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全華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江西 撫州 344000)
輸尿管結石在臨床發(fā)生率較高,一般需進行手術治療。但不同手術之間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等均存在一定的差異,本研究觀察比較了體外沖擊波和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輸尿管結石患者9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32~72歲,平均(46.24±2.61)歲。對照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33~72歲,平均(46.46±2.4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對照組進行體外沖擊波治療,俯臥或仰臥,B超明確碎石情況,根據患者情況調節(jié)沖擊量和電壓。觀察組行體外沖擊波+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治療。在對照組基礎上,用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治療。麻醉方式為硬膜外麻醉+腰麻,選擇膀胱結石位,將輸尿管鏡經尿道置入膀胱,并將導絲從輸尿管口置入,沿著導絲將輸尿管推入,注意動作輕緩,在發(fā)現結石后將其粉碎至低于2mm,較大的結石用取石鉗取出,在輸尿管鏡下檢查,無結石后置入雙J管引流,術后復查結石殘留情況,根據患者情況決定雙J管拔除時間。
比較兩組輸尿管結石治療效果;術后抗生素總使用時間、術后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手術前后患者視覺模擬評分(范圍0~10分,分值越高則疼痛水平越高[1])、SF-36評分(范圍0~100分,分值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2]);并發(fā)癥。顯效:輸尿管結石完全清除,癥狀消失;有效:輸尿管結石基本清除,疼痛減輕;無效:不滿足以上標準。輸尿管結石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有效百分率之和[3]。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達100.00%,對照組為77.78%,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好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手術前,兩組視覺模擬評分、SF-36評分相近(P>0.05);手術后,觀察組視覺模擬評分、SF-36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如表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視覺模擬評分、SF-36評分比較
觀察組術后抗生素總使用時間、術后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抗生素總使用時間、術后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比較
觀察組發(fā)生肉眼血尿1例、切口感染2例、腰痛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89%(4/45)。對照組發(fā)生肉眼血尿4例、切口感染5例、腰痛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4.44%(11/4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傳統(tǒng)治療輸尿管結石一般用體外沖擊波碎石,有手術簡單、術后基本無需住院等優(yōu)勢,但容易復發(fā)需再次治療,給患者帶來痛苦[4]。在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同時聯合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治療,可利用氣體脈沖式沖擊將結石擊碎而將其沖出體外,熱能低,對輸尿管黏膜損害輕,適用性高,碎石效果好,且可反復碎石,提高碎石效果[5~7]。
本研究中,對照組進行體外沖擊波治療,觀察組行體外沖擊波+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輸尿管結石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抗生素總使用時間、術后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手術前兩組視覺模擬評分、SF-36評分相近(P>0.05),手術后觀察組視覺模擬評分、SF-36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少于對照組(P<0.05)。輸尿管結石患者行單純體外沖擊波聯合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療效確切,可更徹底清除結石,減少并發(fā)癥,減輕患者疼痛,促進患者生存質量改善,減少術后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