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小 虎
(中煤科工集團武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
巖溶地面塌陷是指隱伏在第四紀覆蓋層下的可溶巖中存在巖溶空洞,且存在與覆蓋層相連的通道。在某些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作用下,覆蓋層物質沿著巖溶通道進入到巖溶空洞中,引起覆蓋土體發(fā)生漏失,導致地面出現(xiàn)塌陷的自然現(xiàn)象。
巖溶地面塌陷導致人民生命財產嚴重受損,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和社會恐慌心理。巖溶地面塌陷對于在建工程的影響巨大,尤其是基礎施工階段。由于施工對基底地層擾動,更容易誘發(fā)巖溶地面塌陷。
巖溶地面塌陷對在建基坑工程會產生不利影響,評價其對基坑工程的不利影響,并采取相應的設計、施工處理方案尚沒有成熟的經驗。筆者以參與的某地產項目為例,介紹相關處理方案手段。
某地產項目位于武漢市洪山區(qū),該項目由1棟31層,3棟37層及2棟55層超高層住宅及附屬1層商業(yè)裙樓、1棟2層幼兒園、1棟1層配電房及1個滿鋪2層地下室組成,總建筑面積231 351.1 m2?;A形式為樁基,樁型為鉆孔灌注樁。該項目基坑為近似矩形,周長約883 m,基坑開挖面積約29 209 m2,基坑周邊開挖深度為6.35 m~12.95 m,電梯井坑中坑開挖深度為8.6 m~12.95 m。
根據勘察報告,場地巖土層自上而下主要由5個單元層組成:①人工填土;②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積土層;③第四系殘積土;④白堊第三系泥砂巖;⑤三疊系灰?guī)r。
本基坑采用支護方案:1)基坑XYABCD/FGH/KLM段采用排樁+內支撐支護,DE段采用排樁+坑內留土支護,WX段采用雙排樁支護,HJK段采用排樁+錨桿支護,其余各段均采用單排樁支護。各段樁頂放坡卸載坡面采用土釘掛網噴面防護。2)坑中坑支護:除27號樓電梯井與純地下室高差較大采用排樁支護外,其余均采用水泥土擋墻支護。3)承壓水處理:支護樁外側止水帷幕+坑內降水井。
施工過程中,采用支護樁及工程樁同步交叉施工的方案。支護樁采用旋挖施工,工程樁采用沖擊鉆施工。塌陷發(fā)生時,基坑工程立柱樁已經完成施工。
2018年4月22日,上午8點40分,該項目25號樓工程樁沖擊鉆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巖溶地面塌陷,地面塌陷范圍和陷落深度不斷加劇,到11點30分,塌陷范圍及深度趨于穩(wěn)定。為評估塌陷范圍對已完成立柱樁的影響,4月23日,我公司對整個塌陷范圍進行了測量。塌陷區(qū)范圍呈橢圓形,長軸約21.5 m,短軸約18.0 m,最深2 m,塌陷坑周圍可見拉張裂縫。具體見圖1,圖2。
由于在此之前已經完成該范圍內的基坑工程立柱樁的施工,立柱樁底深度一般約20 m,而灰?guī)r巖面深度大于30 m,部分立柱在塌陷變形區(qū),因此,無論是塌陷影響深度,還是范圍,都對立柱樁產生了影響。
根據武漢市區(qū)碳酸鹽巖裂隙巖溶含水組分布圖,本區(qū)位于南部石灰?guī)r帶塌陷區(qū)。
根據該項目的詳細勘察報告,覆蓋層為二元結構,飽和砂土層雖未直接與下伏灰?guī)r接觸,但在后期施工過程中,沖擊鉆穿透白堊第三系砂巖并使得飽和液化砂土與巖溶通道聯(lián)通,漏失后形成塌陷漏斗。
依據范士凱對武漢市巖溶地面塌陷的多年研究,本次巖溶地面塌陷機理為振動液化—漏失機理。處理方案可以阻斷砂土漏失通道的方案進行處理。
根據以往工程經驗,垂直向塌陷區(qū)應該呈漏斗形,漏斗深度至灰?guī)r溶洞頂?;谝陨咸匦?,對塌陷區(qū)立柱樁進行評價,并提出工程建議。
立柱樁能否繼續(xù)使用,主要需要從四個方面進行考慮:平面位置、標高、垂直度、承載力。通過試挖塌陷區(qū)范圍的立柱樁,可以從標高這一方面上直觀判斷目前立柱是否可以繼續(xù)使用。需要說明的,塌陷對承載力和垂直度的影響較難給出定量判斷?;诖?,項目部對塌陷區(qū)的2根立柱樁進行了試挖,并量測立柱格構的標高,見圖3。
利用全站儀進行測試,立柱的平面位置變化尚在施工允許范圍內,格構頂標高基本在19.7 m~20.0 m左右(設計要求20.0 m)。單從平面位置和標高來看,該2個樁變化不大。
需要說明的,本次開挖尚不能判斷塌陷對單樁承載力和垂直度的不利影響。如確需查明,在檢測費用的投入和時間上的控制尚無先例,難以判斷。若待基坑開挖,萬一存在不可用的立柱樁,再處理,則費用時間消耗更大。
根據測繪資料,巖溶地面塌陷區(qū)范圍已經完成的立柱樁有LZ-11,LZ-12,LZ-14。由于塌陷漏斗深度至灰?guī)r溶洞頂,影響深度遠大于立柱樁樁底,因此,該幾根立柱樁從安全的角度,應認為樁底地層已經被擾動,且由于土體變形造成單樁承載力和垂直度具有不確定性,難以估計,按作廢處理,后續(xù)可在未設立柱的支撐節(jié)點施工立柱樁補強(預計增加4根立柱)。
由于塌陷區(qū)土體擾動范圍在地面上可認為是最大的,而在溶洞頂可認為是最小的,據此推論,塌陷區(qū)影響范圍外的立柱是基本可用的。但建議在后期開挖過程中,對立柱樁進行觀察,若整體出現(xiàn)向塌陷區(qū)傾倒的趨勢,則可通過焊接槽鋼增強整體性,以達到補強的目的。
鑒于塌陷區(qū)土體擾動,砂土強度會出現(xiàn)降低的情況。建議25號樓立柱重新進行調整,增加立柱的數(shù)量,改梅花形布置為按節(jié)點滿布,在對巖溶進行處理后,再行施工,如圖4,圖5所示。
1)對擬建場地巖溶強發(fā)育的地段,對灰?guī)r中溶洞進行注漿處理,同時對表層砂層采用注漿固結;對巖溶中等發(fā)育和弱發(fā)育地段,灰?guī)r中溶洞進行注漿處理??傮w原則為“填充溶洞,阻斷砂土漏失通道”。
2)優(yōu)化施工工序,先進行巖溶注漿處理,再進行工程樁施工,最后進行基坑工程施工,避免巖溶地面塌陷對后期已完成工程樁、支護樁產生不利影響。
3)優(yōu)化立柱設計及施工,增加立柱的數(shù)量,改梅花形布置為按節(jié)點滿布,以保證基坑安全。
4)避免工程樁施工和基坑施工交叉施工,以免工程樁施工過程中產生巖溶地面塌陷,影響基坑施工安全。
從后期工程樁及基坑工程施工過程來看,以上處理方案是可行的。目前基坑工程已經順利開挖,安全性均滿足了施工要求。
通過分析本工程巖溶地面塌陷成因及后期處理方案可得到以下結論:
1)采用沖擊鉆施工是巖溶地面塌陷的主要因素。沖擊鉆施工會形成飽和液化砂土,具有流動性,同時會連通巖溶通道,形成砂土漏失,進行發(fā)展為巖溶地面塌陷。
2)對溶洞進行注漿處理和表層砂層進行注漿固結,可以阻斷砂土的漏失通道,對防止溶洞及表層砂土產生漏失是行之有效的方案。
3)合理施工流程,采用“先治理,再基礎施工,先工程樁,再支護樁”能較好的減少巖溶地面塌陷對基坑施工的安全風險、質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