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兔子
剛?cè)肼氁荒甑耐滦×瞻玖撕脦讉€通宵之后,終于順利地做完了項目的加急提案,簽完合同出來,連辦公室都沒回,就先殺到最近的商場,買下了眼饞了許久的新款巴寶莉風衣,走路帶風,神采奕奕,連黑眼圈都透著光。
我逗她:開會前還猛灌咖啡,現(xiàn)在可激動得睡不著了吧?
她又跳又笑,像個小孩:可不是?我每天又困又累腦子要爆炸的時候,都會掏出手機看一看這件風衣的照片。它不是件普通的衣服,是我的續(xù)命丹啊!
她臉上滿滿都是喜悅。我跟老友約飯的時候講起這件事,她沉默了好幾分鐘,有點喪地說:我好像很久很久都沒有為了一件東西高興過了。
她的人生跟教科書里的一樣按部就班:家境優(yōu)渥,成績中上,性格溫和,在職場上也不溫不火,被交代的事情也會認認真真做好,但好像從來都不會主動爭取什么東西,也不必去爭。
她曾經(jīng)是多少女孩子羨慕的對象,而現(xiàn)在卻對著一杯咖啡長吁短嘆:有時候覺得自己像個空心人一樣,什么都有,可什么都填不滿。
連衣服、化妝品、包包這種女孩子都愛的東西我也沒興趣,感覺自己完蛋了,每天都很茫然又很焦慮。
她說。那是我第一次聽到“空心人”這個名詞,但她卻不是唯一如此的那個人。
每年大學新生入學不久,我都會收到不少類似這樣的讀者留言:好不容易熬過了最苦的高考,現(xiàn)在有大把的時間和自由,但是沒有目的也沒有動力,每天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什么也不想干。
像是輕飄飄的空心人,看著身邊人充實堅定地忙忙碌碌,覺得自己活得特別沒意思。
羅素在《幸福之路》中寫過這樣一段話:當現(xiàn)代人可以借助大量財富,輕而易舉地滿足自己所有需求時,僅僅是用不著努力,就足以讓快樂的一個基本要素蕩然無存了。
這句話很大程度上刷新了我對努力的認知。
我們提起努力時總是太沉重了,帶著一種苦大仇深的決絕感,類似“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的勵志口號,將努力變成了很大,很苦,一個普通人心之所向,可是背負不起的重物。
為了買一件好看的裙子,為了在愛豆的演唱會上買最貴的票,為了得到挑剔上司的一句贊美。甚至,就是為了讓自己快樂一點也好呢。它不該那么苦的,它是讓我們一想起來,就腳步輕盈、唇角含笑的東西。
因為賦予了努力太沉重的含義,我們順帶對“尋找生活意義”本身也癡迷不已。
仿佛猶豫是可恥的,而遲緩是不被原諒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空心人”真的是一種急需治療的病嗎?抑或者,需要治療的是我們的“著急”本身呢?
對大多數(shù)人來講,即便是處在短期的迷茫中,可對自己的未來卻有著長遠的規(guī)劃,雖然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卻非常明白自己不想要的是什么。
不激烈、不明確,但也不從眾、不脫軌。
這本來應(yīng)該是生活最好的狀態(tài),卻因為對“努力”“拼命”的鼓吹,而成為我們避之不及的一種病。在遇到喜歡的東西之前還能存留熱忱和力氣,這是種福分。
正如我很喜歡的新世相的那句話:讓他們在該空心的時候空著心,在找到目標的時候再努力奔跑,本來該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一件事,別總擔心他們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