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婷
摘 要:營養(yǎng)元素是大豆生長發(fā)育和產量形成的物質基礎。合理施肥是實現(xiàn)高產高效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介紹了大豆的需肥規(guī)律、配方施肥種類及施肥方法等方面總結了大豆的施肥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豆;需肥規(guī)律;配方施肥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種子中含有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還含有維生素、脂肪酸和氨基酸,這些物質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而且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一、大豆需肥規(guī)律
大豆是需肥較多的作物之一,因為形成脂肪和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需要大量的營養(yǎng)元素,尤其是氮、磷、鉀。它所需礦質營養(yǎng)的種類和數(shù)量都很多。一般情況下每生產1.0千克大豆籽粒需吸收7.0-9.5千克氮(N),1.3-1.9千克磷(P2O5),2.5-3.7千克鉀(K20)。其中以對氮的需求最多,其次是鉀,同時還需要鈣、鎂、氯、鉬、硼、銅、鐵、鋅、硫等中微量元素,無論常要量多少,所有這些元素在大豆產量形成的過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作物對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少,土壤基本可以滿足,但是土壤中原有的氮、磷、鉀元素常常無法滿足大豆生長發(fā)育的需要,所以,合理增施農家肥,配合施入適量的化肥,才能達到高產量、高品質的目標。
二、大豆施肥技術
通常由基肥、種肥和追肥組成大豆的施肥體系?!盎蕿橹?,種肥、追肥為輔;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氮、磷、鉀、微相配合”是施肥原則。不光要保證大豆有足夠的營養(yǎng),還要充分發(fā)揮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所以,無論論在生長前期還是后期,施氮量中都不應該過多,以免影響根瘤菌的生長或引起大豆倒伏。但同時必須糾正那種“大豆有根瘤菌就不用施加氮肥”的錯誤觀念。合理搭配氮、磷、鉀肥和含鉬、硼等微量元素的化肥,速效肥、遲效肥并用,無機肥、有機肥相配合。
1.基肥。基肥的施用是保證大豆穩(wěn)產、高產的重要條件?;蕬ㄈ坑袡C肥、磷肥及大部分氮肥及鉀肥。
(1)多施有機肥料 要以有機肥作為基肥的主要成分,有機肥是完全肥料,礦物質養(yǎng)分含量全,還含較多的有機質,性質緩和,肥效久,十分有助于培養(yǎng)地力。有機肥腐熟后產生的有機酸可以將土壤中各種不可給態(tài)的養(yǎng)分溶解成可給態(tài),及時提供給大豆。同時,有機肥還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增加土壤的疏松程度,使土壤的蓄肥、蓄水能力增強,并增強土壤的保溫能力,形成適宜大豆生長的良好環(huán)境。
在有機肥料中,豬糞對大豆的增產效果最好,然后是含有機質較多的馬糞、牛糞和堆肥,土雜肥的效果較差。有機肥的施用量視土壤肥力、糞肥質量、施肥多少及前作物種類等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質量高的糞肥的施用量為1000-1500千克/667平方米,質量差的糞肥的施用量為2000-3000千克/667平方米。最好在翻地前施入農家肥,將糞肥施進深層,使糞、土融合。壟作的,要深施底肥并條施于壟溝,以集中肥力。深施農家肥會對確保大豆生育后期尤其是結莢期的養(yǎng)分供應起到很大的作用。
(2)巧施氮肥 雖然大豆需氮素多,但因為其自身具有固氮能力,所以需要施用的氮肥不是很多,關鍵是要巧施。施用合理數(shù)量的氮肥能保證大豆產量穩(wěn)定、品質優(yōu)良,獲得比較高的經濟效益,大豆收獲后土壤基本無殘留。中等以下肥力的田塊,適時適量施用氮肥有較好的增產效果;肥力較高的田塊施用氮肥的增產效果不明顯,在這些地塊施用過多的氮肥不僅會造成浪費,而且還會造成大豆減產及環(huán)境污染。一般地塊施用尿素5千克/667平方米或碳酸氫銨15千克/667平方米作為底肥;高肥田可少施或不施氮肥,薄田可適量多施。氮肥應深施,因為深施可以防止氮素的揮發(fā),使肥料分布在根系集中的區(qū)域,這樣有利于大豆對養(yǎng)分的吸收利用。但深施也不是越深越好,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層20厘米以內,所以氮肥的施用深度應在12-18厘米。此外,要與有機肥料和磷、鉀肥配合施用氮肥,以實現(xiàn)養(yǎng)分的平衡,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3)增施磷肥 大豆需磷較多,應增施磷肥。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動性差,而且大豆苗期對磷敏感,所以磷肥宜早施。一般施過磷酸鈣15-20千克/677平方米或磷酸二銨8-10千克/677平方米。為了使磷肥的利用率得到提高,要集中施用磷肥,并且要與氮、鉀肥和有機肥料配合施用。
(4)重施鉀肥 大豆喜鉀,對鉀最敏感,施鉀肥有顯著的增產作用。鉀肥在土壤中的移動性小,如將鉀肥施于土壤表層、因土壤干濕交替會產生鉀的固定作用。因此鉀肥通常作為基肥,集中穴施或條施于根系密集的濕潤土層中。硫可增強大豆的固氮作用,大豆常常施用硫酸鉀,使用量為10千克/畝。
2.種肥。種肥是大豆生育前期營養(yǎng)生長的物質基礎,對苗期植株的生長發(fā)育有促進作用,因此要滿足大豆開花前期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以實現(xiàn)早出苗、出壯苗。種肥通常以化肥為主,以磷肥為輔,配合少量氮肥和微肥。一般施用磷酸二銨4.5-8千克/畝或0.5千克/畝生物鉀肥(拌種或混入化肥中施用);土壤肥力差的薄地,種肥中常加入少量氮肥,通常增施硝酸銨3-5千克/畝。
不但可在頂漿打壟時將化肥施于壟底,也可在播種時將其施于種子一側或溝底。種子與化肥必須隔離,相距應在3厘米以上。
3.追肥。追肥主要是葉面追肥,大豆生產上應用廣泛。在生育后期,一旦發(fā)現(xiàn)脫肥現(xiàn)象,每畝地用1千克尿素加0.1千克磷酸二氫鉀對20-30千克水進行葉面噴灑,以保證籽粒飽滿。壯秧促熟:7月中旬,如發(fā)現(xiàn)有徒長倒伏的趨勢,每畝地用3-5克2,3,5-三碘苯甲酸,用乙醇充分溶解后,對35-48千克水進行葉面噴灑,以壯稈矮化植株、防止倒伏;在結莢初期,用增產促熟作用效果顯著的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進行葉面噴灑,增進大豆干物質的積累,提高其產量。
4.施用肥。豆科植物體內含鉬量比非豆科植物多10倍,鉬多集中在根瘤內,然后是在種子中。鉬在土壤中的含量較高,而植物對它的需求又少,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植物不缺鉬。但在有些土壤中,如酸性土壤,容易出現(xiàn)作物缺鉬的情況。施鉬的大豆會提前開花、結莢和成熟,株高、節(jié)數(shù)、每莢粒數(shù)、粒重會增加,產量和品質會提高。大豆施鉬肥是一項經濟有效的增產措施。大豆需鉬量非常少,不可施用太多。不然鉬在土壤中積累太多,會使大豆植株鉬中毒。通常鉬肥通過拌種的方法施入土壤。
拌種:用30-50克鉬酸銨,先加少量溫水使之溶解,再加1.5千克水,制成1%-2%的溶液,用噴霧器噴在100千克種子上,邊噴邊攪拌,等攪拌均勻、溶液全被種子吸收陰干后再插種。
5.根瘤菌拌種。在新開墾或多年沒有種過大豆的地塊,有進行根菌接種的必要。方法是:用菌粉2千克加水2.5千克,然后拌大豆種子50千克,拌后置于陰涼地,避免太陽直射殺傷根瘤菌。接種后,等種子陰干后即可播種。應用現(xiàn)在研制生產出的與大豆新品種相配套構成優(yōu)良組合的高效共生根瘤菌,可以達到很明顯的增產效果。但應尤其留意,假如大豆播種一定要用藥劑拌種,特別是酸性農藥拌種,通常不適合接種根瘤菌。
參考文獻:
[1]王成業(yè),張盛因,冉憲萍;大豆配方施肥技術;《北京農業(yè)》;2008年34期.
[2]杜天慶,苗果園;氮肥施用量對生土地大豆生物性狀和產量的影響;《山西農業(yè)科學》;2006年03期.
[3]沈潤平,王中孚,郭進耀,連楚楚;氮磷鉀營養(yǎng)對春大豆產量品質效應的研究;《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1998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