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器和瓷器都有哪些區(qū)別呢?
今天我們常常把陶瓷并稱,這讓很多人以為陶器和瓷器是一種東西,其實它們之間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有人說它們燒造的溫度不一樣,燒陶器需要的溫度低一些,而瓷器大多是在13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下燒造出來的;有人說它們有是否施釉的區(qū)別,陶器可以施釉,也可以不施釉,但是瓷器就必須要施釉了;還有人說陶器和瓷器的透水率不一樣、敲擊聲音不一樣、堅硬程度不一樣等等。其實它們最根本的區(qū)別很容易記住,那就是材料不一樣!燒陶器用陶土,燒瓷器用瓷土。瓷土中鋁、硅等元素的含量比較高,能夠承受高溫的焙燒,同時瓷土還有著更強的可塑性和結合性。
盡管陶與瓷有這么多不同的地方,但制陶技術的發(fā)明確實為后來瓷器的燒造創(chuàng)造了條件,制瓷技術就是在制陶技術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
2.瓷器上的紅色是怎么燒制的呢?
中國人自古就對紅色有著特殊的感情,人們認為紅色有喜慶、吉祥、忠誠等很多美好的寓意,直到今天我們還能看到很多用到紅色的地方,比如過年時貼在門上的春聯(lián)、結婚時用的喜字等等。當然了,我們在很多瓷器上也能找到紅色的元素。但是,要想在瓷器上燒制出紅色來卻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古代的工匠們發(fā)現(xiàn)有三種礦物能夠施展這樣的魔法,創(chuàng)造出瓷器上的紅色,一種是銅,一種是鐵,還有一種是金。燒出來的紅色也是千變?nèi)f化,有口沿帶有白邊的祭紅,有像牛血一樣的郎窯紅,有略微發(fā)黃的礬(fán)紅,甚至還有像女孩子涂在臉上的脂粉一樣的胭脂紅。
眾里尋“它”,快來找出與眾不同的那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