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琪格
伴著陰郁綿綿的小雨,自清邁一路向北,便是泰國最北端的府城—清萊。
于我而言,清萊繞不開三種色彩:藍、白、黑。它們分別代表著藍廟、白廟、黑廟三座廟宇。像是畫家隨意但深情滿滿的潑墨,這三種冷中性色調(diào),為鮮艷明麗的泰國增添了幾筆獨特的神韻。
而其中,黑白兩色的分明對比,更引人聯(lián)想。白廟的“白”與黑廟的“黑”,遙相呼應,各有所托,恰似白晝與黑夜,天堂與地獄。探尋它們,就像于黑白無常的鬼神世界中穿梭。
探訪黑廟,時間和空間仿佛被重新置換,就像是進入了另一個暗黑系平行宇宙。樹木蓊郁的森林間,一座座黑漆原木結構廟宇分隔矗立,宛如錯落有致的獨立藝術品,迥然不同于我們認知里寺廟的模樣。
黑廟的每一殿均以黑色柚木建成,屋檐邊角延伸出尖長的彎角,飾以古代各種魔鬼形象的木雕花紋,留存有西方哥特式建筑風格的痕跡,似是童話里怪物躲藏隱匿的城堡。朝殿內(nèi)望去,密不透光,漆黑一片,迎面而來的陰森氣息令人心生恐懼,卻也刺激著拜訪者的好奇心。
走進漆黑的內(nèi)室,除了擺放佛像,更陳列著各類珍貴動物的角、骨、皮、毛以及標本,諸如鱷魚巨蟒皮、牦牛頭骨、烏龜殼、盔犀鳥頭骨、不知名野獸的各部位骨骼。除此之外,還可發(fā)現(xiàn)原始屠殺工具、祭祀用品等物件。
轉(zhuǎn)頭猛然驚覺時,不禁毛骨悚然。大雄寶殿里,一張完整的長達數(shù)米的蛇皮毫無遮攔,生猛地鋪排在木質(zhì)長餐桌的桌面上。沿著蛇皮心驚膽戰(zhàn)地走到盡頭,是一個更加猙獰的巨蟒頭骨。
黑廟的某些殿堂是謝絕參觀的,但你可以透過狹窄的木門縫隙,窺見那年代久遠的動物遺骸。它們被設計者制作成骨頭座椅、皮毛地毯、飾品擺件。瀕臨死亡的氛圍,就像是地獄的一場特殊儀式。
黑廟的設計者塔頑·達察尼(Thawan Duchanee)是清萊本地鬼才藝術家,他曾廣游四方,并赴西方深造。他的作品,尤其是畫作給我留下了頗深的印象。其畫風野蠻生長,獰厲詭異,多愛演繹猛獸。似鬼似神的猛獸,隱約透露出某種動物原型。它們怒目圓睜,張牙舞爪,氣勢兇猛,咆哮狂嗥。抽象濃重的造型勾勒,鮮明的用色對比,飽含詭異暗黑的藝術感,暗藏天地混沌、宇宙洪荒、命理無常之玄機。
主殿擺放的一幅畫作,描繪了血紅色開闊天地之下,健壯的黑色猛獸鉚足力氣,欲試登天的情景。欣賞這幅作品時,似乎被一股神秘的力量驅(qū)動,讓人不禁思索,在物欲橫流的現(xiàn)代社會,猛獸是否恰恰代表著自然界最原始的沖動?或許,飛禽走獸那些在人類看來怪異的行為,才是對生命最樸實的尊重,而以鬼怪的藝術形式創(chuàng)造它們,正是為了開明心智,啟發(fā)思考,是對原初的回歸,一種返璞歸真。
就像以漆黑為基調(diào)的大殿里,總會滲入的那一點自然光,死亡向來不只代表陰暗、絕望,更象征著重生,孕育著光明。仔細觀察黑廟,看似時刻彌漫著死亡味道,卻也閃耀著生生不息的希望佛光。憨厚的木佛像、雪白的瓷觀音、蓮花佛手、大象神石雕,無疑在闡釋著泰國人普遍的佛教信仰:堅守向善之心,死后方能抵達天堂。其中,大雄寶殿的一個設計令我印象極深:一根長長的白線,連接著大地與這位大師高懸的骨灰盒?;蛟S現(xiàn)世與天堂的距離,也由一根無形的線相連,能否通往極樂世界的凈土,全在一線之間,一念之間。
黑廟還保存了一些形似男女生殖器的木雕作品,以及石頭堆砌起來的圖騰造型,充滿了原始的生殖器崇拜意味。仿佛穿越回遠古時代,踏入蠻荒之地,親眼目睹人類祖先刀耕火種,開辟山林的生活場景和代代繁衍的生命旅程。
黑暗,看似壓抑沉重,令人恐懼,卻暗含掙脫一切枷鎖的力量,是一種另類的空靈與豁達。
如果說黑廟是一片枯寂的森林,白廟則更像是一座孤立的島嶼。即使僅相距半個鐘頭的車程,且設計者是師承關系,兩座廟宇卻依然呈現(xiàn)出黑白分明的色彩和意象表達。
泰國的雨水總是匆匆來,匆匆去,我抵達白廟時已是藍天白云,對白廟的第一印象是“耀眼”。白廟的形態(tài)貼近泰國典型的廟宇建筑,而紛繁復雜,類似西方巴洛克式的裝飾雕刻卻匠心獨具。其外表覆蓋的白色手帖玻璃馬賽克,使白廟在熱帶燦爛的陽光下熠熠生輝,澄澈光潔。
正前方倒映著主殿的水池,就像中國古代神怪小說里使鬼魅顯形的“照妖鏡”—在朝見佛祖之前,如鏡的水面提醒參拜者關照自身,反思善惡之舉,也有洗除內(nèi)心雜念,虔誠向佛之寓意。
一座兩側分別盤踞著多首巨龍的奈何橋,是地獄通往天堂之路。在地獄端,兩只碩大的惡魔之角伸向天空,周圍是無數(shù)只蜂擁纏繞的手和扭曲枯萎的面孔。那些掙扎著向上求生的手,暗示著因為罪惡而在死后被逐入人間煉獄的人。有的手舉骷髏,似乎生前曾傷害、剝奪他人生命;有的手托食皿,可能犯下饕餮、貪婪之罪,而唯一一只涂有紅色甲油的手,顯得格外刺眼,或許象征一位墮落的女性。地獄的猙獰眾相,反映人類的驕奢淫逸;如欲解脫,只有踏上奈何橋,誠心信佛修行。走過橋前方造型夸張的兩員鎮(zhèn)守大將,離天堂端,也就是白廟供奉佛祖的主殿愈來愈近。
主殿內(nèi)滿是來虔誠朝拜的人。殿內(nèi)壁畫的藝術設計,給白廟增添了一份混搭性奇特。設計者一反傳統(tǒng),將現(xiàn)代的、科幻的、卡通的元素,以及電影情節(jié)、真實事件等,融合進佛教壁畫里。你可以看到超人、蜘蛛俠、小黃人、機器貓、蠟筆小新,也能偶然發(fā)現(xiàn)《黑客帝國》,9·11恐怖襲擊事件。在設計者營造的、頗具現(xiàn)代主義的壁畫世界中尋找當代社會的各種片段,成了觀賞的一種趣味。
傳言白廟的設計者許龍才(Chalermchai Kosipipat)曾受佛祖夢中所托建造白廟,忽然驚醒,一氣呵成白廟的設計圖紙。無論這一說法是否屬實,這位藝術家潛心復興泰國傳統(tǒng)佛教藝術,堅守其中的精華和價值,不為西方藝術的沖擊所困是真實流露出來的。白廟的每處細節(jié)都包含著設計者的匠心,比如通體潔白的顏色象征著佛陀的純潔,而閃閃發(fā)光的小玻璃片則代表著佛祖智慧的靈光。
白廟旁側還設立了許先生的畫展室。他尤其擅長描繪各種動物神,對天堂的刻畫也十分令人動容。靈隱的樹林中,習佛法之人正獨自在涼亭中打坐冥想,山間一股清泉汩汩落下如醍醐灌頂。畫作瞬間把欣賞者帶入了非常沉靜空靈的氛圍,充滿了禪妙與智慧。
然而白的背后,也有黑暗的角落。白廟四周圍著的血紅色骷髏頭,眾多古怪的動物神造型,枯樹上懸掛著的口吐“空氣鐵蘭”(別名松蘿鳳梨)的魔鬼頭顱,詭異的人面神柱……或許都暗示著善惡因果,天道輪回。
白廟至今尚未完工,據(jù)說許龍才大師就生活在這座廟宇里,并將步履不停地修繕這一傾注了畢生心血的作品。因此,無論你何時來到白廟,總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風景。
對于白廟與黑廟,大多數(shù)人認為前者璀璨輝煌似天堂,圣潔如佛祖智慧普照,而后者陰森恐怖如地獄,暗無天日關乎死亡。
但也有人持完全相反的觀點,認為白廟是地獄,黑廟才是天堂。白廟雖精美絕倫,卻皆是虛幻,如夢幻泡影。主殿的壁畫,揭示著人類社會的無序、混亂、迷失狀態(tài),壁畫上的手表或許比喻著時間的變形。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地獄”的呈現(xiàn)?而黑廟即使充斥著死亡殘骸,卻如同在探索萬事萬物的本源,是最樸實、厚重的直接表達。這又豈不是超越死亡,物我統(tǒng)一的“天堂”意境?
其實,對于白廟與黑廟的寓意,無論哪一種觀點,都是觀賞者站在各自立場上的揣摩罷了。個人感受全憑個體一己之念,心有所想,即有所得,境由心生。
所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越是精微、玄妙、深奧之物,越能啟迪心靈,包容貫通不同角度的闡釋。許龍才先生在談及白廟的設計風格和靈感時就闡釋得很好:“設計靈感是來自佛祖對世人的教化,用形象生動的手法勸慰世人棄惡從善。人們想上天堂、見到佛祖就一定要經(jīng)過一座橋,橋上有兩員神將把守,只有平生沒做過什么壞事、一心向善的人才能路過此橋而升入天堂。而那些生平做過太多壞事的人將被兩員神將打下橋而進入地獄。所以,白廟輝煌璀璨,看起來像天堂,但它其實代表的是地獄,表現(xiàn)的卻是天堂。”因此,沒有絕對的天堂和地獄之廟,在神秘的寺廟中,無須勉強獲尋解釋,用心感受即可。
當然,白廟與黑廟除了黑白之“異”,更有“同”的方面。比如兩座廟宇都傳達了泰國民眾對佛教的虔誠信仰,也共同包含著泰國的鬼神文化崇拜。鬼在人類蒙昧時期,是對生命的一種延伸?!肮碚?,老物之精也?!焙芏鄷r候,鬼亦神,神亦鬼。民眾賦予鬼巨大的權威,虔誠地祭祀并匍匐在圣壇之下乞求得到賜福,久而久之流淌出泰國文化的血脈。
對于如何看懂泰國的佛教建筑,我曾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的回答:“先入般若之門讀懂自己,再入方便之門讀懂別人,后入隨順眾生讀懂建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