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晗曦
摘 要:本文結合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分析其傾向于聆聽流行音樂的原因,并提出應將流行歌曲引入傳統(tǒng)音樂課堂的教學中來這一思路,認為流行音樂進入高職音樂課堂,除了起到音樂教育的目的之外,還能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流行文化和傳統(tǒng)課程知識的有效融合。
關鍵詞:流行歌曲;高職;音樂課堂
流行歌曲是一類通俗易懂的音樂作品,這類歌曲之所以存在,絕大部分是為了商業(yè)服務,其中藝術表達較少。但流行歌曲具有很好的群眾基礎,由于作品淺顯易懂、朗朗上口,因此易于被大眾接受。[1]對高職學生來說,流行歌曲既簡單時尚,又易于演唱者抒發(fā)個人感情,因此備受學生主流的推崇。這也給我們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提出了警示,在當前階段的音樂教育當中,學校不能抹殺流行歌曲,而是應該取其精華,為音樂教學服務。
1 對高職學生喜愛流行音樂原因的分析
高職學生正處在一個青春活躍、獵奇好問的階段,他們期望可以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和語言來表達對世界的認知,而流行音樂則恰好能夠滿足他們的這類要求。
1.1 流行音樂的表演風格符合潮流
流行音樂可以引領潮流,而且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曲調(diào)順暢優(yōu)美,而大多數(shù)流行歌手都有其獨特的演唱風格,再加上強烈的伴奏、鮮明的動作輔助,流行歌曲除去音樂本體中旋律的吸引性、節(jié)奏的律動性、歌詞的宣泄性、情感的詠嘆性外,其視聽表演效果中服飾、妝容等潮流指向都直接引領年輕一代追隨模仿,吸引了廣大學生的注意力。
1.2 流行音樂的情緒舒緩作用
高職學生背負著學習、就業(yè)和家庭各方施以的壓力,尤其是其學歷較本科院校學生而言總是得出負面的對比結果,他們急于從學習和課業(yè)以外的形式證明自身的價值,因此其性格多是激烈、隱忍的,亟須釋放,而流行歌曲在一定程度上正迎合了高職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
2 對流行音樂走進高職音樂課堂的看法
高職學生在當前的生活環(huán)境下,通過手機、電腦、多媒體及網(wǎng)絡,可以無限量獲取外界各種信息,而就音樂方面來看,外界極具沖擊力的視聽效果都是從傳統(tǒng)音樂課堂獲取不到的。
2.1 傳統(tǒng)音樂不吸引學生
高職音樂教材的作品選擇上,有一些是非常經(jīng)典的音樂,自然也就附帶著濃厚的時代色彩,而這些和當前階段的高職學生的思維有非常大的時間差距。這也是傳統(tǒng)音樂無法吸引學生,使其對待音樂作品漠然的一個重要原因。
2.2 流行金曲的音樂形式不拘一格
從本質(zhì)上來說,對于90后、00后的高職學生而言,20世紀90年代的大陸或港臺金曲在當時也可謂是流行音樂。他們利用網(wǎng)絡時代的數(shù)碼編配進行新穎的改編和翻唱,成為當下傳唱率較高的大眾歌曲,廣受校園學生的歡迎。所以,對流行歌曲我們不必抱有“過時”“敵對”的態(tài)度,是可以廣泛接納的。流行歌曲是與時俱進的,而這是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的一個獨特途徑。若是在學生狀態(tài)積極、精神飽滿的情況下講解一些音樂當中的理論知識和內(nèi)容,必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流行歌曲引入的必然趨勢
從大環(huán)境來看,流行音樂進入高職音樂課堂所涉及的不僅僅是音樂教育的問題,而是現(xiàn)代流行文化和傳統(tǒng)課程知識的有效結合。在當前教育觀念開放的背景下,課堂自然也應該開放,使音樂教學和時代接軌。以作品分析為例,高職校園中音樂知識零基礎的學生較多,相比傳統(tǒng)音樂、古典音樂大篇幅且調(diào)性復雜等特點,朗朗上口的流行音樂他們更加熟悉,小段落單一主題的樂段樂章結構令學生更易理解音樂作品,師生間的講與學更易傳授和理解。
3 對流行歌曲走進高職音樂課堂的建議
既然流行歌曲走進高職音樂課堂是大勢所趨,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正確引導學生培養(yǎng)其積極的審美眼光?下面就提出幾點建議:
3.1 選擇合適的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走進高職音樂課堂的前提是嚴格把關音樂作品的引入質(zhì)量。只有掌控好教學內(nèi)容,才有利于音樂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而不是拉低整體的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用的流行歌曲,主題選擇要遠離傷痛、頹靡等信息,便可以為教學所利用。
因此,在高職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意對流行歌曲信息的搜集,并結合課堂教學所需,對學生喜愛的流行歌曲從其創(chuàng)作背景、內(nèi)容表達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再決定是否能夠引入課堂,為教學所用。像周華健的《朋友》這首歌曲,其中所表達出來的朋友情感便是有著積極意義的,歌詞也朗朗上口,旋律更是優(yōu)美動聽,也符合高職在校生的生活實際,所以可引入課堂帶學生欣賞、學習,使他們感受到音樂的積極美感,提升其審美情趣。
3.2 結合聽唱進行音樂知識的擴展
雖然傳統(tǒng)經(jīng)典音樂有其流傳的價值,但奈何現(xiàn)階段的學生需求也發(fā)生了變化,所以更傾向于去聽流行歌曲。若是能通過流行歌曲來實現(xiàn)對學生音樂技巧的教授,那么便可謂是一舉兩得。
例如,《白樺林》這首歌曲,可通過引入該歌曲進行三節(jié)拍音樂節(jié)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節(jié)拍旋律;另外,像《三天三夜》這首歌曲,可通過引入該歌曲實現(xiàn)對學生肺活量的訓練;《龍文》的歌詞背后是向世界展現(xiàn)中國博大精深、兼容并包的傳統(tǒng)文化,可以歌詞中的“宮商角徵羽”向?qū)W生引入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調(diào)式知識,擴展古代記譜法知識等。由此看來,在流行歌曲中不乏音樂知識與訓練,是可以為高職音樂課堂教學所用的。
3.3 挖掘流行歌曲的精髓
在高職院校音樂課堂教學中,德育教育是貫穿始終的。流行歌曲走進高職音樂課堂亦要關注歌曲中的精髓,實現(xiàn)對高職學生的德育教育。像是黃家駒的《光輝歲月》雖為一首老歌,但是近年來又被很多明星翻唱,成了新一輪的流行熱門。這首歌曲當中所蘊含的內(nèi)容是極為豐富的,歌曲中表達出人對自由的向往并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喪失。
4 結語
流行歌曲走進高職音樂課堂是一種必然趨勢,高職音樂教師應掌握好尺度,有效地引入流行歌曲。這樣一來不僅不會對正常的音樂教學造成沖擊,相反還會為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教學增加更多魅力,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音樂情操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 弓如月.流行歌曲走進高職音樂課堂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6,36(2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