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鬃印皩W思結合”的思想有著非常深刻的內涵,既辯證統(tǒng)一,又與時俱進,對當今社會的語文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與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 孔子 學思結合 語文課堂教學
1學思結合的深刻內涵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孔子對“學思結合”最精辟的論述,出自《論語.為政》。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學生若只注重學習而不進行思考,既達不到學習的既定目標和預想效果,也會令自己感到迷茫;只一昧思考而不去學習充實自己,自己的付出是無效用的付出。
學而不思則罔。這句話就是強調理性的思考在學習中的能動作用??鬃臃磳χR獲取的僵硬化和固定化,主張學習要不斷的思考,拔高學習的高度和深度。孔子說:“告諸往而知來者”,意思是只告訴學生現(xiàn)在正發(fā)生的事情,學生就可以通過聰明才智知道未來的事情了。思考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墩撜Z.季氏》中就提到:“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p>
思而不學則殆??鬃诱J為脫離實際學習的思考是空落落的思考,是無本之源,思考最終還是要落到實處??鬃诱f:“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這足以看出來孔子對“學”也是非常重視的。只有在學習中進行的思考,才能讓人的大腦始終迸發(fā)新的活力。
“學”和“思”是辯證統(tǒng)一的。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學習是思考的前提,思考是學習的推動劑。學思結合,相得益彰。
2學思結合的具體做法
2.1博學好問
《論語·八侑》中提到:“孔子入太廟,每事問?!眴?,是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謂學問,不僅需要學,還需要問,學問學問,貴在多學多問。一個人想要增長學識見聞,必須借助“問”的方法,敢于有自己的想法,敢于質問,敢于質疑權威。
2.2力戒“意、必、固、我”
“意”指主觀臆斷,“必”指絕對肯定或否定,“固”指固執(zhí)己見,“我”指以自我為中心。力戒“意、必、固、我”是說,在學習和思考時,不要有毫無根據的主觀臆斷的毛病,不要有絕對肯定或否定的毛病,不要有拘泥守成而固執(zhí)己見的毛病,不要有聽不得別人意見而唯我獨是的毛病。這些毛病是絕對不利于學思結合的,只有不斷的改正,才會更好的達到學思結合的目標。
2.3充分運用討論式、問答式、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
如果在教學活動中,仍然以教師為主體地位,學生的主動性就不能很好的得到發(fā)揮??鬃臃磳處煓C械的教,學生機械的學。他提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拘泥于書本,學生不拘泥于教師的思想,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教學。
2.4知行合一
“知”是指通過學習所獲得的知識和經驗,“行”則是指實踐,指實實在在的行為。“知行合一”學習和思考很好的統(tǒng)一起來。知而不行是空想的理論主義者,行而不知則是盲目的實踐主義者,二者都是不可取的。
3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啟示
3.1教學生問問題
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上,學生只在靜靜的學,沒有習,沒有問。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他們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才有可能達到好的效果。教師要讓學生從被動學的狀態(tài)轉變?yōu)橹鲃訂柕臓顟B(tài)。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性的引導學生問,讓問題有價值。學生長期只聽老師教的內容而不思考,容易造成自己的僵化思維。筆者認為教師要學會使用“留白”手法,即教師要在學生和文本間搭建溝通的橋梁,讓學生自己與文本交流,發(fā)散思維來解讀文本。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對文本提出了困惑,比他們機械回答教師的提問所帶來的印象要更為深刻。
3.2鼓勵學生學習積極性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學生對待問題的看法都不盡相同,他們的思想都是由自己對文本內容的思考而得出來。教師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參考書的框架中、自己特定意識的迷宮中。對于學生的問題與答案,要抱著鼓勵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要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各抒己見,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語文教學是教學生思考問題的思維,進而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教師需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探索中有新發(fā)現(xiàn),新見解。
3.3合作探究
學生的學習需要獨立自主,但獨立自主不等同于孤立。在學習中,與老師和同學的合作探究是十分重要的。缺乏有效的溝通與交流,獲取信息的不暢通,孤立的進行自己的學習活動,這些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墩撜Z.述而》中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痹谟行У暮献魈骄繉W習中,學生會加深對問題的理解,甚至會形成頭腦風暴,對語文課堂的教學百利而無一害。
4結語
“學思結合”是孔子思想的精華,語文課堂教學讓“學思結合”散發(fā)出自己的光彩。學生需要在學中思,思中學,教師也要真正理解課程理念并付諸實踐,傳承中華傳統(tǒng)教育思想。
參考文獻
[1] 李尊賢.孔子學、思、行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及其運用[J].咸陽師專學報,1997.
[2] 謝艷霜.論孔子“學思結合”的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8.
[3] 張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管見[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
[4] 孫漢洲.跟孔子學做家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