕人多,提意教我們家人舞龍,說,“你們學好后,到過年過節(jié)時,到老百姓家里給他們舞一下,討個利事,也可以給你們增加點收入”。堂爺爺他們學會之后,每年到外面表演,不僅增加了點收入,舞斷頭龍的技能也逐漸純熟?!拔母铩睍r期,暫停過一段時間。改革開放后,那時家里還算不上富裕,電視、電影還沒有在村里普及,看著家里我們這些年輕人農(nóng)忙后沒什么事情做,堂爺爺重拾斷頭龍,抽時間專門教我們舞龍。上世紀80年代初那會兒,不僅在村里表演,龍游縣也是去的。斷頭龍的知名度正式提起來是1984年,那年在游埠區(qū)(當時蘭溪縣下屬的某行政區(qū)域),有個群眾文藝演出,白天在臺上演出,晚上繼續(xù)游街,我們在游埠每到一個地方就人山人海。下半年蘭溪縣里知道此事后,派游埠區(qū)的一名文化干部對接此事,并邀請?zhí)m溪趙慧珠老師下村幫助我們編舞龍動作,同時邀請朱根富(音)老師一起作曲。當時由于我們舞龍隊的人幾乎都沒讀過什么書,后臺敲打樂器的人既沒有學過文化知識又上了年紀,樂器敲打起來沒有節(jié)奏音律,最后只好到馬澗婺劇團找人進行后臺配樂。后來外出表演,改由蘭溪婺劇團配樂。
二
據(jù)我所知,我們蘭溪賀龍里村的斷頭龍在全國范圍內(nèi)是獨一無二的?!皵囝^龍”,顧名思義,就是龍頭和龍身是分開的,龍頭每做一個動作,龍節(jié)就要跟著配合,一共有30多個動作,這是區(qū)別于其他舞龍最大的特色,但是這個龍有一個極大的缺點,就是在舞臺上表演聲勢太小。比如,2000年在杭州吳山廣場參加民間文藝表演,偌大的廣場可以容納10萬人,我們的節(jié)目卻只有9人在廣場上演出,顯不出“斷頭龍”的氣勢。后來,在蘭溪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及文化部門的幫助下,我與同村的王國龍一起,在蘭溪市婺劇團里,帶出另外一支舞龍隊,由原來的9人發(fā)展成18人,表演時從舞臺上的兩個不同角度出來,舞動至中心點,給觀眾嶄新的印象?,F(xiàn)在我們經(jīng)常和水亭畬族鄉(xiāng)風情園里的女子舞龍隊一起出去表演,這支隊伍也是我們教出來的。人員多,聲勢好,尤其是女子舞龍,能夠完成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呈現(xiàn)出“斷頭龍”的獨特韻味。除此之外,我和王國龍還擔任學校的校外“斷頭龍”輔導員,如水亭畬族鄉(xiāng)柏園學校、蘭溪市第四中學。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斷頭龍”多次獲獎,如1988年參加浙江省“華星杯”舞龍大賽獲一等獎,2000年參加浙江省廣場文化藝術(shù)節(jié)開幕式演出獲金獎,2010年參加浙江省鄉(xiāng)村舞龍大賽金獎。我希望“斷頭龍”表演能夠在蘭溪遍地開花,代代傳承下去。
三
現(xiàn)在的“斷頭龍”的傳承主要依靠的是學校及社團,在農(nóng)村愿意學習斷頭龍舞龍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一是學習斷頭龍需要大量時間,并且沒有與此成正比的相應收入;二是即使學會了,一年表演也輪不到幾次,出去表演一次約200元,現(xiàn)在村里年輕人多在寧波杭州等外地上班,要他們回來,來去車費都不夠。以前我是村里的村主任,比較“強勢”,我想我們畢竟是斷頭龍之村,舞龍隊員每家每戶都得有。要求凡是在家里或附近工作的年輕人,最基本的舞龍動作都要學起來。每個年輕人不一定要求整套動作都掌握,但至少基本動作都要會。要表演時,過來訓練一個星期,幾乎都要將動作練成一片,可以拿得出手?,F(xiàn)在在學校、社團的傳承也遇到了創(chuàng)新難的問題,幾乎都是原來的一些老動作。一是斷頭龍原本動作有難度。想要舞好斷頭龍,得熟練掌握很多技巧。只要隊伍中有一個人跳錯,整條龍就沒法舞了,如舞出五角星的造型,如果隊員按照標準動作跳起來,一下子即可做好,若有人跳錯了,不僅編不起五角星,拆都拆不出來,會出洋相。二是除學校外的社團,后續(xù)人少,悲觀估計5年內(nèi)可能后繼無人。舞斷頭龍需要大量的體力,女子一般嫌累,特別年紀大了就不行了。年紀輕的,更多的是要賺錢養(yǎng)家。
但不論如何,我在學校的孩子們身上依然能夠看到希望。2013年水亭畬族鄉(xiāng)柏園學校獲評為浙江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斷頭龍”傳承教學基地。學校的孩子們,也多次在外參加表演并獲獎,作為“斷頭龍”龍頭會會長,我認為自己責無旁貸,我將繼續(xù)把“斷頭龍”的畢生所學,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