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美,顏有明,陳桂榮,陳木蘭,游 靖
(1.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站,福建建陽354200;2.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qū)土壤肥料技術推廣站,福建建陽354200;3.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qū)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福建建陽354200)
水稻是福建省的重要糧食作物之一,播種面積和總產分別占78%和80%[1]。南平市建陽區(qū)水稻種植面積達3萬hm2,是福建省重要商品糧基地市,全國主要商品糧基地縣之一[2],其生態(tài)條件和稻作類型能代表福建省水稻主產區(qū)的特點,因此對如何選擇適應性強的水稻品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篩選、鑒定適合建陽區(qū)種植的雜交水稻品種,促進建陽區(qū)雜交水稻新品種的推廣,確保水稻生產穩(wěn)定發(fā)展,增加糧食產量,保證糧食安全。2017年從省內外科研單位引進6個雜交中稻新品種,在南平市建陽區(qū)崇雒鄉(xiāng)進行不同水稻品種品比試驗,以期為農戶選擇適應當地栽培的優(yōu)良水稻品種提供依據。
試驗時間為2017年5—9月,試驗點選擇在南平市建陽區(qū)崇雒鄉(xiāng),海拔190 m,光照與水源充足,田間排灌性能良好。試驗田面積350 m2,試驗田為冬閑田,土壤肥力中等,整個試驗過程執(zhí)行正常田間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
試驗品種:選擇建陽區(qū)主栽品種甬優(yōu)9號,甬優(yōu)1540,深兩優(yōu)5814,廣兩優(yōu)676,中浙優(yōu)8號,以Ⅱ優(yōu)3301為對照。
試驗設計:6個品種采取隨機區(qū)組設計,重復3次,共18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13.34 m2,株行距20.0 cm×26.7 cm,每小區(qū)插植水稻秧苗250蔸,四周設保護行,保護行不少于4行,栽插小區(qū)內對應品種。
栽培管理:秧田采取濕潤育秧方式,5月16日浸種,5月19日播種,6月13日移栽。田間水肥管理根據水稻不同生長時期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量、田塊土壤肥力等確定施肥量[3]。移栽前試驗田每667m2施過磷酸鈣30 kg、尿素20 kg、復合肥20 kg作為基肥;同時,為保證試驗數據準確,減少誤差,采用標準劃行器劃行規(guī)格插秧。移栽后,于6月20日每667m2追施尿素15 kg、復合肥20 kg、氯化鉀5 kg;7月5日第2次追肥,每667m2施尿素5 kg、復合肥15 kg、氯化鉀10 kg;同時要適時曬田,曬到泥不陷腳且開裂,潤水再曬到拔節(jié),可以控制無效分蘗,促進根系下扎和壯稈健株[4]。田間采取干濕交替管理;田間病蟲害按發(fā)病情況進行及時防治,保證試驗不受病蟲害影響;成熟后各小區(qū)分別實割測產稱重,同時取樣進行室內考種,考察各品種農藝性狀。
從表1可以看出,參試的6個新品種中,對照Ⅱ優(yōu)3301全生育期為143 d。全生育期最長的是廣兩優(yōu)676為147 d,比對照Ⅱ優(yōu)3301長4 d;甬優(yōu)9號、甬優(yōu)1540、深兩優(yōu)5814、中浙優(yōu)10號的全生育期比對照Ⅱ優(yōu)3301都短,全生育期最短的甬優(yōu)1540為131 d。這5個品種熟期轉色都好,整齊度齊,均適宜建陽區(qū)種植。
表1 參試水稻品種的全生育期表現(xiàn)
根據結果(表2)來看,在6個參試水稻品種中,有效穗數最多的是深兩優(yōu)5814,每667m2為18.1萬,最少的則是中浙優(yōu)10號,每667m2為15.9萬;每穗總粒數和每穗實粒數最多的均為甬優(yōu)1540,分別為207.8粒和183.6粒,最少的均為深兩優(yōu)5814,分別為140.7粒和128.8粒;結實率最高的是甬優(yōu)1540,為89.72%,結實率最低的是深兩優(yōu)5814,為81.58%;千粒重最大的是廣兩優(yōu)676,為31.5 g,最小的是甬優(yōu)9號,為23.6 g。
根據測產結果表明(表3),參試6個供試品種在產量上表現(xiàn)有明顯差異。實測每667m2產量最高的水稻品種是甬優(yōu)1540,為612.50 kg,產量最低的是深兩優(yōu)5814,為564.50 kg,兩者相差48 kg,差異達顯著水平。產量最高的甬優(yōu)1540,比對照Ⅱ優(yōu)3301增產2.85%,但增產不顯著,產量最低的深兩優(yōu)5814,比對照Ⅱ優(yōu)3301減產5.21%,減產未達顯著水平。產量居第2、3位的分別是廣兩優(yōu)676、甬優(yōu)9號,每667m2產量分別為604.00 kg、599.50 kg,比對照Ⅱ優(yōu)3301分別增產1.43%、0.68%,增產也未達顯著水平。中浙優(yōu)10號實收產量比對照Ⅱ優(yōu)3301也有減產,比對照減產3.86%,減產未 達顯著水平。
表2 參試水稻品種的主要農藝性狀比較
表3 參試水稻品種產量結果比較
目前,建陽區(qū)市場上銷售的雜交中稻種子多、亂、雜,種植戶在購買種子時較難選適宜品種。不同雜交中稻品種在相同或不同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下的生長發(fā)育和產量都會存在較大的差異,這是水稻品種自身的遺傳差異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根據試驗結果分析表明,6個供試水稻品種在建陽區(qū)都能作中稻種植,但應根據品種生育期、特征特性和產量的綜合表現(xiàn),選擇適宜品種。
從生育期、農藝性狀、產量和適應性來看,綜合表現(xiàn)最好的為甬優(yōu)1540,其產量高,分蘗力較強,植株較矮,穗著粒密、穗粒多、結實率高且生育期較短,可以在建陽區(qū)作為中稻主導品種大力推廣。甬優(yōu)9號產量與對照Ⅱ優(yōu)3301相當,綜合表現(xiàn)較優(yōu),生育期較早熟,植株較高,分蘗力較強,穗粒結構協(xié)調,是一個適宜建陽區(qū)推廣種植的中稻品種。
廣兩優(yōu)676產量較高,分蘗力較強,穗大粒多、千粒重大,是一個較適宜建陽區(qū)推廣種植的品種,但廣兩優(yōu)676植株偏高,在栽培上應注意控制氮肥施用量,尤其是中后期應盡量不施或少施氮肥,且耐高溫能力稍差(結實率82.50%),在栽培上應注意合理播種、控制好播種期,盡量避免在孕穗期特別是減數分裂期遭遇高溫天氣。
深兩優(yōu)5814與中浙優(yōu)10號已在建陽區(qū)推廣種植多年,品種出現(xiàn)退化、減產現(xiàn)象,除中浙優(yōu)10號植株偏高,其余性狀綜合表現(xiàn)較優(yōu),這2個品種可以在建陽區(qū)適當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