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放
一、玉米苗期管理技術(shù)
玉米苗期管理技術(shù)是指從出苗到拔節(jié)階段田間管理技術(shù),一般30-35天,苗期是營養(yǎng)生長階段,是決定葉片和莖葉數(shù)多少的時期。苗期對肥水的需要量不多,加強苗期田間管理,實現(xiàn)苗足、苗齊、苗壯和早發(fā)的目的。
1.查苗補種、移苗補栽
玉米在生產(chǎn)上存在著缺苗嚴重的問題,保證不了足夠的株數(shù)和穗數(shù),從而影響產(chǎn)量。
玉米移栽最好時期是在3葉期,成活率高。移栽最好在雨后或澆水后進行。凡是補種或移栽的都要偏施肥水,使之生長一致。
2.及時間苗、定苗
一般當小苗長到3-4片葉時,間苗去掉弱苗、病苗。有利于培育壯苗。定苗時留大苗、壯苗,不要求等距。如有缺苗現(xiàn)象可在鄰株留雙苗,確保計劃密度。
3.合理施肥
在拔節(jié)前后看苗的長勢情況來確定,是否追肥,如果苗長的弱,每公頃可追尿素50-100公斤。一般在施足底肥和口肥的情況下不用追施苗肥。大喇叭口期追肥600—800斤,深度6—8厘米。
4.適時蹲苗
玉米苗期耐旱,在底墑好的情況下,拔節(jié)前后不需要澆水,而是通過“蹲苗”或中耕控制地上莖葉生長,促進地下根系深扎,使根系增多,植株變矮,基部節(jié)間縮短、增粗、莖葉不徒長,果穗著生部位降低,擴大根系吸收范圍,增強抗旱、抗倒伏能力。
5.及時防治病蟲害
玉米苗期蟲害主要有地老虎、粘蟲、蚜蟲、薊馬等。
用40%樂果乳劑1000-1500倍液噴灑苗心防治蚜蟲、薊馬。用50%辛硫磷1500-2000倍液防治粘蟲。
二、化學除草技術(shù)
目前玉米化學除草大都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閉處理”和“苗后莖葉處理”兩種化學除草方式。
用藥時間分為播后苗前和苗后兩個時期,播后苗前一般在播種后7天內(nèi)選擇適宜時機用藥。苗后莖葉處理一般在小苗長到3-5片葉時,雜草在2-3片葉時進行莖葉處理。
用藥環(huán)境必須在土壤較濕潤(表層土壤相對含水量在80%以上)的條件下使用,同時注意溫度,不能在溫度低于15度條件下用藥,否則藥害嚴重。
用藥數(shù)量:根據(jù)雜草種類,土壤類型,雜草大小等因素進行合理用藥。一般不能超過說明書中最大量的15-20%。否則藥害嚴重。
使用除草劑應注意的事項:
1.噴藥時必須在土壤溫度夠用、水分充足、溫度適宜的條件下進行,保證藥效的充分發(fā)揮。
2.如果土壤中有機質(zhì)含量高,可適當加大藥量,取用藥量的上限。
3.如果是沙壤土或土壤淋溶嚴重的地塊,不宜采用封閉處理,容易產(chǎn)生藥害,盡量采取苗后莖葉處理,確保一次達到除草效果,減少農(nóng)藥的投入量,降低成本。
4.如果下年輪作可采用玉米、大豆田通用除草劑。
5.使用苗后莖葉處理的一定要在(玉米苗3-5葉,雜草2-3片葉時進行)。
目前除草劑的種類很多,在眾多種除草劑中除草效果好,即安全、又經(jīng)濟的還是使用阿特拉津兌玉農(nóng)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