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友誼 劉茵 陳志剛 曹小玲 劉洋(湖南省沅江市畜牧水產(chǎn)局)
湖南省沅江市本地養(yǎng)母豬的不多,出售仔豬的豬場更少。每年過完春節(jié)后,大部分生豬散養(yǎng)戶急急忙忙地去外地引進仔豬,開始第二年的生豬生產(chǎn)。這樣可以在夏末秋初高溫季節(jié)之前出售,避開高溫引起飼料轉(zhuǎn)化率低、死大豬的風險。而此時引進的仔豬正好趕上湖南多雨多濕又冷的季節(jié),硬件設施和技術(shù)管理不到位的豬場生豬容易發(fā)病,造成豬大量死亡,引進仔豬死亡率高達67%,給養(yǎng)殖戶造成經(jīng)濟損失。筆者就這一現(xiàn)狀進行了研究探討,希望為養(yǎng)殖戶挽回些經(jīng)濟損失。
1.距離因素。受價格因素影響,部分生豬商販選擇前往南方地區(qū)引進仔豬。路隔千里,行程疲憊,還會有暈車的豬,嘔吐不止。
2.氣候變化因素。引種地多比湖南要暖和,湖南沅江當時氣溫為7℃,多細雨。豬只能適應日降溫或升溫在8℃以內(nèi)的氣溫變化,氣溫日落差超過此范圍豬就會出問題。加上從收購環(huán)節(jié)到路途運輸再到沅江散養(yǎng)戶家中,需兩天兩夜時間。仔豬這兩天兩夜都是在車上度過,沒有水喝,沒有料吃,沒有保溫措施,難免要出現(xiàn)病癥。
3.病原微生物因素。仔豬免疫力、抵抗力弱,身體極度虛弱,在車上又饑又渴又冷,給了大腸桿菌、藍耳病毒等可乘之機。
4.管理原因。豬場管理人員缺乏動物防疫技術(shù)知識,未做好生豬入場前的準備工作。從車上卸到豬舍后豬大量喝水,造成拉稀難止瀉。并且,動物的流動帶來疾病的移動。養(yǎng)殖戶家中空欄舍消毒不嚴或者還養(yǎng)有生豬,新進仔豬身上所攜帶細菌病毒微生物會形成一個瀑布流,生豬身上攜帶病原微生物強勢的一方,會致使生豬身上攜帶病原微生物弱勢的一方發(fā)病,通常是新引進生豬方發(fā)病。
仔豬體溫39.2~41.3℃,嘔吐,拉稀,糞便成草綠色,有少許腥臭味,尿囊積液。耳朵耳尖發(fā)紺,流鼻涕,腹部成紫色,腹扁大,有些仔豬腹式呼吸明顯。精神沉郁,蜷縮,發(fā)抖,眼睛暗淡無光,眼結(jié)膜呈淺白色。
解剖癥狀:解剖見胃內(nèi)有草和少量飼料食糜,肝脾腫大,腸內(nèi)膜充血,腸脹氣,腸系膜充血,腸系膜淋巴結(jié)少許腫大。
1.消毒。仔豬到達目的地豬場,入場前對仔豬用滅毒威有機氯制劑,按1∶1500的濃度比例帶豬消毒。有很多散養(yǎng)戶擔心感冒,未對豬進行消毒,造成細菌病毒垂直感染發(fā)病,損失更大。
2.分群。將消毒后的仔豬趕入欄舍后,做好大小豬分群飼養(yǎng),每欄關(guān)15~20頭仔豬。
3.保溫。迅速用鐵盆燒火把室內(nèi)溫度升起來,降低濕度,保持濕度60%~80%,防止仔豬感冒。保育仔豬26~63日齡適宜溫度在20~22℃。仔豬肚皮薄,沒脂肪不保溫,所以每個欄舍應放一個保溫箱、保溫燈,不具備條件的家庭至少放一塊木板,使仔豬肚
皮與水泥地面隔開。在保溫的同時注意保持舍內(nèi)空氣新鮮度,防止呼吸道疾病產(chǎn)生。
4.飲水。仔豬喝水量不是很多,做兩個水開關(guān)與大豬供水系統(tǒng)分開。另取干凈的自來水,高溫煮沸十分鐘。冷水中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及蟲卵,只有經(jīng)過高溫煮沸之后方可殺死,冷卻后的開水專供新進仔豬喝,避免致病。待穩(wěn)定后恢復正常飲水。
5.醋燥米。用大米炒成燥米狀,噴一些白醋,炒勻即可。把醋燥米直接投喂給仔豬吃,或者拌在飼料中給豬吃,既起到開胃殺菌的作用,又不破壞豬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其他飼喂仔豬的飼料等也可用這個方法,用醋炒一下再喂豬,可以使仔豬不拉稀。經(jīng)濟條件許可的話,可以加蒼術(shù)、蠶沙、炒扁豆,以每頭豬5克浸泡取其水或者連同藥渣拌料,止瀉效果明顯。
6.用藥。25千克以下仔豬飼料按1噸料加痢菌凈原粉200克,或者用土霉素鈣鹽替代痢菌凈粉。如擔心藥粉拌不勻,也可將其藥粉按1∶1500的比例,溶解均勻后放入飲水桶中,供仔豬自由飲用。個別癥狀嚴重的生豬肌肉注射青霉素鈉、磺胺間甲,每天一次,連打兩天。
7.培養(yǎng)有益菌。用藥一周后停用抗生素藥,改喂乳酶促進胃腸道有益菌生長。促進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核苷酶、纖維素酶消化食物,吸收營養(yǎng)。
8.隔離。要有單獨的隔離舍,選擇隔離飼養(yǎng)一段時間再合群,避免傳播疾病。
9.槽口。每欄料槽不少于十個料槽口,避免仔豬吃料時間排隊等候。每欄豬只太多,槽口不夠,會導致投料時豬瘋搶料吃,排在后面的豬聞到料香照樣流口水,等待時間太長,口水流干了,也就沒食欲了。長此以往,這樣的豬就被淘汰了。
10.投料量。有很多散養(yǎng)戶擔心仔豬吃多了會拉稀,特意控料,結(jié)果仔豬吃料不勻,導致仔豬強弱差距過大,參差不齊,有的小仔豬會因饑寒交迫而病倒。表1為正確的投料標準。
11.飲水器的高度與流量。飲水器的高度距離仔豬腳踏地面或者漏糞板15~20厘米高,水流量用小嘴飲水器控制,水流不要噴濺到豬群身上。如果是水泥地面欄,生豬長大后無須轉(zhuǎn)欄,則每欄加設一個距地面60厘米高的大豬飲水器,保障大豬喝水不跪喝。
12.切斷傳播途徑。最好能做到自繁自養(yǎng),減少長途運輸環(huán)境過渡應激,減少病原微生物跨區(qū)傳播。
表1 投料標準
1.補水補料。吃一塹長一智,亡豬補牢。仔豬在運輸時,要選擇保溫效果好一點的集裝箱。根據(jù)運輸時間的長短,在中途用竹筒適當喂點水和料。每天至少保證一次喂料喂水,避免仔豬饑寒交迫而致病。
2.污水處理池設計。豬糞污水處理池必須在飲水井下游或者下坡方向,并且相隔一段距離,防止飲水被污染。
3.空欄消毒。在仔豬入場前一周用2%氫氧化鈉對空欄消毒,不要遺忘對墻壁死角和飲水器消毒,要求物見本色。凈化一周后再用清水將此欄舍沖洗干凈,干燥后備用。如果入場前忘記欄舍消毒或者入場前沒有帶豬消毒,入場后也應用滅毒威按1∶1500的配比濃度帶豬消毒,消毒后再升溫。
通過以上各項綜合措施,經(jīng)過多次實踐,仔豬成活率提高至96%,為生豬養(yǎng)殖戶挽回了經(jīng)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