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佳琦
初得“絕交”之試題,曾揮筆寫下多篇文章,但總覺文作不佳或與題不符,多次更改,難稱心意,一籌莫展。于是不斷查找與“絕交”相關(guān)史實資料,最著名的當屬嵇康那《與山巨源絕交書》,我似乎能透過現(xiàn)代熒光屏,一睹那魏晉風骨。而后有夢為嵇康臨刑前為其兒所作之情景,遂得靈感,寫下嵇康送給嵇紹之信。以下內(nèi)容皆根據(jù)史料所擬。
擬嵇康與嵇紹書吾兒:
吾于獄中已知三千太學生上書請愿免死于吾,吾距死不遠矣。
溯吾平生,絕交哉?非絕交哉?與友絕交呼?與名絕交呼?
山濤之于吾,摯友不可多得。憶往昔,書《與山巨源絕交書》是為明智之舉,否則,難保其不受牽連。常猜山濤讀吾信時之反應,不免一樂。約莫為將信棄于桌上,輕嘆道:“罷,其友多年吾甚識之?!薄杜c山巨源絕交書》實為給司馬氏族看,而只需其與吾二人清楚即可。真肯絕交?掩人耳目耳!吾曾至呂巽《與吾長悌絕交書》,訴其奸淫弟媳后,出爾反爾又告弟不孝,將其弟推入火坑。信中以“古之君子,絕交不出丑言。從此別矣,臨書恨恨”來置尾,此實為絕交信。
名利之于吾,半生與之絕交。為父深知,但凡涉足朝野,絕非入世與出世之選,而是生與死之擇。阮籍兄尚可委曲求全,但吾怎可!吾常言,吾性狹直,為不愧“竹林七賢”之稱,更不敢違“非湯武而薄周禮,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語,不應入仕,更愿入世。濁酒一杯,彈琴一曲,人生愿畢矣。故吾實愿吾兒如吾般縱心無悔,而不希望如吾其他。吾至此,多因有遣外之情,絕羈獨放,遇事便發(fā)。而汝則謹記,名利為身外之物,但不求如吾般與之絕交。吾至此,吾不悔。但空有一顆報國赤子之心,汝應承吾之志,擔國人應擔之任,負士人應負之責。
至多不舍,龍鐘未干。在此復言,山公尚在,汝不孤矣。
父手書
寫罷,方才停筆。我看嵇中散一生,—可謂極其輝煌。他為保全摯友,與友絕交,做出那極具爭議而又富有戲劇色彩的《與山巨源絕交書》;為心中那份清高,與名利絕交,為其英年早逝埋下禍根。而他又至死不悔,只嘆了句“《廣陵散》于今絕矣”。如此本色與個性,才成就了華夏大地上一曲絕響,久久不絕。
閱卷者點評
優(yōu)點
此文文風古樸典雅,構(gòu)思巧妙。作者緊扣“絕交”二字,依據(jù)史實,擬寫了嵇康給兒子嵇紹的書信,敘述了《與山巨源絕交書》和《與吾長悌絕交書》中兩種不同的“絕交”,文章實詞虛詞運用合理,可見作者平日的古文功底。
不足
此文雖文筆甚佳,但在寫作過程中,還是暴露出不少語法錯誤。在此,我們并不提倡在中考考場中用文言文作文,稍有不慎,便會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