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
中國古人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边@充分表明了志向的重要性。
我認為,在探索人生與志向的關(guān)系時,以下三點是值得注意的。
一是確立志向是人生中緊要的事情。人沒有志向便等于放棄了白己的人生。
歷史和實踐都表明,必須先確立志向,然后才有可能實現(xiàn)志向。翻開中國歷史,同樣能夠發(fā)現(xiàn),歷史上的大人物都有大志。
當年輕的項羽看見秦始皇的車隊經(jīng)過時,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p>
秦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袖陳勝年輕時,已有遠大的志向,當同伴們對他的志向表示不理解時,他嘆息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是要追問:我們應該確立什么樣的志向?有人把賺錢、成為億萬富翁、過有名車和別墅的生活樹立為自己的志向。
其實,只要他從事的經(jīng)濟活動和其他活動是合法的,這樣的志向也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從更高的標準出發(fā),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志向和歡樂畢竟是“白私的”。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馬克思在十幾歲時寫下的《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一文中已經(jīng)確立了遠大的志向:
“如果一個人只為白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學者、大哲學家、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偉大人物?!?/p>
“如果我們選擇了能為人類謀福利的職業(yè),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白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yè)將默默地但永恒發(fā)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p>
這是何等遠大的志向和何等高尚的情操!
三是堅持志向的適度性。志向并不是越高越合理,而是因人而異的,即不同層次的人擁有不同層次的志向,決不能一概而論。
具體地說,在人的才華與志向的關(guān)系上,存在著以下三種不同的情形:
其一,志向大于才華。古人所說的“志大才疏”就屬于這種情形。其二,志向小于才華。即有些人很有才華,但志向定得很低。其三,志向與才華相當。
這就啟示我們,志向應該具有適度性。
志向太高,怎么努力也實現(xiàn)不了,必定會產(chǎn)生沮喪情緒;反之,志向太低,無需努力就能加以實現(xiàn),又會浪費才華。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每個人都應該根據(jù)白己的實際才華來確立白己的志向。我國古人說:“知人者智,白知者明?!惫畔ED的德爾斐神廟門前也鐫刻著“認識你白己”的箴言。
可見,正確地了解并評價白已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一個人才能確立適合自己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