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
在餐桌上,他握著她的手,以他特有的方式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她。侍者瞧著他們微笑,暗中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感受到同樣的愛情。
總有一種擔(dān)心:愛情這個字眼和她所代表的人類情感中最美好的一切,或許有一天將不得不從我們現(xiàn)有的語匯里和生活中消失。
這當(dāng)然不是杞人憂天或故作癡人妄語?,F(xiàn)實正提供給我們足夠的佐證,強化著我們?nèi)缦碌呐袛啵簮矍檫@玩意,已到了壽終正寢的邊緣了。若尼采重生,似乎也只能余勇可賈地發(fā)上一聲喊:愛情死了!
愛情死了,便可以《不談愛情》;愛情死了,恐怕還得《過把癮》再死。物欲橫流、真情淪喪的世界里,代表人性至真至美至善的愛情,已成了酸醋一壇、泡菜一缸,全無了丁點兒份量。
愛情已真的不再圣潔如初?
她似乎正在成為我們?nèi)招略庐惖纳钪幸欢褵o用的等待處理的都市廢料,姿容凋敝,萎頓不堪,令人難以卒讀。所有的人都不再指望有一天會愛情重來。某女曾坦陳:她的肉體和情感可以24小時全頻道向任何人開放,只要價錢合適…·嗚呼,街面上賤價甩賣的劣質(zhì)產(chǎn)品都比“愛情”更有市場了。
然而,有一本書卻不期然地飛至我們的案頭,那是一本名叫《廊橋遺夢》的薄薄的小冊子。對于情感之河已漸趨干涸、枯滯的現(xiàn)代人,這本小冊子無異于一部醒世寓言,足以喚起我們久違的熱情與塵封的道德感——
那個浪跡四方、以攝影為生的男人,在去鄉(xiāng)下拍攝照片時遇見了一個女人,他們從相識、相知到相愛。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很短,只有4天,但就是這4天,卻深深珍藏進他們的生命里,并成為永恒。以后,他們天各一方,他們彼此長久地思念:女人以其特有的溫柔和細膩關(guān)注著發(fā)生在男人身上的一切,在每一個清晨和黃昏,她默默地給他送去深情的祝福。男人則不管是在北非的沙漠中,還是在危地馬拉的獨木船里,抑或是在印度查普爾的大街上,在加拿大的北部森林里,都始終如一地戴著塊小圓牌,上面刻著他深愛的女人的名字。為了不去打擾女人寧靜的生活,他甚至努力克制著自己不去找她,在他,那是很容易的。他就這樣帶著對女人的思念,心滿意足地走向生命的終點。臨終前,他給女人寫了一封信。這封信連同他簡單的遺物,成了女人未來生活里最珍貴的寶藏。她只在一年里某個特定的日子里才取出這寶藏,仔細地閱讀著,摩挲著。那一天,是她的節(jié)日……
我不知道那些讀完此書的人,是否也如我一樣,情不自禁地沉浸于一種深刻的感動之中,為書中人生死不渝的至愛真情。我還得承認,我讀到一半的時候,還曾自作聰明地以為,他們的相愛,不過是一時的沖動,肉體的需要遠遠超過他們內(nèi)心情感的份量。或者,再直露一點,那甚至只能說是一個夜半偷情、聊解半日饑渴的俗世風(fēng)情,本身絕無一絲一毫高尚的成份。我后來問過一些人,他們的感覺幾乎和我完全一樣。由此可見,我們的精神和內(nèi)心已被所謂“時尚”的毒汁浸染得有多深。我們已經(jīng)不能夠去相信世上還會有純潔、真摯的愛情了。
但人們最終還是被深深地打動。嗟嘆扼腕之際,為主人公一掬同情之淚——原來,在人們的心中,對崇高、美好的愛情的渴望,并未云消冰散。他們其實都在各自的心靈深處,為已來和將到的愛情留一塊豐饒的土壤。他們并且不斷尋找著清澈的水源,時時準備去精心澆灌與守護那株最可珍貴的愛情之花。
其實,書中有一段短短的描述,已表露出同樣的意思。那男人帶女人到飯店吃飯,“在餐桌上,他握著她的手,以他特有的方式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她。侍者瞧著他們微笑,暗中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感受到同樣的愛情?!?/p>
也因此,我深信并且期待,污染、窒息著愛情的塵世垃圾,終將被永不泯滅的人性的光輝所驅(qū)散。愛情的神光會重新照徹我們的生活空間和我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