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
(本試卷共90分,測試時間40分鐘)
1.下列關于細胞分化、衰老、癌變和凋亡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只有高度分化的細胞,核糖體蛋白基因才能表達
B.衰老的細胞內(nèi)水分減少、代謝速率減慢
C.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存在細胞凋亡
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的變異累積可導致癌癥
2.下列關于生長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在植物體內(nèi)只能進行極性運輸
B.在植物體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位
C.既可以直接參與代謝,又可以給細胞傳達調(diào)節(jié)代謝的信息
D.抑制根生長的濃度都抑制莖生長
3.下列有關基因突變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基因突變就是DNA分子中基因的替換、增添、缺失和重組
B.生物變異一定由基因突變引起
C.基因突變一定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
D.基因突變的結果有三種:有利變異、有害變異、中性突變
4.下列有關生物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不能用于質(zhì)壁分離實驗
B.利用成熟的紅細胞吸水漲破,即可獲得純凈的細胞膜
C.低溫誘導植物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實驗中,可用醋酸洋紅染液將染色體染色
D.提取綠葉中的色素時,不必考慮乙醇的純度
5.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分裂的根尖分生區(qū)細胞內(nèi)有較多的線粒體和高爾基體,但是沒有大液泡和葉綠體
B.植物細胞都沒有中心體,都有液泡和葉綠體
C.電子顯微鏡下的成熟植物細胞,能觀察到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
D.蘋果果皮的深紅色、綠色,花瓣的顏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決定的
6.下列敘述與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相符的是 ( )
A.生物所發(fā)生的變異都可成為進化的原材料
B.越高等的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越強
C.物種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生殖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標志
D.農(nóng)藥的使用可使害蟲種群的抗藥基因頻率提高,從而使害蟲的抗藥性逐代增強
7.(10分)有人用低溫處理不同品種的水稻秧苗,實驗中水稻凈光合速率和葉綠素含量的變化如表所示,請回答:
(1)在葉肉細胞中,[H]產(chǎn)生場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繼續(xù)研究水稻品種1的葉片發(fā)育過程,記錄相關指標變化如下表:
注:“—”表示未測到數(shù)據(jù)
①B葉片的凈光合速率較低,根據(jù)題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葉綠素含量低,導致光能吸收不足,使光反應產(chǎn)生的____________較少;由于____________,導致CO2供應不足,從而使凈光合速率較低。
②A葉片的凈光合速率為負值,是因為其____________所致。要測出各組真正的光合速率,每組均需再設置一組實驗,處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9分)乙肝患者由于體內(nèi)缺乏IL-2、IFN-γ等細胞因子,使免疫功能下降。研究指出,Th1細胞能分泌IL-2、IFN-γ等淋巴因子,Th2細胞能分泌IL-4、IL-5等淋巴因子。
(1)細胞A是_________________,①過程是______________,實質(zh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當相同的乙肝病毒再次進入機體時,主要是________細胞參與免疫調(diào)節(jié),是因為該細胞膜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
(3)細胞F是____________細胞,細胞D除了圖中的免疫作用方式,還可以通過____________發(fā)揮免疫作用。
(4)Th1細胞分泌的IL-2、IFN-γ等淋巴因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9.(10分)圖1是碳循環(huán)部分示意圖,其中甲、乙、丙、丁組成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群落;圖2是一個由5種生物組成的食物網(wǎng);圖3為?;~塘局部的能量流動,圖中字母代表各營養(yǎng)級的能量。據(jù)圖回答以下問題:
圖 1
圖 2
圖 3
(1)能量流動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
(2)請用文字和箭頭的形式補充圖1中缺少的兩個重要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圖2中的丁大量減少,則短期內(nèi)丙的數(shù)量會____。
(4)若圖2食物網(wǎng)中戊攝食丁和丙的比例為4∶1,丙攝食的兩種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則戊每增加10 kg生物量,按10%的能量傳遞效率計算,需要消耗生產(chǎn)者___________kg。
(5)圖3中的C可表示桑樹用于_______________的能量。將蠶沙(糞便)投入魚塘供給魚食用,蠶沙中同化的能量屬于___________所含的能量。
10.(10分) 如圖為甲(基因用A、a表示)、乙(基因用B、b表示)兩種遺傳病的系譜圖,已知其中一種為伴性遺傳病。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病是由位于___________染色體上的___________性基因決定的,乙病是由位于___________染色體上的___________性基因決定的。
(2)若8號和10號個體結婚,生育患病子女的概率為____________。
(3)5號是純合子的概率為_____________,7號的乙病致病基因最終來自圖中_____________,9號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4)若醫(yī)學檢查發(fā)現(xiàn),7號關于甲病的致病基因處于雜合狀態(tài),且含有該隱性基因的精子會有1/4的死亡概率,無法參與受精作用,存活的精子均正常,則7號和9號個體結婚,生育的子女患病的概率為____________。
11.【生物技術實踐】(15分)
植物的花藥離體培養(yǎng)在育種上有特殊意義。請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1)育種時采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的方法,使月季的花粉粒發(fā)育為____________植株,再經(jīng)過人工誘導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重新恢復到正常植株的染色體數(shù)目。這樣的植株不僅能正常生殖,而且每對染色體上成對基因都是____________的,自交后代不會產(chǎn)生性狀分離。
(2)進行花藥離體培養(yǎng)時,選材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在____________期花藥離體培養(yǎng)的成功率最高,為了選擇該時期的花藥,通常選擇____________的花蕾。確定花粉發(fā)育時期最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法。
12.【現(xiàn)代生物科技專題】(15分)
濕地是地球上生物生產(chǎn)力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天然的蓄水池,并能過濾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進而改善水質(zhì),被譽為“地球之腎”。濕地類型眾多,如紅樹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
(1)濕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______________等生態(tài)功能。
(2)在紅樹林等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碳元素主要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過程被固定在有機物中,并沿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進行傳遞。
(3)與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湖泊相比,稻田的__________穩(wěn)定性較低。
(4)調(diào)查表明,我國相當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地被富營養(yǎng)化,原因是含大量氮、磷等元素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過了湖泊____________的限度,使其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下降。富營養(yǎng)化水體造成魚類大量死亡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2~3點即可)。
(5)濕地面積的縮小會導致局部氣候變惡劣、_________________。
(6)濕地生態(tài)恢復工程就是采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措施相結合的方法,如廢水處理、___________________污染控制、土地處理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使受干擾的濕地得以恢復。
【參考答案】
1.A【解析】所有細胞中核糖體蛋白基因都要表達。
2.B【解析】單側光照射引起的生長素由向光側向背光側的轉(zhuǎn)移屬于非極性運輸,由形態(tài)學的上端向形態(tài)學的下端運輸屬于極性運輸;生長素在植物體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位,如根尖、莖尖;生長素是生長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不能直接參與代謝;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對于根和莖都是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但生長素對根和莖作用的最適濃度不同。
3.D【解析】基因突變包括DNA分子中堿基對的改變,不包括重組;生物變異的來源除基因突變外還包括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環(huán)境變化等;基因突變?nèi)舭l(fā)生在非編碼區(qū)或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則不一定導致生物性狀的改變等;基因突變的結果包括有利變異,有害變異,有的性狀不變屬于中性突變。
4.C【解析】成熟的植物細胞都可以作為質(zhì)壁分離實驗的材料;只有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才能制備純凈的細胞膜;提取綠葉中的色素時使用無水乙醇,這樣提取的色素濃度大,色素帶明顯,所以提取色素時應考慮乙醇的純度。
5.B【解析】葉綠體只是分布在部分植物細胞中,如分裂的根尖分生區(qū)細胞無葉綠體;中心體在低等植物細胞中也存在;在電子顯微鏡下能觀察到亞顯微結構;液泡中存在色素,使植物花瓣、果實等呈現(xiàn)各種顏色。
6.D【解析】生物體所發(fā)生的可遺傳的變異可為進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選擇下的各種生物,對不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不同,越高等的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不一定越強;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
7.(1)細胞質(zhì)基質(zhì)、線粒體、葉綠體
(2)①[H]和ATP 氣孔相對開放度較小 ②新葉展開前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遮光條件下進行同步實驗
【解析】(1)葉肉細胞在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過程中都能產(chǎn)生[H]和ATP,所以葉肉細胞中[H]產(chǎn)生的場所為細胞質(zhì)基質(zhì)、線粒體、葉綠體。(2)①光反應產(chǎn)生的[H]和ATP參與暗反應影響光合作用。根據(jù)表格中的信息發(fā)現(xiàn)B葉片的氣孔相對開放度較小也是凈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②A葉片新葉展開較少,細胞呼吸大于光合作用,凈光合速率為負值;真光合速率等于凈光合速率和細胞呼吸速率之和,所以需要通過遮光測出細胞呼吸速率的大小,進而測出真正的光合速率。
8.(1)吞噬細胞 細胞分裂和分化 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2)記憶B 特異性受體
(3)漿 裂解靶細胞、釋放抗原
(4)促進Th細胞分裂、分化為Th1、Th2細胞 促進T細胞分裂、分化成記憶T細胞和效應T細胞(答案可以互換)
【解析】(1)由題圖可以看出,A為吞噬細胞、B為T淋巴細胞、C為記憶T細胞、D為效應T細胞、E為記憶B細胞、F為漿細胞、物質(zhì)甲為抗體。吞噬細胞為非特異性細胞,可對病原體進行攝取、處理,使其暴露出特有的抗原,然后傳遞給T淋巴細胞。Th細胞分裂和分化為Th1、Th2細胞,由于遺傳物質(zhì)沒有發(fā)生變化,部分mRNA不同,故其實質(zhì)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2)當相同的抗原再次進入機體,主要是記憶B細胞膜表面上的特異性受體識別抗原,分裂、分化為漿細胞,快速生產(chǎn)大量抗體。(3)效應T細胞(細胞D)可通過與被乙肝病毒感染的細胞密切接觸引起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死亡,從而使乙肝病毒失去宿主發(fā)揮免疫作用。(4)由圖可以看出,Th1細胞有分泌IL-2、IFN-γ等淋巴因子的作用:一是促進Th細胞分裂、分化為Th1、Th2細胞,二是促進T(淋巴)細胞分裂、分化成記憶T細胞和效應T細胞。
9.(1) 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2)甲→丙 無機環(huán)境→丁
(3)減少
(4)1 900
(5)自身生長、發(fā)育的、繁殖等生命活動 桑樹
【解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沿著食物鏈中的捕食關系流動,捕食關系是單向的,不可逆轉(zhuǎn)。能量在傳遞過程中會有散失,即輸入到下一營養(yǎng)級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到下一個營養(yǎng)級,故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的流動、逐級遞減。(2)圖1中缺少的是生產(chǎn)者(?。┑墓夂献饔煤统跫壪M者(甲)與分解者(丙)之間的能量流動關系。(3)戊的一種食物丁減少,另一種食物丙的被捕食量將增加使短期內(nèi)丙的數(shù)量減少。(4)C表示用于桑樹自身生長、發(fā)育、繁殖等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糞便中的能量屬于上一營養(yǎng)級所含的能量,蠶的上一營養(yǎng)級為桑樹。
10.(1) 常 隱 X 隱
(2)1/2
(3)0 1號和2號 aaXBXB或aaXBXb
(4)4/7
【解析】(1)由3號和4號生育了8號,或5號和6號生育了9號可知,甲病為常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病,所以乙病為伴性遺傳病。從1號和2號生育了4號(患乙病)和5號(正常),可推知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2)因為8號的基因型為aaXBXb,10號的基因型是AAXBY的概率為1/3,是AaXBY的概率為2/3,所以8號和10號結婚生育一個正常孩子的概率為1/3×(3/4)+2/3×(1/2)×(3/4)=1/2,則生育患病子女的概率為1-1/2=1/2。(3)因為5號的父親患乙病,女兒患甲病,所以5號的基因型為AaXBXb,是純合子的概率為0;7號的乙病致病基因來自4號,而4號為乙病致病基因的純合子,則4號的這兩個致病基因一個來自2號,一個來自1號;若只考慮乙病,5號和6號的基因型分別為XBXb、XBY,所以9號個體關于乙病的基因型為XBXB或XBXb,綜合考慮甲病和乙病,9號個體的基因型為aaXBXB或aaXBXb。(4)若只考慮甲病,7號關于甲病的致病基因處于雜合狀態(tài),則其基因型為Aa,9號的基因型為aa。又因7號含有該隱性基因的精子會有1/4的死亡概率,無法參與受精作用,存活的精子均正常,所以7號產(chǎn)生的能完成受精的精子中,A精子占4/7,a精子占3/7。因此7號與9號生育一個不患甲病孩子的概率為4/7;若只考慮乙病,7號的基因型為XbY,9號的基因型是XBXB的概率為1/2,是XBXb的概率為1/2,所以7號與9號生育一個不患乙病孩子的概率為1/2+(1/2)×(1/2)=3/4。綜合考慮甲病和乙病,則7號和9號生育一個正常孩子的概率為(4/7)×(3/4)=3/7,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為4/7。
11.(1)單倍體 純合
(2)單核 完全未開放 醋酸洋紅
【解析】(1)花藥離體培養(yǎng)得到的是單倍體幼苗,經(jīng)秋水仙素處理后都是純合子。(2)單核期花藥離體培養(yǎng)的成功率最高,通常完全未開放的花蕾中單核期花藥最多;確定花粉發(fā)育時期最常用的方法有醋酸洋紅法。
12.(1)調(diào)節(jié)水流量和控制洪水(蓄洪抗旱)、凈化水質(zhì)(答案合理即可)
(2)光合作用 食物鏈(網(wǎng))
(3)抵抗力
(4)自動凈化能力 溶氧量下降、有毒物質(zhì)增加
(5)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樣性降低、遷飛鳥類絕跡等(答案合理即可)
(6)工程 生物 點源和非點源 植物物種的引進種植
【解析】(1)濕地可以調(diào)節(jié)水流量和控制洪水,可以補充地下水和作為人類的水源,同時還可以凈化水質(zhì)。(2)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碳元素主要通過光合作用被固定形成有機物,再以有機物的形式沿食物鏈(網(wǎng))傳遞。(3)生物多樣性越豐富,其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高,恢復力穩(wěn)定性越低。稻田的物種多樣性低,所以它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比湖泊低。(4)自動凈化能力即湖泊恢復到以前正常狀態(tài)的能力是有限度的,超過了限度就會造成破壞。水體富營養(yǎng)化導致藻類大量繁殖,產(chǎn)生毒素并消耗水中的氧,造成魚類大量死亡。(5)濕地面積的縮小導致:局部氣候變惡劣、地下水位下降等。(6)濕地生態(tài)恢復工程是采用工程和生物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廢水處理、引進植物物種等措施使受干擾的濕地得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