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奕
◇《新華日報》館的同志在認真學習整風文件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綜觀黨組織在重慶這三個階段的歷史,雖然隨著時代的變化,黨組織所處的時代背景、政治環(huán)境和政治任務都有根本性的改變,但黨內政治生態(tài)始終關系到黨的事業(yè)發(fā)展的好壞。因此,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回顧黨在重慶的政治生態(tài),我們可以從中找到一些共同的特點,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
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黨的事業(yè)生生不息、發(fā)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力量。鄧小平曾說:“為什么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zhàn)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p>
理想信念,源于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強烈認同。楊闇公這一代共產黨人選擇共產主義的初心非常明確,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保盀橹腥A民族謀復興”。為了實現(xiàn)理想,王右木、童庸生、李蔚如等人流盡最后一滴血,楊闇公被敵人割舌、斷手、剜目,最后身中三彈壯烈犧牲;吳玉章、劉伯承等人終身奮斗,吳玉章“一輩子做好事”(毛澤東語),劉伯承只希望他的墓碑上刻著“中國布爾塞(什)維克劉伯承之墓”就是最大的光榮……他們堅守理想的實踐,告訴了后來者信仰的力量。
中共中央南方局高度重視理想信念教育。周恩來常常用先烈的感人事跡教育同志們,甚至連躲避空襲的時間也不錯過。有人到晚年還能記起周恩來教背楊匏安烈士的詩句:“慷慨登車去,相期一節(jié)全。”周恩來更是堅守理想的典范。皖南事變后,形勢更加嚴峻,周恩來在紅巖“孤島”告訴同志們:“要犧牲,我們一塊兒犧牲?!迸c他們有過深入接觸的美國外交官費正清在日記中贊嘆:“居住在周公館里的共產黨人……雖然他們現(xiàn)在隨時有被捕并被投入集中營的危險,但他們仍然本著驚人的團結精神和堅定信仰照舊開展革命工作。”
在羅廣斌的報告中,經受住各種非人考驗的獄中同志對信仰的力量深有體會,他們說:“毒刑拷打,單憑個人的勇氣和肉體的忍耐,是沒法子忍受的。沒有堅強的革命意識,沒有犧牲個人,貢獻革命的思想準備,便不可能通過考驗?!苯闶苄虝r曾昏死三次,卻說:“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睏钣萆咽苄虝r回答特務說:“我現(xiàn)在是在你們的老虎凳上保衛(wèi)我們的黨?!豹z中同志以自己堅守理想的模范行為與少數(shù)叛徒背棄理想的卑污舉動徹底劃清了界限,樹立起一座共產黨人的精神豐碑。
◇《紅巖》木刻插畫
政治路線確定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吧平?,先禁其身而后人”,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發(fā)揮好“頭雁效應”,就會在無形中產生強大的引領力量,帶動整個風氣向好的方面發(fā)展。
對怎樣抓干部,楊闇公很早就有自己的辦法。比如訓練重慶團組織成員讀書以提升斗爭水平,要求團員“每天最少都要讀兩個鐘頭”;讀書之后,就是討論,每次開會對黨團中央的報刊上的問題,都要“提一點來討論”;討論之后,便是走出去宣傳,要團員們將內部討論時形成的觀點向群眾作宣傳。在沒有建立黨組織的時候,團員就是引領當?shù)馗锩窢幍摹瓣P鍵少數(shù)”。這種訓練方法,錘煉的不僅是黨團員的信仰和能力,還有領導者堅持和執(zhí)著的態(tài)度:一要提出要求;二要親自督促;三要以身作則。楊闇公對自己的付出毫不介意,僅在日記中淡淡地記道:“不過自己苦一點。”
◇紅巖辦事處的同志作為一個戰(zhàn)斗集體堅守在重慶,他們還自力更生,用勤勞的手改善生活。圖為鄧穎超(右二)、錢之光(右三)在紅巖水壩挑水
南方局領導層更是帶頭從自己做起、發(fā)揮表率作用的模范。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在南方局時期曾任學習秘書,他回憶南方局領導層對黨內生活的重視時,深有體會地說:“黨的生活非常嚴謹,從周恩來同志起,都參加黨的小組會,過嚴格的黨的生活?!敝芏鱽?5歲生日時堅持不出席同志們給他準備的慶祝茶會,卻按照整風精神給大家作報告,當晚又慎重寫下《我的修養(yǎng)要則》七條;鄧穎超等領導同志也都寫了自己的修養(yǎng)要則。南方局領導層正是通過自己的示范,手把手地帶出了一支堅強的戰(zhàn)斗集體,“沒有出過逃兵”(宋平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南方局工作人員多數(shù)成長為各級重要領導,他們沒有一個人腐化墮落,全都經受住了“趕考”的考驗。
反觀大破壞前夕的川東黨組織,卻是一些領導帶頭破壞黨內政治生態(tài)。他們在長期的地下隱蔽工作中,在缺乏監(jiān)督的環(huán)境里,“沒有工作,沒有學習,沒有積極地要求自己進步。逐漸地在思想上、意識上產生了脫黨的傾向,甚至在行動上也反映出來”。比如劉國定,就破壞民主集中制原則,公然違背下級服從上級的規(guī)定。當時川東臨委決定,主要領導都要到農村開展武裝斗爭。劉國定卻拒絕執(zhí)行,留在重慶不走,川東臨委書記王璞對他也不能采取有效的辦法。他和王璞“每次會面,不能談任何問題,稍微意見不合,就吵起來,這中間石果(即王璞)事實上還是最好的領導人,但由于沒有大規(guī)模的群眾斗爭和吸收斗爭中的經驗,風浪來了,也仍然把不住舵,只好回家讀《三國演義》”。
當時獄中同志中有過討論,認為四川地下黨“下級比上級好,農村干部比城市干部好,女干部比男干部好”,這種說法固然因激憤而有失偏頗,但也足以視為獄中同志對一些領導干部沒有做好表率的強烈失望。所以獄中同志寄望組織:“希望組織上對選拔干部,審查干部,培養(yǎng)干部一定要進一步的謹慎和嚴格?!?/p>
中國共產黨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毛澤東說過:“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斗史,就是一部高度重視紀律、不斷嚴明紀律的歷史。
1924年8月底,楊闇公在思考印度革命運動時總結道:“團體運動,對于團員要有訓練和有嚴格的紀律,才不會自行崩潰?!痹趽沃貞c團組織領導人后,楊闇公執(zhí)行紀律非常嚴格,先后開除多名違紀團員,確保了組織正氣充盈。
南方局各級干部視紀律為底線、紅線,堅決遵守。皖南事變后,周恩來主持制定了一個保密工作條例,實施內容很細,對內部文件的保管使用、工作人員的外出行動以及應付突然事變的安全措施,都有明確規(guī)定。如外出必須二人、三人同行等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還被外交部駐外使館一直延用。正是因為鐵的紀律嚴格約束,南方局才能在濃霧彌漫的重慶堅持斗爭,帶給國統(tǒng)區(qū)人民光明和希望,被譽為“霧都明燈”。
反思川東黨組織紀律松懈問題,有忽視紀律教育的原因,有領導干部特殊化、特權化的原因,有少數(shù)黨員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原因,歸根到底,是沒有把紀律問題放到關系黨組織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和重視。
川東黨組織大破壞事件后,上級領導錢瑛沉重地總結指出,川東黨組織“有許多人根本不懂得什么是黨的紀律”,比如“事先請示,事后報告,這不僅是普通黨員,甚至干部和領導干部也是如此”,但在川東黨組織一些人那里卻得不到遵守,“這個血的教訓,是值得四川黨嚴肅接受的”。
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共產黨人強身治病、保持肌體健康的銳利武器。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偉大,之所以一直前進,不在于從來不犯錯誤,而在于具有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自覺,具有自我糾錯的能力。
回顧楊闇公修復四川黨團組織政治生態(tài)的歷程,根本點就是他時刻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以處理楊洵與童庸生矛盾為例。其實,楊闇公一直非常欣賞和認可童庸生。1924年5月,楊闇公遇到好友童庸生,長談之后,“不覺精神大振,內心的痛苦亦全忘卻矣”。但他在主持批評會時,態(tài)度公允,不偏不倚。正是因為楊闇公態(tài)度明確,全體參會黨團員敢于批評,童庸生、楊洵才坦誠接受批評,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充分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自我革命的良藥。周恩來從來不憚于批評和自我批評,1942年9月18日,他撰寫了《團結的旨趣》一文,強調“我們決不害怕批評和自我批評,我們并堅信成功的個人、團體和事業(yè),必定是從錯誤的改正中磨練出來的”。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在講黨的歷史時,就曾不止一次地坦陳自己在過去革命過程中所犯的錯誤,當眾自我批評。董必武同樣是楷模。有一次,財務上出現(xiàn)了6毛錢的收支不平衡,他親自向中央做檢討。在周恩來等人的示范下,南方局批評與自我批評風氣蔚然。
川東黨組織之所以能在大破壞之后迅速調整情緒,恢復工作,正是因為他們對錯誤進行了深刻的反省與檢討。在錢瑛的幫助下,川東特委副書記鄧照明專門寫了一份長長的思想總結,檢討“思想認識問題”,并以“油印小冊子的形式下發(fā)”,幫助各級黨員及時轉變觀念,糾正錯誤做法。就這樣,在國民黨特務以為“共產黨在重慶已經被消滅光了”而彈冠相慶時,在其他黨組織認為重慶危險而不敢接觸時,川東黨組織奮發(fā)圖強,埋頭苦干,迅速整頓和清理組織,轉變作風,有效地開展工作,最終在勝利的局面中迎來了重慶解放。
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歷數(shù)重慶這三個時期黨的事業(yè)的成敗得失,能不能鑄牢理想信念、抓好“關鍵少數(shù)”、嚴明黨的紀律、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至關重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