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雄
摘 要:林業(yè)有害生物是森林資源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具有危險性和毀滅性,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將給森林資源帶來嚴重危害,造成生態(tài)災難。薇甘菊是林業(yè)有害生物的典型代表,文章主要針對薇甘菊的傳播途徑與治療難度進行分析,并提出防治的主要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薇甘菊;綜合防治;危害;防治措施
薇甘菊是世界上十大害草之一,被稱為“植物殺手”。薇甘菊具極強的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能力,一個節(jié)在夏季一天可長20厘米,使被覆蓋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所以,薇甘菊綜合防治的探索,是保護森林資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減少經(jīng)濟損失,保護生態(tài)效益,具有明顯的顯著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薇甘菊的傳播途徑與治療難度
1.薇甘菊產(chǎn)生危害的狀況
以某地為例,薇甘菊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最早發(fā)現(xiàn)薇甘菊的危害是在2008年。通過近些年的不斷研究與調查,發(fā)現(xiàn)多處薇甘菊分布點,通過觀察,有快速向周邊擴散的趨勢。通過調查表明,薇甘菊涉及的植物均不同程度受害,一些經(jīng)濟作物被危害的狀態(tài)比較嚴重,如荔枝、桉樹、香蕉、龍眼等。在60種薇甘菊危害的植物中,有29種植物受害較嚴重,總數(shù)高達49.5%,其中嚴重受害的植物多半為草本植物,占總數(shù)的82.1%。薇甘菊對桉樹的危害比較嚴重,能夠在桉樹幼林時就形成覆蓋層,受遮陰的植物完全生長受阻。薇甘菊的擴散快、蔓延快,如果不及時清除,可以導致桉樹幾年后快速死亡。受薇甘菊危害最為嚴重的地區(qū)就是公路旁桉樹林、果園,因公路受人為干擾大,并且水資源優(yōu)厚,極易被薇甘菊入侵,薇甘菊相繼入侵會在灌木叢中逐漸形成覆蓋層,導致草木生長受限,逐漸形成枯萎、走向死亡。
2.薇甘菊防治的難度及傳播途徑
薇甘菊入侵造成了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相關工作人員在實驗測得,薇甘菊的一個節(jié)在一年中分枝出所有莖節(jié)的生長總長度為1007m。薇甘菊開花數(shù)量很大,0.25m2面積頭狀花序可達2萬~52萬個,千粒重僅0.0892g,種子小,似蒲公英的種子,可借風力進行遠距離傳播。此外,人畜攜帶、農產(chǎn)品運輸、園林花卉的交流、交通工具的往來都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薇甘菊的特點是難以根除治理,相對于薇甘菊共性中的數(shù)量大、隨風傳播能力強、數(shù)量輕等,治理過程則更加困難。薇甘菊具有向光性強的特點,受光合作用的影響,能夠不斷干擾其他生物的生長。并且在沒有合理的防治技術時,對薇甘菊的預防研究已經(jīng)進行了30多種,主要通過引入天敵來防治薇甘菊,但并沒有實驗成功報道,僅僅只限于從薇甘菊產(chǎn)地引進的昆蟲和病原真菌作為引入天敵。采用化學方式治理薇甘菊是比較多用的一種方法,早在1961年人們就采用化學劑進行治理,隨后用草甘膦防治,效果都比較良好。1994年,另一種除草劑對草塊也進行了防治實驗,但一直沒有大面積成功的報道。
二、薇甘菊綜合防治技術的主要措施
1.化學防治技術
采用化學防治主要通過噴灑除草劑進行防治,這種方式不僅方便和高效,也是目前治理薇甘菊的一種主要方式。主要采用的除草劑有10.8%滴酸·甘草林、41%甘草膦異丙胺鹽水劑、24%滴酸·二氯吡水劑等,這種除草劑雖然能夠防治薇甘菊,但僅僅對地面部分進行治理,并沒有根治的能力,容易出現(xiàn)復發(fā)狀況。采用紫薇清防治薇甘菊,可清理地下部分的根部,紫薇清對大部分硬闊葉類幼樹和大部分禾本科雜草安全,桉樹及香蕉樹對紫薇清水劑相對敏感些,施藥前應重點識別這些敏感植物,避免對這些植物噴藥,不推薦在當年生按樹苗、香蕉苗或蔬菜農田地使用,不管是何種伴生作物,都不推薦紫薇清直噴到需要保護的植物上,噴藥液時以薇甘菊葉面潤濕不滴水為佳。對薇甘菊覆蓋其他植物或與其他植物混合生長在一起的區(qū)域,采用只對薇甘菊的莖、葉定向噴藥方法。對于被薇甘菊攀援的灌木和喬木,在攀援樹干離2m以下的薇甘菊葉面、莖部內外均勻噴灑藥液至葉片潤濕不流淌。對幾乎沒有其他植物生長的大面積薇甘菊區(qū)域,采用1000倍24%紫薇清水劑非定向施藥法,對莖和葉面噴灑,直到薇甘菊的莖或葉片有水流淌為標準。
2.人工防治技術
人工防治主要是清理薇甘菊的藤、葉,然后焚燒。但人工清理是無計可施才會選用的方式,依靠人工清理薇甘菊不僅浪費時間,反而會加重危害。薇甘菊的治理每年應達到兩三次,人工清理工作效率低,無法達到要求,反而會促進薇甘菊的生長更加旺盛。通過實驗表明,用70d清理薇甘菊,清理地上的枝條以及覆蓋地面的莖,然后在太陽下曝曬,3個月后薇甘菊生長了70%,6個月全部恢復生長。人工鏟除難免有些根莖沒有清理干凈,只要有兩節(jié)殘余根莖通過雨水就能夠迅速生根發(fā)芽繼續(xù)生長,防治相當困難,費工費力。
3.施藥防治技術
對薇甘菊施藥防治應當根據(jù)薇甘菊的生長狀態(tài)進行用藥,在森防站的協(xié)助下進行了大面積的應用示范,驗證了紫薇清是目前為止防效最徹底、對環(huán)境相對安全的藥劑,通過了成果鑒定和產(chǎn)品鑒定,及國家林業(yè)局造林司組織的產(chǎn)品驗收,是目前國內唯一取得農藥三證的滅薇劑。施藥的時間以及次數(shù)應當根據(jù)生長狀況調整,冬季的薇甘菊生長緩慢,對藥性的傳導也較差,因此應當在薇甘菊生長旺盛時期進行施藥,選用工農-16型背負式噴霧,不僅能夠防治薇甘菊,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也較小,施藥過程一般分為3次,第一次整體噴灑,第二次補噴,第三次用量不夠再次補噴,從而整體清除。
4.植物改造技術
生態(tài)防治主要采用寄生植物治理入侵植物,將改造植物的方式用來對抗入侵植物,改造植物技術是將原有的有益或者無害植物為主措施,營造對薇甘菊不利的生長環(huán)境,控制薇甘菊對植物的危害,薇甘菊在郁閉的環(huán)境下生長狀態(tài)不好,通過植物改造技術,加強植物蔭蔽的程度,從而減少薇甘菊對無害植物的入侵。通過實驗表明,薇甘菊和改造植物之間呈現(xiàn)了顯著的效果,植物覆蓋率越大,郁閉度越高,薇甘菊生長狀態(tài)越差。目前這種植物改造技術已經(jīng)在實踐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廣闊的應用能力。在薇甘菊重災區(qū)域,郁閉度比較高,枝葉繁茂的樹林,幾乎沒有薇甘菊的蹤影,這就給我們在薇甘菊的防治上提供了很好的理論依據(jù)。
三、結語
綜上所述,薇甘菊入侵對侵入地的經(jīng)濟和生態(tài)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危害,必須采取合適的化學、人工、施藥、植物改造防治技術,對保障森林生態(tài)安全、促進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蕭道友. 薇甘菊防治技術及措施[J]. 農家科技旬刊, 2017(3).
[2]郭惠如. 專家聯(lián)合攻關研究出薇甘菊防治技術[J]. 中國花卉園藝, 2001(7).
[3]陳榮樸. 珠海金灣區(qū)薇甘菊的危害及防治方案[J]. 農家科技旬刊, 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