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鑫 劉艷萍
(山西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山西 晉中 030800)
近年來,與城鎮(zhèn)居民生活水平相比,大部分農村地區(qū)農民生活水平仍然較低,主要是由于農民依靠農業(yè)增加收入,收入增長相對緩慢且收入不穩(wěn)定,一旦遇到天災,可能會導致糧食顆粒無收。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fā)展進入新階段,農民在農業(yè)生產方面開始“精耕細作”,注重農產品的品質及種類多樣化,不再僅僅只關注產量[1]。但是,農民收入增長幅度減弱,農民對農業(yè)生產的信心大打折扣。鑒于此,各地農民應緊緊跟隨黨和政府的指示步伐,促使農村地區(qū)經濟發(fā)生改變,促進農民收入逐步提高[2]。同時應考慮到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qū)仍殘留了一些阻礙農業(yè)發(fā)展的因素,如科技發(fā)展緩慢、文化素質低等[3]。
1.1.1 山東省農民收入的構成要素。由圖1可知,山東省農民純收入的主要來源分為4種類型。工資性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總量的40%,家庭經營純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總量的50%,所以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性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相當大的比重。而財產性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總量的3%,轉移性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總量的7%。經調查,二者雖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但是所占比重仍較低。由此可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在農民人均收入中所占比重較小且增長較慢,而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性收入所占比重較大且增長率較高,二者相比之下,家庭經營性收入增幅是最低的。
1.1.2 山東省農民收入的變化與特征。用農民人均純收入來反映山東省農民的收入情況。由表1可知,2010年山東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 819.0元,2016年山東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4 635.1元,短短7年增長了近4倍,并且在2015年第1次突破了萬元,甚至達到16 826.3元。其中,2016年人均純收入比2015年增加了7 708.8元,將近8 000.0元,其他年份的增長數量均沒有達到這個數目。2010—2016年,山東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體呈現上漲趨勢,了解發(fā)現,這與國家的農業(yè)政策、科技進步及農民的辛勤勞作緊密相關。特別是在2014年以后加速增長,盡管在2014年增幅下降了0.91%,但在2015年又有所回升,開始快速增長。由于其他各種不利因素的存在,在隨后的2015、2016年,年增長率又出現大幅度下降。截至2016年,雖然仍呈下降趨勢,但已趨于平緩。
1.1.3 影響山東省農民收入的因素。第一,農業(yè)與農村經濟發(fā)展模式落后,經濟結構單一。發(fā)展模式落后是影響農村地區(qū)農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主觀上要求農村產業(yè)結構進行進一步調整,農業(yè)進入正常的發(fā)展軌道上來,提高農業(yè)的市場占有率及經濟競爭力。第二,農村剩余勞動力難以就業(yè)。當今許許多多的崗位都有學歷和專業(yè)的基本要求,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普通人群無法勝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農村勞動力的發(fā)展。第三,農民整體文化素質偏低。目前,農民的整體素質離具體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科學文化素質、生產經營理念、農產品銷售等方面[4]。
表1 2010—2016年山東省農民收入的變化情況
1.2.1 山東省農民消費的構成要素。由圖2可見,農民消費的來源主要分為5個重要方面。用于家庭經營支出的占整體的35%,購買固資用來生產的占整體的25%,生活方面的支出占整體的24%,財產性和轉移性支出分別占整體的9%和5%。其中,家庭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和生活消費支出處于主導地位。經調查了解到,財產性支出與轉移性支出呈逐年增加趨勢,相比家庭經營費用支出、生產性固定資產支出和生活消費支出來說,增長率較高,但所占比重較低。三者中生活消費支出增長率是最低的。
圖2 山東省農民消費要素構成所占比例
1.2.2 山東省農民消費的變化與特征。以前,農民最基本的問題就是解決吃、穿問題,現在,農民更加注重吃得是否健康,追求綠色無公害食品,對食品質量要求進一步提高,2016年,居民人均購買食品花銷3 000元,相對2010年上漲2.000%,食品消費更加傾向健康。穿著方面更加注重品牌,追求個性。經調查得知,2016年居民平均每人購買衣著花銷2 000元,相比2010年上漲1.775%,衣著消費更加向時尚傾斜。
農民在家庭用具購置方面有了巨大的變化。調查得知,2016年擁有電冰箱和洗衣機的居民家庭數量分別達到95%和98%,比2010年增長1.50倍和1.08倍;彩電覆蓋率達到了120%,相比2010年上升了1.52%。由此可以推測出,農民在家庭用具方面的消費趨勢在減緩,趨于穩(wěn)定狀態(tài),農民更注重質量問題,不僅僅是滿足需要,消費的觀念也在向享受型轉變。
農民在出行方面也有了改變。隨著動車、大巴、飛機交通方式的飛速發(fā)展,給百姓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很遠的距離僅需幾個小時即可到達,將時間縮短了三四倍。與此同時,農民在出行方面開始考慮時間長短,追求舒服感,不再僅僅考慮價格這一要素。
綜合以上4個方面可以明顯地感受到農民在吃、穿、用、行方面的變化和進步,農民消費結構和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消費水平取決于收入高低,消費水平的提高意味著農民收入也在增加,有助于國民經濟的發(fā)展。
1.2.3 影響山東省農民消費的因素。第一,農民消費觀念落后。山東省大部分農民的消費思維不夠開放,相比之下,農民的超前消費、貸款消費的意識更保守一些。農民求實、求廉的購買心理更明顯,農民購買商品時首先考慮的必然是價格因素,便宜的購買力較強一些。農村消費水平偏弱,對提升整體消費水平的帶動力還遠遠不夠。
第二,農民收入水平不高。這是消費滯后的一個根本性要素。最近,雖然總體上農民收入水平呈現上漲的態(tài)勢,但是全體仍處于下滑趨勢,我國農村仍有部分群體收入嚴重低于平均水平,不能維持基本的生活水平,這一群體的存在制約了農村消費市場的拓展和潛力的發(fā)揮。
第三,農民預期支出增加。本文認為農民預期支出增加主要有3個原因:①農民為了保障未來的生活水平會選擇將一部分錢進行儲蓄而減少了現時消費;②雖然國家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但是為了子女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農村家庭的教育支出不斷增加;③由于農村地區(qū)醫(y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和看病貴現象的存在,農民不敢將太多的錢用于消費[5]。
第四,農產品供過于求,賣不出去。工業(yè)企業(yè)家受思維定式的影響,沒有認識到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農民消費需求的變化,忽視了對農村市場巨大潛力的開發(fā)。又由于農村地區(qū)流通渠道不暢通,使得產品無法得到有效開發(fā),不能投其所好。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國家政策的出臺,農民收入來源多元化,當地居民增收方式發(fā)生了轉變。第一,家庭經營性收入仍然保持較大比重,增速放緩、趨于平穩(wěn)。農業(yè)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和農業(yè)科技的進步使農產品的產量大增。另外,國家農產品價格支持保護力度逐步加大,糧食收購價也逐步提高,帶動了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的增長。
第二,工資性收入將快速增加,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規(guī)模逐漸擴大,人數逐漸增多。發(fā)達城市和發(fā)展較快的縣城,經濟水平較高,工資水平穩(wěn)定提高。第三,財產性收入增長趨勢不明顯,未來所占比重仍然很少。農民轉移性收入快速增長。山東省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大、含金量高,各項農業(yè)補貼、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財政補貼不斷落實到位,帶動了農民轉移性收入的增長[6]。
2.2.1 家庭經營性支出快速增長。從短時間來看,農產品的價格一路飆升,但是長期以來會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由于國家在農業(yè)領域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農民在農業(yè)方面的投入也會相對增加,所以消費支出在逐漸加大。
2.2.2 教育支出穩(wěn)定增長。在知識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為一種經濟軟實力,知識時時刻刻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如報特長班、租學區(qū)房等,占整體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較大。
2.2.3 生活消費支出增長。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農民用于食品、穿著、旅游、出行等的消費支出在進一步擴大??梢?,農民開始注重質量與享受。
3.1.1 要大力發(fā)展科學技術。科技是農業(yè)發(fā)展的第一動力,所以要將科技廣泛地應用于農業(yè)領域,創(chuàng)新農業(yè)經營管理模式,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實現農業(yè)一體化經營,為發(fā)展特色農業(yè)奠定堅實的根基[7]。
3.1.2 為特色農業(yè)注入品牌效應。第一,為了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健康,要著重提高農產品的質量,研究開發(fā)綠色無公害有機食品,順應當代的綠色消費流。第二,提供品質保證,要健全有效的監(jiān)管體制,相關部門也要積極配合,提高監(jiān)管力度。第三,為了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應創(chuàng)造一定的平臺,加強國際間的貿易合作,使更多的農產品銷往國外,拓展國外市場。
3.1.3 兼顧落后的貧困地區(qū)建設與城鎮(zhèn)工業(yè)發(fā)展進程。目前,想要促進部分居民就業(yè)同時增收,唯一的方法是走一條適合農民的發(fā)展之路。首先不能忽視糧食的生產,這就需要大力吸收農村富余勞動力,讓他們回到農村經營農業(yè),加快農業(yè)發(fā)生改變,同時解決農民收入難題[8]。
3.1.4 提高農民的基本素養(yǎng)。當代,文化知識是決定老百姓收入的一個關鍵性因素,文化涵養(yǎng)高的收入多,低的則少。所以,提高老百姓個人文化素質,能幫助老百姓早日脫貧,早日實現小康。
3.2.1 向農民普及相關的消費觀。比如,定期舉行一些講座,由專業(yè)人士向農民講解先進的消費觀念,從思想上改變農民的想法,同時向農民介紹樹立正確消費觀的好處及重要性[9]。
3.2.2 增加農民的收入。農民收入的穩(wěn)定增加,依賴于勞務市場,政府部門應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建立完備的制度體系,保障農民工能正式就業(yè),有效地增加他們的收入。
3.2.3 完善合理公平有效的基本社會保障體系。這種體系是居民生存的基本保證,該體系必須遵循公平、效率、穩(wěn)定原則。目前,我國城市社會保障支出呈現出低效率甚至負效率,用于扶助農村的資金周轉不靈,百姓生活需要無法得到滿足,農民消費水平落后。
3.2.4 拓展銷售市場。相關政府部門應在合適的地點建立一定的農產品銷售市場,同時進一步開發(fā)農村市場,達到生產與消費的協(xié)調發(fā)展,保障農產品的銷售量[10]。
近幾年來,山東省農村地區(qū)百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可見,山東省當地百姓的收入及消費水平都顯著地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充分體現了山東省強農惠農政策的有效實施。由于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重要決定因素,目前山東省農民收入和消費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v觀全局,農民的收入在增加,但是消費支出的增幅幾乎呈現穩(wěn)定狀態(tài)。
與此同時,山東省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的模式也在發(fā)生著顯著的變化。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農民的消費觀念發(fā)生了變化,開始突破常規(guī),追求質量,購買高質量的生活必需品。目前,山東省農村居民用于生活消費支出所占比重在逐年上升。所以,山東省農村地區(qū)的發(fā)展整體呈現良性循環(huán)狀況。
[1]婁長云.中國農民收入增長趨勢的變化[J].中國農村經濟,2011(9):3-12.
[2]王春超.農村土地流轉,勞動力資源配置與農民收入增長——基于中國17省份農戶調查的實證研究[J].農業(yè)技術經濟,2013(1):93-101.
[3]楊燦明,郭慧芳,孫群力.我國農民收入來源構成的實證分析——兼論增加農民收入的對策[J].財貿經濟,2007(2):74-78.
[4]易秋霖.影響我國農民收入增長的制度因素分析[J].經濟界,2015(1):43-45.
[5]楊春玲,周肖肖.農民農業(yè)收入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財經論叢,2012(3):13-18.
[6]李國祥.農業(yè)結構調整對農民增收的效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8(5):12-20.
[7]方紹明.當前我國農民收入的結構及其分析[J].池州師專學報,2009(12):16-18.
[8]陳佳.社會學視角下的山東省農村消費問題研究[D].青島:青島農業(yè)大學,2010.
[9]崔倩倩.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青島市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0(33):37-38.
[10]曹雪丹.山東省農村居民收入與生活消費支出的影響因素研究及其相關性分析[D].濟南:山東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