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我的老師》這篇文章給我?guī)淼氖且环N獨特的頓悟。在我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里,我崇尚愛默生的名言:“教育乃喚醒靈魂。”換言之,上課不只是教知識點,以便在考試時讓學生因記憶正確而有好成績。從一開始,教育當打磨和啟迪學生的性格,為將來的人生奠定基礎。
就個人而言,我現(xiàn)在才意識到很久以來自己是有偏見的。當我傾向于把自己的大學教授放在學術層面并作為楷模時(我現(xiàn)在的學術道路乃他們所賜這不足為奇),卻低估了早年生活中那些老師對我的影響。從建筑和設施上說,我的小學和中學都沒有高郵的這所學校漂亮和先進。然而回想二三十年前的點點滴滴,我認識到一個好老師、一個有奉獻精神的老師會喚醒學生的靈魂——這個過程不依賴于物質和金錢。
應邀來高郵(這是我第二次到中國的東部)也證明了這一點。對汪曾祺我知之甚少,雖然他有幾部作品被譯成了外語,但和同時代的張愛玲以及當過他老師的沈從文相比,外國讀者對他不大熟悉。浸泡在他的散文和故事里,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好多文字瑰寶值得全球的文學愛好者一讀。在高郵的湖泊和運河邊長大的他,太熟悉那兒的“雙黃鴨蛋”“雪花豆腐”和“揚州炒飯”的味道了。我七十一歲的母親住在英國鄉(xiāng)下,從未到過中國,也沒有學過任何亞洲的烹飪,奇異的是,她卻能時不時做出一盤正宗的“揚州炒飯”。怪不得在汪曾祺的散文里,美食無處不在,且讓人產生共鳴。
我非常感謝能有這樣一個機會來分享我的文字和寫作。我很感謝編輯和評委們頒給我這個獎杯。在這個頒獎儀式上,能與這么多優(yōu)秀的獲獎者們同臺接受獎杯,我感到十分榮幸,并且在他們身上,我也學會了如何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所以我感謝出版行業(yè)幫助過我寫作的每一個人。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汪曾祺的“粉絲”:
大家下午好!
我是對外經(jīng)貿大學外語學院波斯語班的外教,來自伊朗的華家德。首先,我要感謝《美文》雜志為我們提供學習平臺。在張華教授的指導下,我很榮幸地贏得了這個獎項,并在這里發(fā)表獲獎感言。我很激動,也很感謝賈平凹老師創(chuàng)辦的《美文》雜志,為品學兼優(yōu)的寫作者設立這個獎項,對于我們來說,這是對學習熱忱的激勵和鼓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資助我們繼續(xù)研究中國文化。
我懷揣夢想來到汪曾祺的故鄉(xiāng),今天我的夢想終于實現(xiàn)了。我獲獎,首先感謝我的老師張華教授。在張老師精心和耐心的指導下,我獲得了這個獎。我也要感謝《美文》雜志、高郵市政府等組委會成員,因為這個獎項的確減輕了我的家庭負擔。我要用這獎項創(chuàng)造更多的奇跡和精彩,我要好好繼續(xù)研究中國文化,要用知識充實自己,用實踐鍛煉自己,最后回報培育我的學校,以及中國和全社會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
最后,再次感謝你們給我頒發(fā)的獎項,鼓勵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也再次向汪曾祺老師致敬。
謝謝大家!
今天,我很榮幸站在這里發(fā)言。首先,我要感謝所有的評委老師、評審及主辦單位。我是泰國人,并不是職業(yè)作家,寫作是我靈魂棲息的一種方式。我認為我的作品在某種程度上和評委老師得到了共鳴,我的文字算不上精美,可能是因為這些共鳴會被選上。
張華(左)羅賓·吉爾班克(中)王薇(右)
阮福龍(左)胡宗鋒(右)
穆罕默德·謝籽赫(左)劉東風(右)
樊宇皓(左)(右)
晴朗(左)任慧蓮(右)
范文決(左)楊際嵐(右)
這次參加本屆汪曾祺散文獎“我的老師”主題征文,是我第一次以母語以外的文字寫作,也是第一次在中國獲獎。汪曾祺先生是中國作家的標桿,他的文字讓我感到震撼,也讓我更沉迷于寫作。這次出席頒獎典禮非常感動!我寫作《我的老師》,是一篇回憶我的中學英語老師的散文。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除了父母之外,影響最大的就是老師。在泰國,有一句泰語俗話,“老師如船過水無痕”,船把客人送到指定地點,而船本身在水面上又不留一點痕跡。這是一個很偉大的職業(yè),而老師是我們人生的引路人,他們的耐心和付出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所以,我以文字的方式感謝、紀念我曾經(jīng)的老師——我人生的引路人。獲獎是激勵自己創(chuàng)作的動力和新的開始,也希望能夠幫助他人。我一直相信文字有力量,言語間所無法言喻的感動與感謝,文字能替我們傳達出來。文字也有生命,“散文有自己的定義和框架,首先應該是作為語言的藝術作品,其次需要指出的是思想,傳遞一份真誠、傳遞一份感動”。
謝謝大家!
今天,能夠在這里發(fā)表我的感謝詞,我感到非常地榮幸。對于自己的獲獎,我感到非常意外,因為沒有想到自己竟然能夠獲獎,有一種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覺。這一次的獲獎讓我知道了要想成功就要付出。平時,我一直廣泛閱讀各種書籍,做筆記,豐富自己的知識和閱歷,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今天,我站在這里,我就知道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然而,這不僅僅只是我一個人的努力和付出,我還要感謝我的父母、導師、同學,他們一直在背后支持我,正是有了他們的幫助,我才能有這個實力站在這里。我認為參加比賽的每一個人都很棒,都是很有實力的,我只是幸運了一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會更加認真努力、奮發(fā)進取,和大家一起齊頭并進,不辜負父母、師長、同學對我的期望。
謝謝大家!
從聽到獲獎的消息到現(xiàn)在,我每天都開心得不得了。感謝高郵市人民政府,感謝《美文》雜志,感謝汪曾祺學校,感謝我的老師,感謝這些因緣的成就,讓我有機會向各位老師表達知恩和報恩的精神。知恩和報恩是中國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懂得知恩報恩,我們才會更加努力地學習,不斷進步,不斷挖掘、發(fā)揮自己的潛力,為社會、為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
就我自己而言,說到知恩和報恩,我現(xiàn)在能夠站在這個臺上,我要感謝中國政府,因為每年中國政府的教育部接收很多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中國政府為幫助我們留學生提高自己的知識,了解中國文化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
我還想借此機會感謝西北大學的各位領導和老師。今天,我們的院長也在這里。感謝她給了我們非常好的環(huán)境,可以安心學習。特別是任院長,我從心底認為她就是像觀音菩薩一樣的慈母,讓我們這些離開父母、親人的留學生,盡管身在異國他鄉(xiāng),仍然可以感受到溫暖的關懷和情義。
謝謝大家!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埃及的穆罕默德·謝赫,是一名大學的中文教師,學習中文有14年了,對中國和中國文化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站在領獎臺上,對我來說是夢寐以求的榮耀。感謝組委會給了我這個機會,讓我此時此刻能夠表達內心的感動和喜悅。
感謝《美文》雜志選登我的散文《我的精神和靈魂導師》。當我聽到獲獎的消息時,除了興奮和激動,內心深處更是充滿了感激。我們知道,《美文》雜志是賈平凹先生主編的散文刊物,1992年創(chuàng)刊以來,為中國文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設立“汪曾祺散文獎”特別是海外散文獎,也是對“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的一項卓越回應。
我還要感謝高郵市人民政府。高郵市是汪曾祺先生的故鄉(xiāng),這里人文薈萃、詩情畫意,有才子佳人、文人騷客,我仰慕他們,也追隨他們。在這個美麗的地方,我仿佛能聽到宋代詞人秦觀的吟誦:“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蓖粼飨壬诖?,散文的結構追求自然,而不是奇崛,平淡質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但發(fā)人深思;先生的小說充溢著“中國味兒”,來到這里,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人文氣息,我也在想,耳濡目染后,我的文章會更美。
我還要借此機會感謝我的博士指導教師張華教授。我在讀期間,他從不讓我感謝他,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畢業(yè)三年了,今天有這樣一次機會,我一定要把這種感激之情表達出來,謝謝老師!
中國和埃及都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作為致力于要把中國故事帶到阿拉伯國家的埃及人,我深知肩上的責任重大,使命崇高,我將兢兢業(yè)業(yè)做好一個溝通者和傳播者,為中阿文化交流繼續(xù)貢獻智慧和力量。
謝謝大家!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朋友,尊敬的賈平凹老師:
大家好!
我叫薩拉,來自于伊朗。
我能獲得汪曾祺散文獎,并來到美麗的高郵市領取獎項,對我來說,這是我在中國的這十一年里留下來的最美好的回憶之一。那天,當我看到獲獎名單后,腦海里一下子回想到我的學生時代。
薩拉(左)費賓堂(右)
葉海亞(左)陸梅(右)
我想起上高中的時候,那是我最熱愛寫作的日子。我那時是在一所很小的學校,只有幾十個學生上學。那時候,我和姐姐以及一位很好的同學決定為學校做一份雜志,名為“在學校的屋頂下”。雖然我們雜志的讀者不到二十個人,但是我忘不了我們三個人在那份雜志的第一期印出時有多么的激動。如今,《美文》雜志提供的平臺激發(fā)了我對寫作的興趣并給我勇氣,讓我用中文寫出散文。能夠用中文寫出散文一直是我學習中文的一個夢想,而參加這次活動就實現(xiàn)了我的夢想,激勵我繼續(xù)提高中文寫作水平,不斷地寫作。
這次散文獎的主題必定讓我們都深深地思考并尋找對我們影響最大的老師,但正如我在散文中提到的,我的老師不一定是給我親自上過課的老師,不一定是在上課時傳授知識的那些老師。我的老師可能是一本書,可能是一首詩,總而言之,教育我的,讓我成長的,都可以當我的老師。此時此刻,我生活中多了一位激發(fā)我的中文寫作興趣,并讓我提高漢語寫作水平的老師,那就是這次大賽。這個活動不僅讓我對中文寫作產生更多的興趣,而且也使我更多地了解到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作品。這是我學習生涯中發(fā)生的美好的、具有很高價值的一件事情。
我想從心底跟大家說,站在這里的雖然是我,但是讓我能夠有機會站在這個臺上的,是背后很多很多“我的老師”,感謝老師們!
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們每個人都能夠遇見把我們引向完美之路的老師!
謝謝大家!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各位同仁,尊敬的賈老師: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要感謝《美文》雜志為我們提供這么好的平臺。
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能夠來到汪曾祺故里——美麗的高郵市領取這個獎項,這是對我這位學習和研究中國語言文學者的最大肯定和褒獎,也更加堅定了我繼續(xù)從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信念!
我叫葉海亞,來自和中國一樣的文明古國——埃及,目前是北京語言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的博士生。除了學生的身份外,我還參與了很多中國當代作家著作的翻譯工作,主要是把中國當代文學作品譯成阿拉伯語,介紹給阿拉伯世界。
我的專業(yè)和工作讓我對中國文學和中國作家有一定的了解,其中也包括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的汪曾祺老師。他的很多關于語言和創(chuàng)作的名句,在學習過程中都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讓我體悟到了中華語言和文化之美。例如:
“一個作家要養(yǎng)成一種習慣,時時觀察生活,并把自己的印象用清晰的、明確的語言表達出來?!?/p>
“一個作家的風格總得走在時尚前面一點,他的風格才有可能轉而成為時尚。追隨時尚的作家,就會為時尚所拋棄?!?/p>
“我認為一篇小說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創(chuàng)作的。作者寫了,讀者讀了,創(chuàng)作過程才算完成。作者不能什么都知道,都寫盡了。要留出余地,讓讀者去捉摸,去思索,去補充?!钡鹊?。
雖然汪曾祺先生離開我們20多年了,但他的人、他的文被人們不斷提及。他為人為文,向真向善,詩情畫意卻不矯情,他的文字中總是流淌著對生活默默的溫情,打動人心,因為他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正如賈平凹老師所說的:汪曾祺先生“是一文狐,修煉成老精”。
看到《美文》雜志汪曾祺“我的老師”散文征文活動信息的時候,我腦子里馬上就決定要寫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我的父親。曾經(jīng)也想過寫關于父親的隨筆錄,但因為沒有具體的想法,也不知道從哪里開始,所以我一直沒動筆。這次把父親寫成人生中第一位老師的主題給予了我很多感悟和想法,也勾起了我很多兒時的回憶。最后,我以真情實感沒有任何文法修飾地把父親在我人生中給我留下的一些零零碎碎的記憶寫下來。我相信讀完此文章的人,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讀者,會有和我一樣的感受,或多或少會覺得好像是寫自己的父親一樣。后來我很驚訝地發(fā)現(xiàn),汪曾祺老師也曾經(jīng)寫過名為《我的父親》的文章,在文章中,他論述了父親的性格特點和才華,以及他的父親對他本人的影響。
我曾經(jīng)幾次獲過獎勵和表彰,但大部分是和我從事的翻譯工作有關的獎項。這次因直接用中文寫散文而獲獎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驚喜之余,我頓悟了在翻譯過程中,包括汪曾祺先生在內的中國作家對我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幫助,在此,我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此外,我還要鄭重感謝我的老師張華教授,他第一時間把大賽信息發(fā)給我們,并特意囑咐我們說:“希望這次大賽能更多地激勵和鼓舞我們成為中外文學美好交流的使者?!?/p>
最后,再次感謝組委會將這么重要的獎項頒發(fā)給我,激勵我繼續(xù)前進。也再次向汪曾祺先生致敬,期待在他的精神感召下,能夠有更多優(yōu)秀的中外作者投身到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學習與傳播中來。
謝謝大家!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親愛的朋友們:
穆罕默德·謝赫(左)薩拉(右)
汪政(左)納莉(右)
大家好!我是一名來自伊朗的留學生,名字叫納莉。很榮幸自己獲得了這個獎項,并在此發(fā)表獲獎感言。在這里,我有很多人要感謝。
感謝我的父母一直以來給我的支持與關懷;感謝指導老師對我的辛勤指導;感謝各位評委老師,更要感謝《美文》雜志和汪曾祺先生的故鄉(xiāng)給我這個機會參加散文大賽。
在此,我還要特別感謝我的高中老師——科瑪妮女士。可以說是因為她,我才獲得了這個獎項。她的勇敢、堅毅的精神如春風化雨,滋潤著我的靈魂,她的毅力和態(tài)度一直影響著我,讓我能克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像傷口的膏藥一樣,撫慰著我的靈魂??催^我的散文的人應該知道科瑪妮老師的故事。在我看來,當她的大多數(shù)親人相繼離世時,能幫助她度過這些生命中最艱苦歲月的,只有她背后那種神圣的力量和信仰。她的耐心和毅力讓我領悟到,這個世界上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無論好壞,都是有原因的,都是為了幫助人類提高自身的人格意識與人格水平。當我目睹最親密的朋友逝世的時候,我才真正深刻地認識到這個人生哲理。知名心理學家榮格說過,在我們這個時代,數(shù)以百萬計的人失去了自己對任何宗教的信仰,在人們生活順利,沒有任何問題時,這種損失往往是體察不到的,是不明顯的;但是,只有當人們遇到痛苦時,才會去尋求一種救贖的方式,才會深入思考人生的意義和生活中發(fā)生的那些令人震驚與痛苦的事件。死亡往往是促使這種思想出現(xiàn)的強大動力。
科瑪妮老師的故事教會了我們要從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挫折中汲取經(jīng)驗,并向生活本身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始終為國家的進步而不斷努力,要意志堅強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這樣才可以建立起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汪曾祺先生雖然也離開了我們,但他留給我們非常豐富的精神遺產,向汪曾祺先生致敬!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