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云
吳中太湖新城(效果圖)
在國內大多數城市的形象宣傳中,“智慧城市”成了“標配”。然而在現有城市基礎之上,如何實現城市“智慧”,那些聚合著城市生命線的地下管廊怎樣工作,一般人大概沒什么概念。
在吳中太湖新城,有一條長達20公里的綜合管廊,入列首批國家管廊建設項目。新城近幾年的重點建設,功夫都花在了地下,更讓人好奇其地下龐大的智慧空間。
吳中太湖新城的整體智慧構架,是由蘇州航天系統(tǒng)工程有限公司負責具體的搭建、實施的。該公司副總陳坤認為,“智慧城市,簡單說就是應用信息化的手段,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等,圍繞城市各個條線做信息化服務?!?/p>
吳中太湖新城啟動區(qū)10平方公里內,開發(fā)建設的原則就是自東往西,先規(guī)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因此,近幾年建設均以地下建設為主。首先是地下空間建設。在核心CBD區(qū)有一個30萬平方、地下三層的地下空間,包含地鐵。其次是地下管網建設。新城30平方公里的管網均有信息化支撐。再次是綜合管廊建設,屬國家級重點工程項目。而地面建設,也圍繞先配套后居住,先生態(tài)后業(yè)態(tài)的原則,先將周邊的商業(yè)、學校、教育、醫(yī)療建設齊備,然后居民陸續(xù)入駐。
智慧城市的架構,是由一個城市運營中心,相當于城市智慧中心在統(tǒng)領,綜合監(jiān)測、高效指揮,城市方方面面的專項建設,如資源環(huán)境、城市管理、企業(yè)服務、宜居生活等通過這個公共信息平臺互聯互通,從而實現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立體化、動態(tài)化。現有的專項建設包括了智慧政務、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管網、智慧教育、智慧社區(qū)、智慧建筑、智慧醫(yī)療、智慧環(huán)保、智慧水資源、智慧能源、公共信息平臺和公共信息化基礎等。
陳坤介紹,在建的逸林商務廣場行政服務中心內,未來將有1500平米辟作新城的大指揮中心,對城市進行綜合運營管理。大量傳感器收到的信息及視屏監(jiān)控信息,全部匯集到24小時運作的運營中心,第一時間掌握城市發(fā)生的各個事件,之后根據類型派單給責任部門,在處置時效內解決事件。
吳中太湖新城那條20多公里長的地下管廊,相當于在一個地下封閉空間里,囊括了所有的地下管線,統(tǒng)一管理,也便于維修、管理、維護。它是未來城市的生命線,也是整個吳中太湖新城基礎設施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
“智慧”之一體現在對管廊的監(jiān)測上,會有一個平臺通過真實數據和三維建模,直觀展現管廊內部的整個環(huán)境及運行情況,并用于監(jiān)測,出現事故時作調度指揮。
平臺首先會對管廊出入口作紅外監(jiān)測,嚴格進出管理。工作人員在地下管廊巡檢時、維護時,都將開著檢修車進出。遇到緊急狀況,如火災或遇到險情時,與平臺應急通信;在各個節(jié)點巡邏到崗后,打卡情況后臺也看得到。此外,整個管廊地下空氣質量會被監(jiān)測,內部同時擁有完備的消防通風設備。
城市智慧化管理需接收各類信息,前端就要鋪設大量傳感設備,由基礎網絡數據中心收集傳感設備發(fā)來的信息,匯聚,除用于各類專項管理以外,同時匯集到城市運營中心。
比方資源環(huán)境管理,基礎工作也是先布點。太湖以外,大量河道、湖道要做水質監(jiān)測。公共建筑要做能耗監(jiān)測。此外,還有空氣質量監(jiān)測、水雨情監(jiān)測等,要在各個點位安置相應的傳感器。比如雨水井內安裝雨量計,地勢低洼容易積水的路段安裝液位計,監(jiān)測實時的液位值。河湖內安裝流速計,根據流速計算流量。
除了監(jiān)測,傳感設備收到的數據可用于預測。根據氣象預報數據,太湖新城地圖地形,以及城市地下排水管網、河道、草地和水泥地對水的不同滲透力,通過后臺建模計算,預測未來幾小時哪些地方可能積水,積水的深度多少等。
“智慧城市”建設,關鍵點在配套的智能化工程。
吳中太湖新城的地下管網從2013年開始建設,是迄今國內最先進的城市建設。設想,未來的城市地下,有大量管線,電力的、燃氣的、供水的、污水的、通信的、熱力的……全部在地底下,數年后,如果要開挖檢修或維護,怎樣快速找到?陳坤認為相對可靠的解決方案就是后臺建立電子標識器管理系統(tǒng)。
每根管線上,都有電子標識器,相當于身份證,標識了管線的屬性,埋藏深度、安裝時間、坐標位置、管線屬性、材質信息等。屆時,用一個像掃雷器一樣的探測儀,路面上一掃,馬上精確定位要找的管線位置,減少開挖面積。電子標識器的作用不止這些。它們可同時監(jiān)測管線的震動情況,一旦檢測到附近挖掘機可能會挖到,后臺就會報警。出現燃氣泄漏,電子標識器也會報警。
城市內的污水最容易堵塞。智慧城建在污水井內也裝有液位檢測儀,當液位深度超線,就會報警,同時通過監(jiān)測,計算哪一段污水管易發(fā)生堵塞。供水區(qū)域內,檢測儀可以檢測出供水管漏水,并鎖定漏水的區(qū)域位置。
再比如一項智能化工程有關于路燈和井蓋。新城所有的井蓋都安裝了智能傳感器,井蓋發(fā)生移位、破損時,會報警通知維修公司到現場維修。
路燈以往都是統(tǒng)一亮,統(tǒng)一閉,或者通過人工控制。實現智慧管理后,可一隔一亮燈,既節(jié)約能源,又不影響燈光效果。路燈還可根據過往車輛或行人的流速控制路燈亮度。路燈如果裝上復合傳感器,就可實現城市的WIFI覆蓋,還可以被利用做成充電樁。這就是智慧城市的精神之一,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將各種功能集成到一起,實現最優(yōu)化、最大化的資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