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軍
(陽泉煤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一礦,山西 陽泉 045008)
陽煤一礦15#煤北條帶運煤系統(tǒng)現全部采用膠帶運輸,十二西部采區(qū)及其以里所有采區(qū)原煤經由第7部膠帶輸送至北條帶大煤倉,大煤倉往外沿途共布置有6部膠帶運輸機,原煤經過第4、5、6部膠帶運輸機運至北條帶三噸底卸上口,經過溜煤眼到三噸底卸,再由第1、2部膠帶運輸機運至北條帶新舊井底煤倉。由于三噸底卸倉容小,第3部膠帶主要服務北條帶四噸底卸,將四噸底卸原煤運至北條帶二部膠帶運輸機上,主要做三噸煤倉滿倉時緩沖使用。由于北條帶主運輸系統(tǒng)1、2部膠帶輸送機運輸能力不足造成生產瓶頸,且巷道年久失修,設備運行環(huán)境差,設備銹蝕嚴重等因素,現決定對北條帶運輸系統(tǒng)進行提能改造。
+669水平北條帶主運輸擔負煤炭主運輸任務,設計能力6.0 Mt/a,目前北條帶1、2部膠帶輸送機運輸能力分別為1000 t/h、900 t/h,4、5、6、7部膠帶輸送機運輸能力均為2000 t/h,1、2部膠帶輸送機運輸能力顯然與后4部膠帶輸送機運輸能力不相匹配,造成主運輸生產瓶頸,嚴重制約了北條帶區(qū)域的整體生產能力。
北條帶前三部膠帶運輸巷已服務四十余年,初始設計能力低,斷面小,現由于巷道上方為已采的北條帶一采區(qū),巷道壓力大,且巷道多處淋頭水較大,巷道維護困難,同時設備銹蝕嚴重,維護困難,尤其是頭部機尾段已經多次修補,仍需進行整體更換,給設備運行和人員檢修造成安全隱患。
如果對現有巷道進行擴建,施工難度非常大,而且會影響現有膠帶的正常運行,尤其是機頭位置,如果更換1.4 m膠帶運輸機,需要重新做機頭硐室及基礎、重新安裝等,會造成長時間停產。
改造首先應當考慮在現有主運輸大巷內進行刷大整巷,再重新安裝合適的膠帶輸送機。但經計算,在刷大整巷期間,北條帶主運輸需停產12個月,由于此方案需停產施工,且停產時間長,經濟損失大,因此主運輸提能改造方案不考慮此方案。經研究考慮,在不影響原有運煤系統(tǒng)正常運行的情況下,提出新掘北條帶主運輸大巷的兩個方案。
方案一:在北條帶第4部膠帶運輸機機頭硐室與井底煤倉之間,經北條帶一采區(qū)上方與原運輸巷基本重合新補一條膠帶運輸巷,第4部膠帶運輸機將原煤直接運輸至井底煤倉,安裝1.4 m膠帶機一部,取代原來的第1、2、3部膠帶運輸機,從而提升北條帶區(qū)域的整體運煤能力。在與原系統(tǒng)的交接方面,第4部膠帶運輸機機頭不動,卸載架延伸至新補膠帶運輸機機尾 (初步考慮延伸6~8 m)。在新補膠帶運輸機機頭位置,施工兩個溜煤眼,與北條帶新舊倉聯(lián)通,兩個溜煤眼之間安裝一部自移式膠帶運輸機,當舊倉接滿后將自移式膠帶運輸機與新補膠帶運輸機搭接,原煤進入新倉,保證北條帶新舊倉能同時使用。新掘膠帶主運大巷全長1805 m,最大坡度5°。新掘機頭硐室與原機頭硐室凈巖柱垂高7 m,2個溜煤眼總長27 m。新掘巷道需從距離較近(15 m左右)的2個舊巷間穿過。膠帶主運輸大巷通過聯(lián)絡系統(tǒng)巷形成通風系統(tǒng),見圖1。
圖1 方案一
方案二:方案二與方案一類似,主要區(qū)別在新掘機頭硐室位置比方案一新掘機頭硐室位置高,凈巖柱高度約19 m,2個留煤眼長度約50 m。新掘膠帶主運大巷全長約1803 m,最大坡度5°,膠帶主運輸大巷通過聯(lián)絡系統(tǒng)巷形成通風系統(tǒng),見圖2。
圖2 方案二
方案一優(yōu)點:①新掘膠帶主運大巷機頭硐室與原有機頭硐室垂直距離較近,溜煤眼短,落煤距離小,對煤倉上口沖擊力小,塊煤破碎率較低;②方案一比方案二工程量少23 m。
方案一缺點:①新掘膠帶主運輸大巷需從距離較近(15 m)的2個舊巷間穿過,施工難度較大;②新掘膠帶機頭硐室與原大巷機頭硐室距離較近,施工難度較大。
方案二優(yōu)點:①新掘膠帶主運大巷機頭硐室與原有機頭硐室垂直距離較遠,便于施工;②新掘巷道無需從距離較近的2個舊巷之間穿過。
方案二缺點:①新掘膠帶主運大巷機頭硐室與原有機頭硐室垂直距離較遠,溜煤眼長,落煤距離大,對煤倉上口沖擊力大,塊煤破碎率較高;②方案二比方案一工程量多23 m。
技術上方案一比方案二距離煤倉上口較近,溜煤眼短,落煤沖擊力小,塊煤率較高;經濟上方案一比方案二少施工進尺23 m,根據經濟技術綜合比較,提能改造方案選擇方案一作為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總體工程量約為2318 m,硐室總工程量為3150 m3。主體膠帶大巷總進尺1804 m,均為巖巷。
在不影響回采、銜接的前提下,可同時部署3個開拓隊,采取多頭并進平行作業(yè)的施工方法。方案一總體工程量2318m,均為巖巷,按巖巷100m/月/頭計算,巷道主體工程工期預計為8個月,考慮到硐室施工及輸送機安裝4個月,工程總工期預計為12個月。若2018年1月提能改造工程開工建設,預計2019年1月可以實現投運。
1)實現減員增效。改造前前3部膠帶輸送機,每個原班需出勤12人(2個生產班每部膠帶各需操作人員1人,1個檢修班每部膠帶各需操作人員2人,“三八制”作業(yè),共需12人),改造后前3部膠帶輸送機三合為一,僅需操作人員4人,減少現場操作人員12人。
2)提高運力,降低成本。改造前1、2部膠帶輸送機運輸能力分別為1000 t/h、900 t/h,北條帶主運輸核定能力僅為2.6 Mt/a,改造后北條帶主運輸能力提升6.0 Mt/a,提高了3.4 Mt/a。
3)改善大巷環(huán)境。改造前1、2部膠帶輸送機運輸大巷斷面小、壓力大,且頂板淋水量大,設備銹蝕嚴重,設備運行環(huán)境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改造后設備布置于新的作業(yè)環(huán)境,消除了設備運行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