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大維,劉 嘉,汪 浩,朱 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江蘇南京210016)
鈦鋁金屬間化合物具有密度低、強度比高、在高溫下的力學性能優(yōu)異等優(yōu)點,被認為是替代高溫合金的理想材料,已在航空發(fā)動機葉片等關鍵零部件中獲得了重要應用[1]。相較于鎳基高溫合金,其優(yōu)勢在于以下方面:首先,鈦鋁金屬間化合物具有較高的彈性模量,能使結構件承擔更高振頻的振動;其次,鈦鋁金屬間化合物在高溫下具有良好的抗蠕變性能,能在高溫環(huán)境下長時間工作;最后,鈦鋁金屬間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氫性,能提高結構件在高氫環(huán)境中工作的安全性[2]。
在各個牌號的鈦鋁金屬間化合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是TiAl 4822材料。GE公司選用該材料制造了GEnx航空發(fā)動機第6級和第7級低壓渦輪葉片,這是鈦鋁金屬間化合物首次成功應用于航空發(fā)動機中,被譽為航空發(fā)動機材料領域轟動性的進展[3]。然而,TiAl 4822材料的室溫塑性高,在其切削加工中刀具磨損嚴重且加工表面易出現(xiàn)微裂紋和崩邊,機械加工該材料極其困難。電解加工是基于陽極電化學溶解反應實現(xiàn)材料去除的特種加工技術,加工時不受工件材料硬度和塑性的限制,具有效率高、表面質(zhì)量好、工具無損耗等優(yōu)點,特別適合加工鈦鋁金屬間化合物。電解加工技術已逐步成為鈦鋁金屬間化合物零部件生產(chǎn)的一項重要加工技術。
針對鈦鋁金屬間化合物電解加工技術,國內(nèi)外研究者開展了許多研究。Klocke等[5]研究對比了多種TiAl間金屬化合物與鈦合金的電化學加工特性,發(fā)現(xiàn)TiAl間金屬化合物電解加工的效率優(yōu)于鈦合金。Clifton 等[6]研究了 γ-TiAl在 Cl-和 ClO-電解液中的加工特性,研究表明電解液和電解加工參數(shù)對TiAl間金屬化合物的加工效果起決定性作用。劉嘉等[7]研究了TiAl金屬間化合物在脈沖電解下的加工特性,分析了加工參數(shù)對MRV和表面質(zhì)量的影響,并優(yōu)化加工工藝參數(shù)取得較好的加工表面質(zhì)量。Memarbash等[8]研究了TiAl間金屬化合物在不同酸性電解液下的電化學特性,研究表明TiAl間金屬化合物表面的氧化物是一種N型半導體。Heakal等[9]比較了TiAl金屬間化合物和鈦合金在Cl-和N3-溶液中的電化學特性,研究表明TiAl金屬間化合物和鈦合金在N3-溶液中的加工效率更高。
上述針對TiAl金屬間化合物電解加工的研究均基于穩(wěn)恒直流的加工條件。目前,國內(nèi)外對脈沖電流條件下的TiAl金屬間化合物的加工特性研究還較缺乏。為了掌握TiAl金屬間化合物脈沖電解加工特性,本文以TiAl 4822材料為研究對象,以加工電壓、工具進給速度、電解液溫度、占空比和脈沖頻率等參數(shù)設計了正交試驗,以加工工件單位時間內(nèi)材料蝕除體積速率和表面粗糙度作為評價指標,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加工結果進行評價,以期獲得最優(yōu)工藝參數(shù)組合。
在電解加工實驗中,加工平衡間隙是設計陰極與預測工件形狀的重要依據(jù)[10]。脈沖電解加工的加工間隙為:
式中:η為電流效率;UR為電解液中的壓降;κ為電解液電導率;v為進給速率。
其中,電流效率與加工電壓有關,而脈沖電源中的電壓需考慮占空比與頻率,且電解液的電導率與電解液溫度有關。因此,本文以加工電壓、工具進給速度、電解液溫度、脈沖占空比和脈沖頻率等作為試驗參數(shù),每個因素分別選取五個水平設計了L25(55)正交試驗,正交試驗的因素與水平見表1。電解液采用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NaCl溶液。
表1 因素水平表
TiAl 4822參數(shù)優(yōu)化試驗在自行研制的電解加工機床上進行(圖1a),采用的脈沖電源(圖1b)可實現(xiàn)最大峰值電壓40 V、最大峰值電流8000 A、最高脈沖頻率2 kHz的加工電能輸出。
圖1 電解加工機床
試驗采用的TiAl 4822工件毛坯見圖2a,其高度為5 mm、底面(即定位面)尺寸為20 mm×10 mm、加工尺寸為15 mm×10 mm。夾具實物和夾具模型分別見圖2b和圖2c,夾具體采用上下分型式設計,包括上座、下座和工件定位座;上、下座用銷釘定位安裝并通過螺釘緊密貼合形成電解加工區(qū)域;定位座安裝在下座上,為工件提供定位、夾緊功能。工具電極見圖2d,電極可拆卸,以便在電解加工出現(xiàn)短路燒傷情況后更換。
電解液的流動方式對電解加工穩(wěn)定性和加工精度具有重要的影響,本試驗采用電解液流動形式為側流式,電解液從夾具的進液口流入,經(jīng)由上下分型座組成的流道進入加工區(qū)域,最終由出液口流出。電解加工流道示意圖見圖3。
在試驗過程中,需在相同的工藝參數(shù)條件下加工至平衡狀態(tài),可通過極間間隙測量、確定該參數(shù)下的平衡間隙,并以測得的平衡間隙為初始間隙進行加工,確保加工盡快進入平衡狀態(tài);當加工出現(xiàn)短路時,更換新的陰極頭,并增加初始加工間隙;若再次出現(xiàn)短路,則認為該試驗參數(shù)不適合加工。
圖2 電解加工試驗夾具
圖3 電解加工流場示意圖
選擇的試驗指標為MRV和SR。其中,MRV是指在加工面積為15 mm×10 mm的情況下,單位時間內(nèi)蝕除材料體積速率,mm3/min;SR為表面粗糙度,μm。測量時,選取工件的五個不同位置測量五次后,取平均值以保證測量的正確性和穩(wěn)定性。加工后的樣件見圖4,檢測結果見表2。
圖4 加工樣件
表2 正交試驗檢測結果
根據(jù)離散結果,一般很難分析各因素與實驗結果之間的關系,因此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進行分析。AHP法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結合的分析方法。采用AHP法進行決策分析時,可將一個由眾多因素構成的相互關聯(lián)復雜系統(tǒng)從不同角度進行評價,且每個角度的評價相互獨立,根據(jù)決策目標建立遞階層次結構,得到之間優(yōu)劣關系與強度關系,可較為客觀地為試驗給出各影響因素的權值[11]。
采用AHP分析方法分析試驗數(shù)據(jù),首先將問題條理化、層次化,構造出一個有層次的結構模型。這些層次可分為三類:最高層(目的層)、中間層(準則層)和最底層(方案層)。根據(jù)試驗內(nèi)容建立的遞階層次結構模型見圖5。
圖5 遞階層次結構模型
根據(jù)表2所示的數(shù)據(jù),為了方便后文進行權值計算,給出如下的矩陣定義:
(1)定義1:試驗考察指標層矩陣。如果正交實驗中有n個因素,每個因素有m個水平,因素Ai的第j水平下的實驗數(shù)據(jù)的均值為Kij,并稱Kij為因素Ai的第j水平對試驗的影響效應,并建立試驗考察指標層矩陣[12]為:
(2)定義2:因素層矩陣。 令:
則構建因素層矩陣為:
(3)定義3:水平層矩陣。正交試驗中因素Ai的極差為:
Si是A1因素的極差占所有因素的極差總和的比 ,則構建水平層矩陣為:
(4)定義4:影響試驗指標值權矩陣,有:
則構建指標值權矩陣為:
其中:
式中:K11T1為因素A1第一水平的指標值占A1所有水平的指標值總和的比值。二者乘積的數(shù)值不僅能反映因素A1第一水平對指標值的影響程度,也能反映因素A1極差的大小,其他因素和水平也是如此。
通過計算可得出各因素水平對試驗結果考察指標影響的權重,根據(jù)權重能得出最優(yōu)方案及影響因素的主次順序[12]。
對于MRV而言,其值越高,電解加工效率就越高。因此,對于MRV的試驗考察指標層矩陣采用Mij=Kij。就SR來說,其值越低,加工表面質(zhì)量就越好。因此,對于SR的試驗考察指標層矩陣采用Mij=1/Kij。
通過式(2)~式(10)的計算,可得出如表 3 所示的各因素對于SR、MRV的權重。由表4所示的各正交試驗的權重可見,第24組試驗在所有正交試驗中具有最高的權重(0.29955),即第24組試驗參數(shù)加工所得的工件與試驗結果的期望值最接近。由表2可知,第24組試驗參數(shù)組合為A5B4C3D2E1。
表3 各因素的權重
然而,五因素五水平的試驗共有55種參數(shù)組合,而正交試驗只是這55種參數(shù)組合中的25組,在其余試驗組中可能存在權重高于0.29955(即A5B4C3D2E1)的參數(shù)組合,因此有必要計算分析單因素對試驗權重的影響。
表4 各正交實驗的權重
通過計算可得各加工參數(shù)的每一個水平的權重,計算公式為:
由圖6可見,A5B3C2D2E5是最優(yōu)的試驗加工參數(shù)組合。在正交試驗的五個因素中,進給速度的權值最大、加工電壓的權值最小,因此,進給速度是影響TiAl 4822加工的主要因素,而加工電壓對于TiAl 4822加工的影響較小。
圖6 各加工參數(shù)的每一水平的權重
理論分析出的優(yōu)化組合A5B3C2D2E5并非25組正交試驗中的一組。優(yōu)化的參數(shù)組合為:電壓35 V、進給速度1.4 mm/min、電解液溫度30℃、電源占空比30%、電源頻率0.6 kHz。在保持其他加工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電解加工工藝參數(shù)調(diào)整為綜合多項工藝指標的最優(yōu)參數(shù)組合進行驗證,并對試驗進行檢測,測得的工件表面粗糙度為1.11 μm,比第24組試驗的1.33 μm降低了16.5%;測得的MRV值為215.3 mm3/min,比第24組試驗的181.5 mm3/min提升了18.6%。
圖7是最優(yōu)工藝參數(shù)組合加工的工件與第24組試驗參數(shù)組合加工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對比曲線??梢姡瑑?yōu)化參數(shù)加工所得試件的形貌平整性優(yōu)于第24組參數(shù)加工所得的試件。
圖7 電鏡掃描工件形貌對比
上文針對正交試驗的分析表明,進給速度對TiAl 4822電解加工影響較大,加工電壓對電解加工影響較小。為進一步探究TiAl 4822電解加工工藝,針對加工電壓和進給速度設計了單因素試驗。試驗參數(shù)見表5,其標準加工參數(shù)見表6。單因素試驗指標為SR和MRV,試驗結果分別見圖8和圖9。通過試驗驗證了AHP分析結果,隨著進給速度的變化,SR與MRV也會發(fā)生較大變化,而加工電壓的變化對于SR和MRV影響較小。由圖8、圖9可知,隨著進給速度的提高,平衡加工間隙減少,電流密度增大,工件表面加工質(zhì)量得到提升,且MRV增大。加工電壓對于電解加工影響較小,隨著加工電壓的增大,SR有下降趨勢,而MRV有增加趨勢。
表5 單因素試驗參數(shù)
表6 單因素試驗標準加工參數(shù)
圖8 加工參數(shù)對于SR的影響
圖9 加工參數(shù)對于MRV的影響
本文通過對TiAl 4822的脈沖電解加工工藝參數(shù)的優(yōu)化試驗研究,設計了基于加工電壓、進給速度、電解液溫度、電源占空比及電源頻率五因素的正交試驗,通過AHP法分析得到TiAl 4822在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NaCl電解液溶液條件下的最優(yōu)脈沖電解加工參數(shù)組合,具體為:電壓35 V、進給速度1.4 mm/min、電解液溫度30℃、電源占空比30%、電源頻率0.6 kHz,并在此工藝參數(shù)下開展了驗證試驗,制備出了MRV為215.3 mm3/min和表面粗糙度為1.11 μm的TiAl 4822加工試件,并通過單因素試驗針對進給速度和加工電壓進行探究,表明進給速度對電解加工影響較大,驗證了AHP分析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