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學們有較好的心理承受力,就能在學習生活中承受各種挫折,保持良好心態(tài)以適應生活,從而健康穩(wěn)定地發(fā)展;反之,就會導致心理適應不良,乃至產(chǎn)生各種心理健康問題或越軌行為,甚至危及生命。
現(xiàn)在很多同學一遇到成績下降、競賽失利、升學落榜、父母離異等挫折,就會心灰意冷,甚至一蹶不振。這樣的例子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報紙、新聞上。就算遇到的不是這樣的挫折,即使生活學習上的點點小問題,他們就會想不開,心理承受能力弱。
是什么讓他們應當天真快樂的童年變得如此沉重,在他們幼小的心靈深處,是怎樣滋長出無助與絕望的情緒,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過程中,挫折是很難避免的。他們往往可以在不經(jīng)意間消釋小的挫折產(chǎn)生的影響,但是,一些比較大的挫折常常使他們心理失衡,影響其適應行為與健康發(fā)展。
同學們的心理承受力有以下四方面特點:
(一)對挫折的認識比較片面
人受到挫折,總會不自覺地產(chǎn)生許多想法:怎么會造成挫折的?挫折嚴重不嚴重?挫折會給我?guī)砟男┯绊?概括地說,就是對挫折產(chǎn)生原因、嚴重程度、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的認識。低年級同學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往往比較片面。例如,某小學生一個經(jīng)常交往的好朋友,突然不理睬他了,他往往會把這個“交友受挫”的責任全推在好朋友身上,往往認識不到自己的責任,而只注意到對方的不足。對挫折原因的認識是如此,對挫折影響的認識同樣呈現(xiàn)片面化的特點。有人曾以“考試考砸了會怎么樣”為題,與小學階段的同學們進行談話。結果表明,低年級小學生一般只能說出兩種影響:“考不好,被爸爸媽媽批評”,“考不好,挨老師批評”。這些片面化的認識,表現(xiàn)出同學們對挫折的承受力不強。
(二)對挫折的反應比較消極
同學們對挫折的反應有明顯的個別差異,有的人受到挫折,哭泣不已;有的人則可能大吵大鬧、摔東西、攻擊別人。總體來看,小學階段的同學們對挫折的反應還是比較簡單的,尤其是以消極為多。例如,學習制作小工藝品受到挫折,或是丟下不做,表情沮喪,或是破壞制作材料,卻較少有人能夠總結經(jīng)驗,再接再厲。同學們對挫折的認知不深刻,對挫折的發(fā)生往往沒有相應的心理準備,因此,一旦在生活和學習中出現(xiàn)挫折,一般不能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對待,不能從失敗和挫折中尋找原因,總結教訓,而是表現(xiàn)出灰心喪氣、焦慮不安、抗拒、攻擊等消極反應。同學們這種對挫折的消極反應,是心理承受力較低的表現(xiàn)。
(三)對挫折的體驗比較膚淺
小學生對挫折的體驗一般是比較膚淺的。例如,某學生60米賽跑完全可以拿冠軍,但是跑到中途絆了一個跟頭,致使名落孫山。他對此體驗到失敗的苦惱,可是,半天之后,甚至一個多小時之后,就忘掉了苦惱,而不會像中學生那樣容易陷入深深的懊惱之中,甚至一天兩天上課都提不起精神。家長一句不切實際的批評,一個不恰當?shù)膽土P,在低年級小學生的腦海里只是攪起一兩尺的風浪,影響不大。小學生挫折體驗不深刻,固然會使他們不容易常常陷進挫折的苦惱之中,有其積極的一面,但是,挫折體驗的膚淺往往使他們不能深刻認識自身的不足和缺點,不易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容易再次受挫。只有正確地引導小學生注重從挫折中吸取教訓,才能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四)淡化挫折的能力不強
所謂淡化挫折,是指運用一定的方法緩解挫折的沖擊力與壓力。而在小學階段,同學們淡化挫折的能力往往比較弱,反應比較簡單消極。面對挫折時,通常不能正確地分析挫折產(chǎn)生的原因,尋找理由緩解挫折。同時,同學們一般不懂得恰當運用積極的自我防衛(wèi)機制來淡化挫折,面對挫折往往采取不利的應對方式。特別是低年級的同學們,對挫折往往表現(xiàn)出焦慮、攻擊、退縮、退讓、固執(zhí)等,他們基本說不出調(diào)控挫折體驗的方法,不能調(diào)控自己的心理和行為,更不能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態(tài)度和行為來應對挫折。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呢?
同學們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是什么呢?造成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來自學校、家長、自身等方面。
社會壓力::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fā)展,人們的觀念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但社會對于一個學生是否合格的評價,更多的還是看學生的成績。為了能夠取得好的成績,許多同學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每天要完成大量的作業(yè),甚至是被安排學了這樣學那樣,一些可以調(diào)節(jié)身心的文娛活動和體育活動急劇減少,長時間生活在緊張、單調(diào)、枯燥的氛圍中,身心超負荷運轉,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各種心理問題增多。正如心理學研究的那樣:“長時間處于緊張應激狀態(tài),可以摧毀人的整個免疫功能系統(tǒng),從而導致人生理和心理上的失衡與失調(diào)。”
家庭壓力::當今社會,家長的望子成龍心態(tài)普遍存在。而且現(xiàn)在大部分同學們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你們的期望就更加高了。來自父母的強烈期望,一方面可以成為自己勤奮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也可能適得其反,成為自己難以承受的心理負擔。
自身壓力:由于學習安排不合理、自控能力差、意志力不強、學習方法不當、智力因素等原因,造成學習成績不理想,加上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造成嚴重的心理負荷,這樣惡性循環(huán),心理承受能力將越來越差。
如何重視和加強學生堅強意志、良好性格、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磨煉,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要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從小開始。
一位美國兒童心理衛(wèi)生專家曾經(jīng)說過:“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焙苌僭馐艽煺鄣暮⒆娱L大后會因不適應激烈競爭和復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近年來,一種旨在提高孩子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發(fā)達國家興起,這種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孩子一種內(nèi)在的自信和樂觀。
所以同學們,你們要深刻認識到:①在學習和生活中常常會遇到挫折,人人都不可避免;②初步掌握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培養(yǎng)自己戰(zhàn)勝挫折的能力;③每個人都應該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正確對待挫折,用勇于挑戰(zhàn)自我的勇氣和毅力戰(zhàn)勝挫折,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