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 曾麗蓉 何錫嘉 婁琴
[摘 要]文章在團體輔導相關理論的指導下,對新生班級團體輔導及其效果進行了探索,通過對不同專業(yè)40名學生課后反饋的分析發(fā)現(xiàn),班級團體輔導能在適應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團隊意識、改善自我認知、提升交往技能及正確對待生命方面給新生提供幫助,是開展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徑,將此教學方式與醫(yī)學專業(yè)特點相結合,開展脫敏訓練、抗壓訓練及特殊場景應對訓練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可在現(xiàn)有班級團體輔導的經驗上探索其可行途徑。
[關鍵詞]團體輔導;心理健康;新生心理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56(2018)06-0060-04
通過多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傳工作,能夠有效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提升,培養(yǎng)較好的自我心理覺察和調適能力。在已有的研究中可知,了解大學新生心理情況的途徑是多樣化的。第一,心理普查。這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基本情況的重要途徑,便于及時的篩查出心理危機干預的潛在工作對象,在工作中可以“先行一步”。第二,將心理普查與投射測驗相結合。交叉比對兩者結果,更進一步對學生的潛意識層面進行評估,提高普查的信度和效度[1]。但是,由于采用自陳式問卷和統(tǒng)一施測的形式,心理普查的主觀性和時效性受到了諸多質疑,學生在參與測量時的狀態(tài)并不具備完全的代表性。并且,新生心理問題的表現(xiàn)是多方面的,學習適應、生活適應、人際關系處理等問題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霸趲椭切┯蓄愃茊栴}和困擾的人時,團體輔導是一種經濟而有效的方法”,因此,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新生團體輔導活動,是了解其心理情況的又一途徑,也是幫助學生在觀察體驗中獲得心理成長的重要方式。
一、新生班級團體輔導的應用實踐
(一)班級團體輔導應用的背景
團體輔導最早嘗試運用于臨床治療,將同一類型的患者聚集起來共同討論如何應對病痛,互相幫助和扶持。團體心理輔導的作用被發(fā)掘后,通過不斷地實踐檢驗和發(fā)展完善,被廣泛地應用于幫助提高和完善正常人[2]。班級團體輔導的核心作用在于預防并解決學生發(fā)展中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潛能[3]。其基本特征為:輔導對象是班級,輔導方式是有主題的、團體成員普遍參與的集體活動,輔導目標是促進認知、情感和行為的完善,緩解心理問題。
在醫(yī)學院校中,新生班級團體輔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醫(yī)學生具有大學生的一般特征,同時也因專業(yè)的特殊性而具有其自身特點:學習時間長、課程壓力大、學習內容復雜等問題的存在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為此,我們在廣西醫(yī)科大學2017級新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團體輔導課的次數(shù)增加到3次,授課團隊以心理教師為主、班主任(輔導員)為輔,團體輔導課的主題依據(jù)開展的時間和新生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有所側重。
(二)班級團體輔導應用的方法
1.實施對象:2017級新生班級。
2.內容設計:三次主題團體輔導,每次均設計3~4個活動單元,具體內容設計如表1所示。
二、新生班級團體輔導應用的效果
3次團體輔導結束后,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臨床醫(yī)學專業(yè)、預防醫(yī)學專業(yè)、人文社工專業(yè)等不同專業(yè)的40名學生的課程反饋作編碼分析。結果表明,學生在具體的描述語句中體現(xiàn)了在對自我、對溝通、對生命、對集體等多個方面的更為明確的態(tài)度。
三、新生班級團體輔導應用的深入思考
在以上分析中可知,班級團體輔導對新生在自我認識、溝通交往、適應能力以及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上起到了積極引導作用,對解決大學生中較為常見的適應問題、人際關系問題都有很好的輔助作用。該方法充分利用團體的資源,讓每一個成員在活動中能夠較為充分地觀察他人,探索自我,在互動中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進行調整。對于醫(yī)學生來說,繁重的學習任務、激烈的競爭壓力和特殊的學習內容讓他們需要具備更為強大的心理素質。有研究認為,大學生極端心理危機的干預必須通過教育來完成,要改變以病理心理為基礎的觀念,向以生命成長為主要價值取向轉變[4]。在醫(yī)學院校的新生團體輔導中可以嘗試更多有針對性的訓練方式,全方位地幫助醫(yī)學生提高心理素質,緩解不良情緒,避免心理危機的產生。
(一)新生班級團體輔導與脫敏訓練
系統(tǒng)脫敏訓練主要是引導求助者緩慢的進入到導致自己產生焦慮或恐懼情緒的情景,用心理放松訓練來對抗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恐懼或焦慮的目的。通過對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的觀察和咨詢記錄可以了解到,暈血或在直接面對人體時產生恐懼、焦慮,從而引發(fā)一系列身心反映的個案并不少,可以嘗試將脫敏訓練應用于緩解這類問題。為保證效果,可以按照引起焦慮或恐懼場景的不同,將班級分為若干小組進行,每組6~8名同學。首先要創(chuàng)造輕松的氛圍,借助虛擬場景技術,讓具有同一類型情緒問題的學生置身于能夠引起焦慮或恐懼的虛擬場景中,按照程度不同從低到高逐漸呈現(xiàn)刺激,配合放松訓練使來訪者全身放松來對抗焦慮直至消除焦慮。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組中同學們的問題是具有同質性的,也可以借助這一團體,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更好利用配合式的放松訓練、互幫互助來緩解焦慮。
(二)新生班級團體輔導與抗壓訓練
醫(yī)學生的多重壓力首先是來自學業(yè),由于擔心不能夠達到學習目標或不能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而導致的考前焦慮現(xiàn)象較為普遍;其次是來自就業(yè),醫(yī)學專業(yè)的獨特性決定了學生就業(yè)方向較為特殊且單一,目前的就業(yè)形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醫(yī)學生的心理負擔。因此,醫(yī)學生需要系統(tǒng)的抗壓訓練來鍛煉這一方面的能力。對于新生來說,如何幫助他們在考前焦慮和職業(yè)規(guī)劃焦慮出現(xiàn)時能夠緩解緊張情緒,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在新生班級團體輔導中加入“抗壓訓練”,利用團體的力量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壓力,借助朋輩交際促進學生之間信息流動,互相交流應對壓力的方法,尤其是在備考期間,幫助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應對壓力。
(三)新生班級團體輔導與特殊場景應對訓練
醫(yī)學生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要面臨諸多的特殊場景,需要學習在面對患有傳染疾病的患者、在緊急救助等情況下如何調整情緒。可在新生班級團體輔導中有采取模擬場景的形式,增強醫(yī)學生在面臨特殊場景時的心理素質,采取分組演示模擬場景的教學方法:一是廣泛征集醫(yī)學生可能面臨的特殊場景,將其擴展成為獨立的、可模擬的場景,在團體輔導的過程中進行演示,學生互相觀摩提問;二是要在引導學生分享討論時側重于心理、情緒問題的解決;三是教師要適時的總結,讓學生有切實的收獲。
[參考文獻]
[1]張燕.房樹人投射測驗在新生心理普查中的應用價值[J].思想理論教育,2010(5).
[2]戩煥啟.班級團體輔導影響大學新生學校適應的實驗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5.
[3]陳正學,歐陽晶晶.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研究[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4]和娟,楊玲枝.俞世偉.團體輔導對大學生極端心理危機事件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