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易·坤卦》匯解

        2018-07-19 01:28:22陳恩林
        華夏文化論壇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無疆朱熹陰陽

        陳恩林

        【內(nèi)容提要】本文運用《易》象數(shù)及義理兩家說解《周易》,采長補短,揚優(yōu)棄誤,故曰《匯解》。《坤》是《周易》的第二名卦,地位僅次于《乾》卦,《坤》配《乾》,一天一地、一陽一陰,“陰陽合德,剛?cè)嵊畜w”,是天下萬物的祖宗。但是,乾健、坤順,乾君坤臣,乾主坤從?!独ぁ繁仨氉鹗亍俺刑於鴷r行”的陰道。若有違背,逆天而行,則會引發(fā)禍患。因之,《坤》自有生以來,就有順逆兩重性。順天時“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這是《坤》卦的大德,也是它思想的主流。但,《坤》陰之氣一旦隨順自己的陰柔之性,失去管束,即“陽”未能防微杜漸,忽視了陰的隨順性,使之一步步走向了積不善之路,小惡則有悔吝之災(zāi),大惡會積之不悛,走上弒君、弒父之路。更有甚者,盛陰敢于敵陽,而與陽戰(zhàn),導(dǎo)致乾天、坤地雙雙受傷。所以,研究《坤》卦必首先認識《坤卦》的這種兩重性,否則不懂《坤卦》。

        (一)《坤·卦辭》:“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朱熹《本義》釋:“--者,耦也,陰之數(shù)也。坤者,順也,陰之性也。注中者,三畫卦之名也;經(jīng)中者,六畫卦之名也。陰之成形,莫大于地。此卦三畫皆耦(作者注謂:三畫皆耦則六畫也),故名坤而象地。重之又得坤焉,則是陰之純,順之至,故其名與象皆不易也(作者——不易即不變)。牝馬,順而健行者。陽先陰后,陽主義,陰主利。西南,陰方;東北,陽方?!病?,順之為也,‘貞’,健之守也。遇此卦者,其占為大亨,而利以順健為正。如有所往,則‘先迷后得’而主于‘利’。往西南則‘得朋’,往東北則‘喪朋’,大抵能安于正則吉。”

        朱熹之釋詳實、深刻,富有理性。

        《程傳》釋:“坤,乾之對也,四德同而貞體則異。乾以剛固為貞,坤則柔順而貞。牝馬柔順而健行,故取其象曰‘牝馬之貞’。君子所行,柔順而利且貞,合坤德也。陰從陽者,待唱而和。陰而先陽,則為迷錯。居后乃得其常也。主利,利萬物則主于坤,生成皆地之功也。臣道亦然。君令臣行,勞于事者,臣之職也?!髂稀?,陰方?!畺|北’,陽方。陰必從陽,離喪其朋類,乃能成化育之功,而有‘安貞’之‘吉’。得其常則安,安于常則貞,是以吉也?!逼湔f講“喪朋”乃是“陰必從陽”,“乃能成化育之功”,較之朱熹更加明確,把《坤》之卦辭講的很透徹。

        晉儒干寶釋“元亨利牝馬之貞”,曰:“陰氣之始,婦德之常,故稱元。與乾合德,故稱亨。行天者莫若龍,行地者莫若馬,故乾以龍繇,坤以馬象。坤,陰類,故稱利牝馬之貞?!彼伪R氏釋“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曰:“《坤》,臣道也,妻道也,后而不先,先則迷失道矣。故曰先迷。陰以陽為主,當后而順之,則利,故曰后得主利。”

        崔憬釋“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曰“妻道也,西方坤,兌;南方巽,離;(此說從《說卦傳》,不用漢‘消息卦’——引者)二方皆陰,與坤同類,故曰西南得朋。東方艮、震,北方乾、坎(四卦亦取《說卦傳》方位——引者),二方皆陽,與坤非類,故曰東北喪朋。以喻在室得朋,猶迷于失道,出嫁喪朋,乃順而得常,安于承天之正,故言安貞吉也?!备?、盧、崔三家說亦皆符合《坤》卦辭之意。崔說辨“得朋”“喪朋”之義尤為精彩。但從大的方面看,程、崔、朱三家的義理之說應(yīng)勝一籌。

        (二)《坤·彖傳》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強,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yīng)地無疆?!?/p>

        《彖傳》是解釋“卦辭”的,也可簡化為《彖》、“彖曰”。

        朱熹《本義》釋“彖傳”,曰:“此以地道明《坤》之義,而首言元也?!痢?,極也,比‘大’義差緩?!肌撸瑲庵迹ù?、始皆指《乾》,此把乾、坤的《彖傳》對比解釋)。‘生’者,形之始。順承天施,地之道也?!逼浯吾尅昂唷?,語言十分簡練:“言亨也,德合無疆,謂配乾也?!币鉃榍?、坤二元之德相配相交,“德合無疆”之天地,“含弘光大”,天下萬物繁茂亨通。其三釋“利貞”,曰:“言利貞也。馬,乾之象,而以為地類者。牝,陰物,而馬又行地之物也?!械責o疆’,則順而健矣。‘柔順利貞’,坤之德也?!逼渌尼尅跋让允У?,后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曰:“陽大、陰小,陽得兼陰,陰不得兼陽。故坤之德,常減于乾之半也。東北雖喪朋,然反之西南,則終有慶。”最后兩句之意,坤到東北雖然喪失了朋類,但與西南相反,走上了陰從陽之道,陰陽合而生物,故謂“乃終有慶”。其五,最后信手拈來,為《坤·彖》的結(jié)語“安貞之吉,應(yīng)地無疆”做一結(jié)論道“安而且貞,地之德也?!?/p>

        朱熹釋《彖傳》緊緊抓住了天地的“元、亨、利、貞”四德,顯示了他《易》學(xué)理論的高超。因為天地四德就是天地賦予人類的“仁、禮、義、信”四德,這是《周易》“天人合一”之說的核心問題。

        《程傳》釋“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曰:“取牝馬為象者,以其柔順而健,行地之類也。‘行地無疆’,謂健也。《乾》健《坤》順,《坤》亦健乎?曰:非健何以配《乾》,未有《乾》行而《坤》止也。其動也剛,不害其為柔也?!逼湔f亦簡明,但未講《彖傳》本質(zhì)在“元亨利貞”。

        《九家易》釋“至哉坤元”,曰:“謂乾氣至坤,萬物資受而以生也。坤者純陰,配乾生物,亦善之始也,地之象也,故又嘆言至美?!笔窍髷?shù)家也知“坤元”受《乾》元之氣以生物,“亦善之始”。雖不系統(tǒng),但認識到“坤元”是成物之善,也算了解“元”之重要性。

        荀爽釋“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曰:“乾二居坤五為含,坤五居乾二為弘。坤初居乾四為光,乾四居坤初為大?!逼湔f誤?!独ぁ窞榇泶蟮氐募冴幹?,從初至上皆為陰爻,其六爻運動皆陰無陽,從哪里來乾二、乾四之爻?其說不能成立。

        荀爽釋“萬物資生”,曰:“謂萬一千五百二十策皆受始于乾,由坤而生也。策生于坤,猶萬物成形,出乎地也。”其說是句廢話,無需解釋。因為從《易》學(xué)理論上看,天下萬物不論有無生命,皆由天地,即乾坤而生,是毫無疑義的。不論上古占筮之蓍草,還是儒家取天地“五十五數(shù)”,都在其內(nèi),眾所周知。難道還有人說代表天下萬事萬物的“萬一千五百二十策”之策數(shù),不包括在“大衍之數(shù)”中嗎?未經(jīng)“大衍之數(shù)”的占筮過程,能得到六十四卦嗎?

        虞翻釋《坤·彖傳》“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曰:“謂陽得其類。月朔至望,從震至乾,與時偕行,故乃與類行?!庇菔现屖褂昧藵h代的“陰陽消息卦”與《易》學(xué)以《坎》代月而形成的“朔、朏、望、既望、晦”等各種陰陽變化特點中得出的結(jié)論。

        虞氏又釋“東北喪朋,乃終有慶”,曰:“陽喪滅《坤》,《坤》終復(fù)生。謂月三日,《震》象出庚,故乃終有慶?!薄瓣枂蕼纭独ぁ贰?,即“陰陽消息卦”之十月為《坤》 卦,乃全陰之卦。然后十一月為《復(fù)》卦,象,一陽來消初陰;十二月《臨》卦,象為,二陽消去陰之六二;正月為《泰》卦,象為,三陽消去陰之六三;二月為《大壯》,象為,四陽消去陰之六四;三月為《夬》卦,象為,五陽消去其六五,曰“五陽消陰”之卦;四月為《乾》 卦,是全陽之卦,《坤》之六陰全部被消,故曰“滅坤”。

        所謂“坤終復(fù)生”,是說到了五月,一陰來消陽,卦名曰《姤》,象為 ;六月卦名《遁》,象為,二陰消去陽之九二;七月《否》卦,象為,是六三消去九三;八月《觀》卦,象為,六四消去了九四;九月《剝》卦,象為,六五消去了九五陽,故曰“五陰剝陽”之剝卦。至十月,《坤》卦恢復(fù)全貌,象為,重回全坤地位。故虞翻釋曰:“乃終有慶”?!独ぁ坟詮?fù)生的過程,也是以“坤滅乾”的過程。東北陽卦悉數(shù)被坤所滅,坤也就失去了東北的“朋類”,故謂“東北喪朋”。對此,荀爽解曰:“陰起于午(即五月《姤》卦),至申三陰(即七月《否》卦),得坤一體,故曰‘西南得朋’,陽起于子(即十一月《復(fù)》卦),至寅三陽(即正月《泰》卦),喪坤一體,故曰‘東北喪朋’。”亦可備一說。

        虞翻與荀爽等漢末象數(shù)學(xué)家運用消息卦與月相變化講《周易》,雖然從表象上看能成一家之言,解《易》有些獨立特點。但從《易》學(xué)理論上看,有很大的缺欠,甚至可說是失誤。因為他們的解說脫離了《乾》《坤》二卦《彖傳》的基本思想?!肚贰独ぁ范跺鑲鳌返睦碚搩?nèi)涵是“元亨利貞”四個天地之德,也就是天地賦予人類的“仁禮義信”四德。而只在“消息卦”的十二辟卦消息上,在“坎月”象的“晦、朏、望、既望”等月光的無、弱、強與盈滿上下功夫,而忽視天地四德這一核心問題,不是失誤是什么?

        前文我們說朱熹從“元亨利貞”及結(jié)語五個方面釋《坤·彖傳》內(nèi)容完整、理論清晰,反映了深厚的義理根底。虞翻作為漢《易》學(xué)名家,不但不在《易》理上下功夫,反而運用漢“消息卦”的形下學(xué)知識去竄亂《說卦傳》的“元亨利貞”形上學(xué)的四德體系,竟然不知錯。其理論修養(yǎng)較之義理學(xué)相差何止千里。

        其錯之一:《說卦傳》以《震》卦為三月春分,是月震氣主之,陽氣充塞大地,萬物勃然風發(fā),是為“元”。而“消息卦”以夬卦為春分,夬者,五陽絕陰,不論卦象還是義理上都沒有蓬勃的朝氣,能代表春天嗎?

        其錯之二:《說卦傳》以《離》主夏,為五月夏至?!墩f卦傳》云“離為火、為日……為乾卦”代表夏日天下大明,飛潛動植各種生物皆出而相見,萬物亨通,各依自然規(guī)律發(fā)展,人類稱之曰“禮”。而“消息卦”以《姤》卦為五月夏至?!秺ァ坟詠碛凇秹?,寓意為遇,僅代表夏風行天下,哪有飛潛動植、萬物咸亨之氣象。何況姤卦是陰興陽消之卦,如何代表天下大明?

        其錯之三,《說卦傳》以《兌》卦為九月秋分,兌為悅,反映萬物成熟,人們紛紛享受金秋的碩果,收獲各類莊稼,一片豐收的喜悅,一派歡樂的場景。而“消息卦”以《剝》卦代表金秋九月秋分?!秳儭窞槲尻巹儭瓣枴?,是陰盛陽衰景象,陽氣被剝落,一片凄涼與蕭瑟,如何反映金秋的喜悅?

        其錯之五,《說卦傳》以《坤》位于西南,代表八月立秋,秋天來到萬物皆爭先致養(yǎng)于大地,爭取早熟,故《說卦傳》云:“致役乎坤”,崔憬注:“立秋則坤王(意為坤之王氣主立秋),而萬物致養(yǎng)也?!边@是合情、合理、合于時令、合于萬物生長規(guī)律的。但漢人的“消息卦”把《坤》安排為“立冬”,從“陰陽消息”的角度看,并無大礙。但從《坤》致養(yǎng)萬物成熟的角度看,就不合情理與自然規(guī)律了。雖然“陰陽消息卦”反映易一年十二月的陰陽消息十分形象,不失為一個新的發(fā)現(xiàn),其成績可以肯定。但從《說卦傳》所列的“二分二至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四時八節(jié)角度而言,《說卦傳》是準確的,不應(yīng)以“消息卦”這一后起的說法來竄亂成說。更何況《說卦傳》的四時八節(jié)還表現(xiàn)著“元亨利貞”天地四德,它是《乾》《坤》兩卦《彖傳》的理論支柱,“消息卦”豈能代替!

        虞翻釋“安貞之吉,應(yīng)地無疆”,曰:“坤道至靜,故安。復(fù)初得正,故貞吉?!贝苏f不確。因為這句話是承“牝馬行地無疆”而來的,是訓(xùn)誡“君子攸行”,應(yīng)學(xué)習《坤》之“柔順”之德而行事。至于“出復(fù)得正”,講的是《易》道“陰陽”的變化規(guī)律,總是“對立統(tǒng)一各向自己的對立面轉(zhuǎn)化”的?!瓣幭?、陽消陰”是其發(fā)展的自然過程。故曰“復(fù)初得正”。虞翻理解為“以乾滅坤、以坤滅乾”,乾坤互滅,是受時代局限,雖情有可原,但對《易》陰陽規(guī)律的認識尚有較大差距。

        《程傳》解釋這段話說:“《坤》之用,陰之為也。形而上曰天地之道,形而下曰陰陽之功……‘與類行’者本也,從于陽者用也。陰體柔躁,故從于陽,則能安貞而吉,應(yīng)地道之無疆也。陰而不安貞,豈能應(yīng)地之道?!跺琛酚腥裏o疆,蓋不同也?!潞蠠o疆’,天之不已也;‘應(yīng)地無疆’,地之無窮也;‘行地無疆’,馬之健行也。”其說至確。哪有什么“至靜,故安”與“復(fù)初得正,故貞吉”之意。

        (三)《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宋衷釋曰:“地有上下九等之差,故以形勢言其性?!敝祆洹侗玖x》釋:“地,坤之象,亦一而已,故不言重,而言其勢之順,則見其髙下相因之無窮,至順極厚,而無所不載也?!彼巍⒅靸杉?,一個從地九等差別形勢上論《坤·象》之性;一個從地勢高下相傾的順勢上論《坤象》之厚重,順勢而負載萬物之性質(zhì),各有千秋?!墩f卦傳》云:“乾健也,坤順也”,可證“坤即順也”。借以說明大地高尚敦厚的品格,負載化育萬物的能力,無與倫比,世上君子要以大地作為學(xué)習榜樣,為家、國、社會貢獻力量。

        (一)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干寶曰:“重陰,故稱六。剛?cè)嵯嗤?,故生變。占變故有爻。《系》曰:‘爻者,言乎變者也?!省兑住は缔o》皆稱‘(爻)九、六也。’陽數(shù)奇,陰數(shù)偶。是以乾用一也,坤用二也。陰氣在初,五月之時,自姤來也,陰氣始動乎三泉之下。言陰氣動矣,則必至于履霜,履霜則必至于堅冰,言有漸也。藏器于身,貴其俟時,故陽在潛龍,戒以勿用。防禍之原,欲其先幾,故陰在三泉,而顯以履霜也。”

        干寶的解說代表了漢晉象數(shù)學(xué)家的觀點,我們看到了陰的兩面性,故主張自“履霜”以后,要警惕陰之不善之舉,以“防禍之原,欲其先幾”,杜絕陰氣進入“堅冰”狀態(tài)。這是象數(shù)家的主流意識,與義理學(xué)一樣,是可取的。

        但是,他們不了解《乾》《坤》兩卦純陽、純陰的特點,以為《坤》初六之爻始于《姤》卦,從而陷入誤區(qū)。上文我們說過《坤》六爻從初至上六爻皆為自身變化,并無《姤》《遁》《否》等卦介入,這是象數(shù)家們認識的失誤。

        朱熹《本義》曰:“六,陰爻之名。陰數(shù)六老而八少,故謂陰爻為六也?!帤馑Y(jié),盛則水凍而為冰。此爻陰始生于下,其端甚微,而其勢必盛,故其象如‘履霜’則知‘堅冰’之將至也。夫陰陽者,造化之本,不能相無,而消長有常,亦非人所能損益也。然陽主生,陰主殺,則其類有淑慝之分焉。故圣人作《易》,于其不能相無者,既以健順、仁義之屬明之,而無所偏主至其消長之際、淑慝之分,則未嘗不致其扶陽抑陰之意焉。蓋所以贊化育而參天地者,其旨深矣?!?/p>

        朱熹作為易學(xué)大家,深諳《易》理。對《系辭傳》云:“愛惡相攻而吉兇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等陰陽變化之理早已嫻熟于胸中。《坤》之“初六履霜”、“馴致其道,至堅冰也”的兩重性,其焉能不知。《坤》的兩重性表現(xiàn)在其性曰“順”上。若“從天而行,與天合德”,則廣生萬物,得“善德”、“得?!?,“有慶”獲“安吉”;反之若“逆天而行”,則“失道”,不悔改則為“積不善之家”,甚至可能出現(xiàn)“臣弒其君、子弒其父”的亂臣賊子。所以對《坤》之“積惡”現(xiàn)象,必防微杜漸,早作分辨。朱熹還說:“陽主生,陰主殺,則其類有淑慝之分焉”,圣人作《易》對此已用“健順、仁義之屬明之”,但事涉陰陽消長、淑慝變化,即使“贊化育而參天地者”亦難作為,“其旨深矣”。

        可見朱熹的認識在義理上遠超象數(shù)家。

        對于《坤》初爻“履霜堅冰至”問題,李光地于《周易折中》特以“案語”形式進行論證。因文字太長,特擇其要點陳述之。李光地以《易》道陰陽為指導(dǎo)思想,拋開《易經(jīng)》中“天人合一”與“人德天授”等重要問題,專門談“陰陽之義”在人之倫類上的價值和表現(xiàn)。

        其一,從個體的人出發(fā),說人心的神明,陽也;五官百體,陰也。

        其二,從人的倫類來說,則分為兩個層次:君、夫、婦,陽也;臣、子、妻,陰也。由于心之神明,是運動全身的。故君父之事,調(diào)動臣子執(zhí)行;夫之家事,以婦成之。誠如《家人》卦所說:“女正乎內(nèi),男正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比藗愱P(guān)系都是“天地之大義”,是不可以相忤的。但心為大體,五官百骸,則曰小體。君、父、夫謂之三綱而尊,臣、子、妻主于順而卑。其大小尊卑于此辨,其順逆之差于此分,其善惡之別于此生,其吉兇與否于此判。這反映在人個體上,心官為主,百體從令。而反映在人之倫類上,則君、父、夫之道行,臣、子、妾婦聽命焉。但,陰與陽是合德的。如何把惡歸于陰呢?(君、父、夫)惟其耳目四肢,各逞其欲,并不奉夫天官(指心);臣、子、妾婦,亦各行其私,而不稟于君父,則臣、子、妾婦或有干涉陽(君、父、夫)之事,而邪始足以害正矣。就人之個體而言,這表現(xiàn)為理性與貪欲的交戰(zhàn),個人的善惡由此顯現(xiàn)。在國在家則表現(xiàn)為禮制破壞,相繼出現(xiàn)乖戾不和。國與家的治亂由此走上了禍患的階梯。這就是“履霜堅冰至”的大旨。所以孔子師徒于《坤·文言》所講的,善惡之積“其所由來者漸矣”的問題,皆關(guān)乎國家興衰大局,意深情切呀!

        所謂“陽淑陰慝說”,難道陰真的邪惡嗎?所謂“扶陽抑陰說”,難道一定要抑陰嗎?重在全民的教化啊,要加強教化全民(君、父、夫與臣、子、婦妾等)的系統(tǒng),就大可不必抑陰了。

        推起源流,早在氏族社會,就有“執(zhí)中”之說。偽古文《尚書·大禹謨》曾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這是講堯、舜二帝能做到“人心符合道心”的史實??组T的《大學(xué)》《中庸》將“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撥亂世、反諸正”。期望恢復(fù)王道,是將治國、教化為先的。所以對“履霜堅冰至”的內(nèi)涵“防微杜漸”,絕不可輕視。此為教化的重要根基。

        李光地的案語寫的很公允,認為治國大事,首在明君賢臣,不在下民。所以沒有苛責陰類(臣、子、妾婦等下層),卻含沙射影把君、父、夫等統(tǒng)治階級上層的貪婪、腐敗、失德作為國家治亂的禍患之源,很有見地,符合儒家思想。

        (二)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断蟆吩唬毫畡樱币苑揭?。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六二是《坤》卦之主,又居臣之位,有地之象,是《坤》柔順地德的最高表現(xiàn)。

        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圓者動,方者靜?!断缔o傳》云:“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薄肚窞閯又杏徐o,《坤》為靜中有動,這就是《乾》《坤》作為天地時的基本性質(zhì)。

        朱熹《本義》釋:“柔順正固,《坤》之‘直’也。賦形有定,《坤》之‘方’也,德合無疆,《坤》之‘大’也。六二順柔而中正,又得《坤》道之純者。故其德內(nèi)‘直’外‘方’而又盛大,不待學(xué)習而無不利。”

        《程傳》曰:“二,陰位,在下,故為陰之主。統(tǒng)言坤道,中正在下,地之道也。以‘直、方、大’三者形容其德用盡地之道矣。由‘直、方、大’故不習而無所不利?!涣暋^其自然,在坤道則莫之為而為也,在圣人則‘從容中道’也?!庇衷唬骸啊?、方、大’足以盡地道,在人識之耳。乾坤純體,以位相應(yīng)。二,坤之主,故不取五應(yīng),不以君道處五也。乾則二五相應(yīng)。”程說“不習”謂自然,在坤道則“莫之為而為也”,真乃點睛之筆。乾元之資始,坤元之資生等,皆自然行為,都是不習而成,而無不利的。

        荀爽釋“不習無不利”云:“物唱乃和,不敢先有所習。陽之所唱,從而和之,無不利也?!贝苏f不確。如上文《程傳》說:“不習,謂自然”。自然,“莫之為而為”,非“和陽之所唱”,然后為“不習,無不利”。干寶曰:“陰氣在二,六月之時,自遯來也。”此說亦誤?!独ぁ窞榧冴幹?,所以《坤》六二與《遯》六二不同?!独ぁ妨v大地之德為“直方大”,實質(zhì)為地法則乾之德?!哆q》卦是將退的。六二爻講當退不退,因與九五相應(yīng),固用“黃中之革”把自己與九五牢牢拴在一起,反映兩者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兩卦兩爻本質(zhì)與內(nèi)容皆無關(guān)聯(lián)。

        從解此爻可見,義理學(xué)解《易》優(yōu)于象數(shù)學(xué)多矣。象數(shù)學(xué)往往眼光狹隘,斤斤于爻辭、爻象,而忽視大節(jié)。

        (三)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所謂“含章”,是六三爻以陰居陽位,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罢隆闭?,美也,為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陰爻來居,故曰“含章”。

        《程傳》曰:“三居下之上,得位者也。為臣之道,當含晦其章美,有善則歸之于君。乃可常而得正,上無忌惡之心,下得柔順之道也??韶?,謂可貞固守之,又可以常久而無悔咎也?;驈纳现?,不敢當其成功,唯奉事以守其終耳。守職以終其事,臣之道也?!?/p>

        “含章可貞”者,謂“柔順”的《坤》代表的“臣道、子道、妻道”,就應(yīng)固守貞順的本性,含美不露。從王之事,盡力去干,但不居其功,守職以終其事,遵守臣之道?!冻虃鳌分寖?yōu)于他說。

        (四)《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fā)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程傳》釋曰:“言為臣處下之道,不當有其功善,必含晦其美,乃正而可常。然義所當為者,則以時而發(fā),不有其功耳。不失其宜,乃以時也。非含藏終不為也。含而不為,不盡忠者也?!薄盎驈耐跏?,而能‘無成有終’者,是其知之光大也?!逼溽屢噍^他說為優(yōu),不再贅述。

        (五)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六四是陰爻居陰位,處危懼之地。上下不交,無應(yīng)無比,一似賢人處否閉時代,不得不晦跡而居。

        朱熹《本義》釋“括囊,言結(jié)囊口而不出也?!u’者,過實之名,謹密如是,則無咎而亦無譽矣。六四重陰不中,故其象占如此。蓋或事當謹密,或時當隱遁也?!薄冻虃鳌芬嘣唬骸八木咏逯?,而(與五)無相得之義,乃上下閉隔之時,其自處以正,危疑之地也。若晦藏其知,如括結(jié)囊口而不露,則可得‘無咎’。不然則有害也。既晦藏,則‘無譽’矣?!背讨於t的解釋簡要明白,反映了《坤》六四爻的處境及其避害的智慧。

        虞翻曰:“括,結(jié)也。謂泰反成否。坤為囊,艮為手,巽為繩,故括囊在外,多咎也。得位承五,系于包桑,故無咎。陰在二多譽,而遠在四,故無譽。”此卦并非泰否陰陽互轉(zhuǎn)之卦,作為純《坤》之卦,也無艮手、巽繩之說。六四爻講的只是“爻時”,而非“卦時”,不涉及《否》《觀》等卦的卦時,所以程頤說:“四居近五之位”,與“五”不相得,乃上下閉隔之時,此時只是二爻之際的“時”。朱熹亦謂“六四重陰不中”,處于《系辭傳》所謂:“二與四同功而異位,二多譽,四多懼,近也”,即四爻近君,故常為多懼之時位。蘇軾《易傳》曰:《坤》四爻“有善之名,而近于君則懼矣。故二之善宜著,四之善宜隱。”四為近臣,有善不隱晦而宣揚之,豈不招禍。

        虞翻把《坤》六四一爻之難說成《坤》變成《否》,是《泰》《否》互轉(zhuǎn),又扯出艮手、巽繩之類,顯示他象數(shù)學(xué)過于嫻熟,可以信手拈來,但實有不切之論,并于義理學(xué)領(lǐng)會不深。

        干寶釋:“陰氣在四,八月之時,自《觀》來也。天地將閉,賢人必隱”云云,此說亦謬。此釋出自“陰陽消息卦”,消息卦借十二辟卦表表現(xiàn)一年四季陰陽消息的過程,是十分可取的,但它并不能說明由八卦“因而重之”組成的“六十四卦”陰陽對立統(tǒng)一學(xué)說的理論體系。依《易》,《乾》《坤》是眾卦父母,萬物祖宗。故不能只依據(jù)《坤》之六四曰“陰氣在四”,就說是“八月之時”,更不能說“六四”意陰爻來自《觀》卦。若此說成立,豈不成了《乾》由《夬》來、《坤》由《剝》來的笑話。

        其實,據(jù)《說卦傳》震、巽、坎、離、艮、兌皆乾、坤兩卦相交相索生成,曰“六子卦”。而《周易》六十四卦又由“八卦因而重之”而生成。故《乾》《坤》為“眾卦之父母,萬物之祖宗”?!断缔o傳》曰:“《乾》《坤》其《易》之蘊邪”、“《乾》《坤》其《易》之門邪”,這說明《易》象數(shù)家過于依賴象數(shù),不深究《易》理,多有失誤是自然的。

        (六)六五,黃裳,元吉?!断蟆吩唬狐S裳元吉,文在中也。

        《程傳》釋:“《坤》雖臣道,五實君位,故為之戒云‘黃裳元吉’。黃,中色;裳,下服。守中而居下,則‘元吉’,謂守其分也。元,大而善也……‘黃裳’既,‘元吉’則居尊,為天下大兇可知。后之人未達,則此義晦矣。不得不辨也。五,尊位也。在他卦六居五,或為柔順,或為文明,或為暗弱,在坤則為居尊位。陰者臣道也,婦道也。臣居尊位,羿、莽是也,猶可言也。婦居尊位,女媧氏、武氏是也,非常之變,不可言也。故有黃裳之戒而不盡言也?;蛞稍凇陡铩窚渲陋q盡言之,獨于此不言,何也?曰:廢興,理之常也;以陰居尊位,非常之變也?!?/p>

        程氏之釋前部分講的很有道理,但其指“‘黃裳’既‘元吉’則居尊,為天下大兇可知”云云,是什么“黃裳之戒”,則違背《坤》六五爻辭之意。該爻的“黃裳,元吉”四字內(nèi)涵絕無“大兇”之義。何況其象《象傳》也講的明明白白:“黃裳元吉,文在中也”,程頤自己也釋曰:“黃中之文,在中不過也。內(nèi)積至美而居下,故為元吉。”不論爻辭與象辭皆無“兇”義,何來“大兇”,足見其說不足信據(jù)。

        程說“臣道、婦道”,無稱“君”者,也不盡然。至少在春秋時期,各級封君皆稱“君”。《儀禮·喪服》:“君,至尊也”,鄭玄注:“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爾雅·釋詁》:“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直到秦漢以后,出現(xiàn)皇權(quán)專制,才只有皇帝稱“君”,而臣子皆不可稱“君”。

        春秋時代,列國諸侯夫人可稱“小君”??鬃铀洞呵锝?jīng)》魯莊公二十二年載“葬我小君文姜”,文姜為魯桓公夫人,莊公之母?!斗Y梁傳》釋:“小君,非君也。其曰君何也?以其為公配,可以言小君也?!薄墩撜Z》亦曰:“邦君之妻,邦人稱為小君”?!栋谆⑼ā份d:“后,君也……異邦曰‘寡小君’,謂聘問兄弟之國及臣他國稱之,謙之辭也?!惫湃苏J為,夫婦一體,妻以夫貴,《儀禮·喪服》曰:“父子一體也,夫妻一體也”,又說“父子首足也,夫妻牉合也”?!抖Y記·昏義》載夫妻結(jié)婚以后:“共牢而食,合巹而酳,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因此,皇、王為“君”,則夫人為“小君”,“小君”在皇、王面前是“臣妾”,但在臣民面前就是“君”。因此她是皇、王的“牉體”,是“合體”之人,所以享有特殊的權(quán)利。這是封建社會有些朝代往往由太后、皇后掌權(quán)的理論依據(jù)。

        與《程傳》相比,朱熹之釋則絕口不提所謂“黃裳元吉”之戒的問題,他曾批評程傳的顢頇:“伊川要立議論教人,可向別處說,不可硬配在《易》上說。此爻何曾有這義?都是硬入?!薄吨熳诱Z類》明確提出:“黃裳元吉,不過是在上之人能盡柔順之道。黃,中色;裳是下體之服。能似這個,則無不吉……這是那居中處下之道,乾之九五,自是剛健底道理(它不為上九‘亢龍有悔’負責)。坤之六五,自是柔順底道理(它也不為上六‘龍戰(zhàn)于野’負責)。各隨他陰陽,自有一個道理?!卑选包S裳元吉”的內(nèi)涵說的很透徹。可見《程傳》謂“黃裳元吉”之戒,是失誤的。

        (七)上六,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

        上六爻辭的“龍戰(zhàn)于野”直承初六的“履霜堅冰至”,其陰氣在地下蘊蓄已久,凝成堅冰,故恃盛陰敢與抗陽,并與陽戰(zhàn)。

        《程傳》釋:“陰,從陽者也。然盛極則抗而爭。六既極矣,復(fù)進不已則必戰(zhàn),故云‘戰(zhàn)于野’。‘野’,謂進至于外也。既敵矣,必皆傷,故‘其血玄黃’?!敝祆洹侗玖x》曰:“陰盛之極,至與陽爭,兩敗俱傷。其象如此,占者如是,其兇可知?!背獭⒅熘馐钦_的。陰戰(zhàn)陽的理由,是陰在窮極之時,恃盛戰(zhàn)陽,阻礙《乾》《坤》的陰陽對轉(zhuǎn),是“履霜至堅冰”之戒結(jié)局的表現(xiàn)。

        荀爽以“消息卦”解“龍戰(zhàn)于野”曰:“消息之位,坤在于亥,下有伏乾,為其兼于陽,故稱龍也?!钡馈跋⒇浴保肚凡辉诤?,而在巳,是四月,而非十月?!扒晃鞅薄薄袄へ晕髂稀倍际恰墩f卦傳》的記載。上文我們說過《說卦傳》與“消息卦”所列一年十二月的卦位并不相符。要承認《說卦傳》“乾在西北”,那就必須同時承認“坤在西南”。所以把《說卦傳》拉來為象數(shù)學(xué)家的觀點服務(wù),是有欠妥當?shù)?。何況,我們反復(fù)說明乾坤陰陽的變化反映的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各種發(fā)展變化形式,難道世上的陰陽乾坤兩性斗爭與沖突都必須在“消息卦”規(guī)定的十月亥時進行嗎?用漢人的東西來框架孔門《易》學(xué)天地陰陽變化,是不合適的。

        (八)象曰:龍戰(zhàn)于野,其道窮也。

        《程傳》釋:“陰盛而至于窮極,則必爭而傷也?!?/p>

        趙汝楳釋曰:“《乾》曰‘亢龍有悔,窮之災(zāi)也’;《坤》曰‘龍戰(zhàn)于野,其道窮也’?!肚分辽隙F則災(zāi),《坤》至上而窮則戰(zhàn),戰(zhàn)則不止于悔?!标幣c陽戰(zhàn)乃是兇也,故《坤》上六是兇爻,朱熹已謂“占者如是,其兇可知”。

        (九)用六,利永貞。

        “用六”“用九”是《乾》《坤》兩純陽、純陰之卦特有的爻辭。意在使《乾》《坤》兩卦能順利完成相互對轉(zhuǎn)。至于“用六”“用九”的內(nèi)涵,朱熹有清楚地說明:“‘用九’,言凡筮得陽爻者,皆用九而不用七,蓋諸卦百九十二陽爻之通例也。以此卦純陽而居首,故于此發(fā)之。而圣人因系之辭,使遇此卦而六爻皆變者,即此占之?!薄啊昧?,言凡得陰爻者,皆用六而不用八,亦通例也。以此卦純陰而居首,故發(fā)之。遇此卦而六爻俱變者,其占如此辭?!钡呢灾?,只有首陽、首陰,《乾》《坤》使用“用九”“用六”,別無他例。故可以認為是兩首卦的“專用爻”。

        《程傳》釋:“《坤》之‘用六’,猶《乾》之‘用九’,用陰之道也。陰道柔而難常,故用六之道,利在常永貞固?!焙尼專骸啊独ぁ贰藏憽兌鵀椤肚?,則為永貞?!病唔樁粍??!馈撸《幌?。乾變坤,剛而能柔;坤變乾,雖柔必強……陽先于陰,而陽之極不為首。陰小于陽,而陰之極以大終?!蔽艺J為在胡氏最后的結(jié)論中應(yīng)加入關(guān)鍵一辭“陰之極轉(zhuǎn)而變陽”,方能獲得“大終”,否則《坤》卦是不會“大終”的。忽視“用六”絕對不行。

        (十)《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朱熹《本義》曰:“初陰后陽,故曰‘大終’?!薄吨熳诱Z類》又曰:“陽為大,陰為小……陰皆變?yōu)殛栆?,所謂‘以大終’也。言始小而終大也。”符合《象傳》之義,是經(jīng)典性解說。

        侯果曰:“用六,妻道也,臣道也,利在長正矣。不長正則不能大終陽事?!彪m不如朱熹解得精彩,但能講出“用六”的本質(zhì)是“妻道、臣道”,利在長正,“不正則不能大終陽事”,也與《象傳》之義相合,值得一贊。

        (一)《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

        朱熹《本義》釋曰:“剛、方,釋‘牝馬之貞’也。‘方’謂生物有常?!焙髱拙渑c《彖傳》重復(fù),無新意,故朱熹不釋只說了一句“含萬物而化光”是“復(fù)明‘亨’義”。

        《周易折中》引王宗傳釋:“惟其動剛,故能德應(yīng)乎乾,而成萬物化育之功;惟其德方,故能不拂乎正,而順萬物性命之理,此坤之德所以能配天也?!蟮弥鞫谐!?,則申后順得常之義;‘含萬物而化光’,則申‘含弘光大、品物咸亨’之義。”有些新意。

        (二)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朱熹《本義》申《彖傳》之義,曰:“復(fù)明順承天之義”?!冻虃鳌丰尅俺刑熘?,行不違時,贊坤道之順也。”李光地《案語》:“動剛,釋‘元亨’也,氣之發(fā)動而物生也。德方,釋‘利貞’也,形之完就而物成也。柔靜者坤之本體;其剛其方,乃是乾為之主,而坤順之以行止者。故繼之曰‘后得主而有常’,釋‘先迷后得主’也?!锘狻^亨利之間,致養(yǎng)萬物,其功盛大,釋‘西南得朋’也……蓋孔子既以《坤》之元亨利貞,配乾為四德,則所謂西南東北者,即四時也。故用《彖傳》所謂‘含弘光大’者,以切‘西南’,又用所謂‘乃順承天,行地無疆’者,以切‘東北’,欲人知四方四德,初非兩義。此意《彖傳》未及,故于《文言》發(fā)之?!逼湔f《坤·文言》之義補《彖傳》之未講透徹者,是十分準確的,有利于學(xué)人對《坤》卦的深入理解。

        (三)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兑住吩唬郝乃?,堅冰至。蓋言順也。

        這是在解釋《坤》初六爻辭。關(guān)于“履霜堅冰至”的大旨,上文已經(jīng)過很多。此文又在《文言》中出現(xiàn),并明指“蓋言順也”。因此朱熹《本義》曰:“古字‘順’‘慎’通用,案此當作‘慎’”,是可從的。《程傳》釋:“天下之事,未有不由積而成,家之所積者善,則福慶及于子孫;所積不善,則災(zāi)殃流于后世,其大至于弒逆之禍,皆因積累而至,非朝夕所能成也。明者則知漸不可長,小積成大,辨之于早,不使順長。故天下之惡,無由而成,乃知霜冰之戒也。霜而至于冰,小惡而至于大,皆事勢之順長也。”其說把“順事”之理說的很明白。但是尚未把“順”字說透。我上文說過,“坤順”有兩重性,其一是“順天”、“承天而時行”,這是《坤》之主流;其二;《坤》陰性柔,有順隨自身柔性之傾向。隨性之陰,起于微末,不引人注目,故無“防微杜漸”之知者,難以早辨。西漢董仲舒曾說:“積善在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積惡在身,猶火之銷膏,而人不見也?!闭驗椤胺e惡”不易發(fā)現(xiàn),所以春秋時代“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shù)?!闭驗榇呵飼r代有這樣的歷史事實,所以才有《坤·文言》論“陰”的善惡兩重性以及陰之惡性可以導(dǎo)致弒君、弒父的慘禍。要求這個時代的家、國警惕“履霜至堅冰”之戒。此是《文言》再講《坤》初六爻辭之深意。

        (四)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這是在解釋《坤》六二爻辭?!冻虃鳌丰專骸爸毖云湔?,方言其義也。君子主敬,以直其內(nèi);守義,以方其外。敬立而內(nèi)直,義形而外方。義形于外,非在外也;敬義既立,其德盛矣,不期大而大矣。德不孤也。無所用而不周,無所施而不利,孰為疑乎?!笨追f達釋:“君子用‘敬以直內(nèi)’,內(nèi)謂心也,用此恭敬以直內(nèi)心;‘義以方外’者,用此義事以方正外物,言君子法地正直而生萬物,皆得所宜?!薄吨熳诱Z類》曰:“‘敬以直內(nèi)’,是持守工夫;‘義以方外’,是講學(xué)工夫……‘直’是直上直下,胸中無纖毫委曲,‘方’是割截方整之意……是處此事皆合宜,截然區(qū)處得如一物四方在面前,截然不可得而移易之意。”

        唐宋三位名家釋《坤》六二爻辭,從“直、方、大”三德出發(fā),論列《坤》道“直言理正,方言義正,大言盛德不孤”,而且認為大地有心、有思想,能“持守”,能“講學(xué)”,有修養(yǎng),能踐行,完全是一位從人性出發(fā)的圣母形象。只有這樣的“圣母”,才能匹敵那位“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的“大人”,實即“圣人”。在《易》學(xué)中,它們被稱為“乾父、坤母”,也就是“天父、地母”,所以可稱之為中國的“圣父、圣母”。

        (五)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功。

        這是《文言》釋六三爻辭。對于這句話,三國宋衷解釋得很好,曰:“臣子雖有才美,含藏以從其上,不敢有所成名也。地得終天功,臣得終君事,婦得終夫業(yè),故曰‘而代有終也’?!薄冻虃鳌丰專骸盀橄轮?,不居其功。含晦其章美,以從王事,代上以終其事,而不敢有其成功也。猶地道代天終物,而成功則主于天也。妻道亦然?!彼?、程兩學(xué)者皆從《易》“天尊地卑、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婦卑”的理論出發(fā),對此爻的解釋是正確的。這也是中國古代貫徹了幾千年的社會法則。其他說法也都尊此為原則,不贅。

        (六)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兑住吩唬豪?,無咎,無譽。蓋言謹也。

        這是《文言》解《坤》六四爻辭。六四以陰爻居陰位,而四爻又近君,是兇危之爻,故宜隱晦不宜動

        《程傳》釋:“四居上近君,而無相得之義,故為隔絕之象。天地交感則變化萬物,草木蕃盛,君臣相際而道亨。天地閉隔,則萬物不遂,君臣道絕,賢者隱遯。四于閉隔之時,‘括囊’晦藏,則雖無令譽,可得無咎,言當謹自守也?!逼湔f與釋六四爻辭相近。

        宋儒張浚釋:“‘括囊’蓋內(nèi)充其德,待時而有為者也。漢儒乃以‘囊括’為譏,豈不陋哉。陽舒陰閉,故孔子發(fā)天地閉之訓(xùn),夫閉于前而舒于后,生化之功,自是出也?!摇?,庸有害邪?”從“陽舒陰閉”的角度,說今時之“括囊”,乃為來日之有為,這是天地“生化之功”的必然歷程。所以“括囊”之慎,是無害的。其說頗為新穎。

        (七)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fā)于事業(yè),美之至也。

        這是《坤·文言》釋六五爻辭之“黃裳”。朱熹《本義》釋:“黃中,言中德在內(nèi),釋‘黃’字之義也。雖在尊位,而居下體,釋‘裳’字之義也?!涝谄渲小瑥?fù)釋‘黃中’?!畷秤谒闹?,復(fù)釋‘居體’?!薄吨熳诱Z類》又云:“二在下,方是就工夫上說,《文言》云‘不疑其所行’是也。五得尊位,則是就他成就處說。所以云‘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fā)于事業(yè),美之至也’?!彼尾虦Y釋:“‘黃中通理’,釋‘黃’義;‘正位居體’,釋‘裳’義?!S中’,正德在內(nèi)?!ɡ怼?,文無不通,言柔順之德蘊于內(nèi)也?!弧?,居在中之位,‘居體’,居下體而不僭,言柔順之德形于外也。‘美在其中’,‘黃中通理’也;‘暢于四支,發(fā)于事業(yè)’,‘正位居體’也。二、五皆中,二居內(nèi)卦之中,其發(fā)見于外者,不疑其所行而已。五,外卦之中,其施于外,有事業(yè)之可觀。坤道之美,至此極矣。”對于這段話,各家之說紛然,只有朱熹、蔡淵二家之說簡明扼要,故取之以釋,大體上能反映《坤·文言》之意。

        (八)陰疑于陽必戰(zhàn)。為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這是《坤·文言》釋上六爻辭與《象傳》。朱熹《本義》釋:“‘疑’,謂鈞敵而無小大之差也?!独ぁ冯m無陽,然陽未嘗無也。血陰屬,蓋氣陽而血陰也。‘玄黃’,天地之正色,言陰陽皆傷也。以上申《象傳》之意。”其釋“為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認為“《坤》雖無陽,然陽未嘗無也”似不確?!独ぁ芳葹榧冴帲种辽狭?,陰達極盛,當然無陽。《坤》因嫌于無陽,才稱龍與陽戰(zhàn)。蔡淵釋:“十月為純坤之月,六爻皆陰,然生生之理,無頃刻而息……圣人為其純陰而嫌于無陽也,故稱龍以明之?!钡蚱涫軡h代消息卦影響,把坤卦定為“十月”的《坤》則不妥。上文我們說過,《說卦傳》純陰之坤在西南,并非“消息卦”十月之卦?!墩f卦傳》又曰在春分三月,震氣主之,乾坤兩卦各以陰陽元氣交合而產(chǎn)生萬物,并非十月。依《易》理“十月”乃冬季歸藏之時,不生物也。漢象數(shù)學(xué)家不明《乾》《坤》兩卦純陽、純陰之內(nèi)涵十分豐富,不但代表天地,而且可以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中的任何陰陽事情物,怎能事事受到什么時間、地點局限,更不用說是什么“消息卦”了。

        《程傳》釋:“陽大陰小,陰必從陽。陰既盛極,與陽偕矣是疑于陽也。不相從則必戰(zhàn)。卦雖純陰,恐疑無陽,故稱龍見其與陽戰(zhàn)也。于野,進不已而至于外也。盛極而進不已,則戰(zhàn)矣。雖盛極,不離陰類也。而與陽爭,其傷可知,故稱‘血’。陰既盛極,至與陽爭,雖陽不能無傷,故‘其血玄黃’?!S’,天地之色,謂皆傷也?!贝酸屔杂胁缓啠诒举|(zhì)上符合《坤·文言》原義。

        明儒鄭維岳釋《坤·文言》這段話說其頗似孔子《春秋》筆法,他說:“陰與陽交戰(zhàn)也,交戰(zhàn)而獨曰‘龍戰(zhàn)’者,是時陰處其盛,‘嫌于無陽也’,故獨稱‘龍’為戰(zhàn)。若曰:陰犯順而龍戰(zhàn)之云耳,以討陰之義與陽,不許陰為敵也?!奔殞徶?,此《文言》并無類似于“春秋筆法”的含義。太史公司馬遷曾說:“孔氏著《春秋》,隱、桓之間則章,至定、哀之際則微,為其切當世之文而罔褒忌諱之辭”,故有“微言”“隱諱”之說。《周易》乃上古卜筮之書,孔子以義理解之,此“本隱之以顯”耳!并無“切當世之文而罔褒忌諱之辭”,豈能用“春秋筆法”?此無根之論,不可信據(jù)。

        猜你喜歡
        無疆朱熹陰陽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逆風而行,大愛無疆
        “大愛無疆”在這里集結(jié)
        心聲歌刊(2020年3期)2020-08-12 09:37:30
        大愛無疆
        心聲歌刊(2020年3期)2020-08-12 09:37:28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服藥先分陰陽
        武夷山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
        Special Focus(2017年3期)2017-07-03 13:06:23
        法于陰陽
        旅游(2016年12期)2017-05-09 06:51:30
        国产看黄网站又黄又爽又色| 日本高清一道本一区二区| 五月av综合av国产av| 中文字幕熟妇人妻在线视频| 日本少妇被爽到高潮的免费| 美国又粗又长久久性黄大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综合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 在线综合网| 日韩高清av一区二区| 国产日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中文字幕人妻中文| 精品人妻无码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片内射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 国产精品久免费的黄网站| 蜜桃网站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在线视频91九色|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1区2区|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日韩久久av电影| 尤物精品国产亚洲亚洲av麻豆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 亚洲第一大av在线综合|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手机| 国产内射合集颜射| 亚洲高清美女久久av|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不下|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久99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v| 亚洲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 丰满少妇a级毛片| 久久aⅴ无码av免费一区| 狼人综合干伊人网在线观看|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二区三区mba|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蜜桃|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