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潔 張小偉 安麗勤 馬 艷
分娩是女性生命中的重要經歷,對初產婦更是一次重大應激事件[1]。為促進自然分娩,改善分娩結局需要對產婦實施相應的健康教育和護理措施。循證護理是指應用最新的護理理論及證據,結合護理實踐經驗和護理對象及其家屬的意愿,為其制定最合適的護理措施[2]。為進一步促進初產婦分娩產程順利,改善分娩結局,讓產婦有更好的體驗,我院開展循證護理模式,探討其對初產婦自然分娩率、產程、產后出血以及滿意度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匯報如下: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住院待產的初產婦,①入選標準為:初產婦且年齡<35周歲;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可正常溝通。②排除標準:經產婦;患有影響這次溝通的相關疾病;有胎盤早剝等并發(fā)癥;伴有其他可能影響妊娠的嚴重并發(fā)癥。根據產婦入院的先后順序,采用隨機數字表進行隨機分組,干預組161例,對照組163例。干預組平均年齡為(25.9±3.67)歲,平均孕周為(38.2±1.54)周,均為單胎;對照組平均年齡為(26.4±3.70)歲,平均孕周為(38.6±1.86)周,雙胎1例,其余均為單胎。經檢驗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胎兒數目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循證護理干預方法
1.2.1尋找初產婦分娩護理實踐中的問題 首先成立初產婦分娩循證護理小組,查閱相關國內外文獻,并結合頭腦風暴法和日常的護理實踐,確定以健康宣教、心理護理、產程護理、產后護理四方面作為初產婦分娩循證護理實踐問題。
1.2.2循證護理實施 結合所查閱文獻內容對證據的有效性和推廣性進行評估,結合護理人員日常的實踐工作經驗以及產婦自身的需求,制定出科學有效符合產婦需求的護理內容及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①健康宣教:產婦入院后,責任護士應該立即對產婦的相關知識背景以及需求進行深度了解,根據不同的背景和需求對其開展健康宣教,主要包括介紹分娩環(huán)境、相關分娩知識、首次分娩應該要注意的事項、學習屏氣、用力技巧等,尤其是要介紹護理措施的重要性,提高產婦的依從性。②心理護理:責任護士應該結合產婦的不同文化水平、職業(yè)、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為其制定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方法,在充分的健康宣教基礎上,進一步對其進行心理安慰,避免恐懼,保持心理平衡。③產程護理:第一產程出現(xiàn)規(guī)律宮縮,此時疼痛不太強烈,產婦精力也比較充沛,此時進一步細心的講解分娩相關知識,包括分娩注意事項、鼓勵放松避免屏氣用力,耐心傾聽和滿足產婦心理訴求并給予解答、提供心理支持,同時根據產婦狀況鼓勵產婦進行適當活動和進食;第二產程主要指導產婦配合宮縮時屏氣用力以及在感覺宮縮時采用的體位。宮縮間歇期指導產婦進行適當的活動或放松。傾聽產婦的需求,并盡量滿足,同時隨時告知產婦胎兒娩出的進展,并不斷進行鼓勵;第三產程則首先應該在胎兒娩出并處理后,及時告知產婦新生兒健康狀況,告知其新生兒現(xiàn)在已經是最安全的狀態(tài),讓其放心,并告知接下來的過程,介紹胎盤娩出相關知識,讓產婦積極的配合醫(yī)生進行胎盤的處理。④產后護理:產后要注意預防產后出血情況,根據產婦的不同情況,采用腹帶或沙袋壓迫其腹部,避免出血;根據不同的分娩方式,指導運動時間和方式,同時給予產婦針對性的飲食指導。
1.3指標評價方法 ①分娩方式:觀察和比較兩組產婦自然分娩率。②產程時間:記錄兩組產婦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產生所用的時間。③產后出血率:胎兒娩出后24 h內出血量超過500 mL者稱為產后出血[3],觀察兩組出現(xiàn)產后出血的人數。④滿意度:采用護理滿意度表,共包括10個項目,采用五級評分,很滿意=4,較滿意=3,一般=2,不太滿意=1,不滿意=0,將總分按照不同標準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類。
1.4質量控制 ①對所有參加研究的醫(yī)護人員進行嚴格的統(tǒng)一培訓。②嚴格遵守隨機分組方法保證兩組資料的可比性。③嚴格遵守納入和排除標準,保證研究對象的質量。
1.5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 s)表示,差異性分析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率(%)的表示,差異性分析采用χ2分析或者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產婦自然分娩率比較 干預組產婦自然分娩人數為140例,自然分娩率為87.0%(140/161);對照組為86例,自然分娩率為52.8%(86/163),兩組產婦自然分娩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89,P<0.01)。
2.2兩組產婦產程時間比較 干預組產婦第一、第二和第三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的比較情況(x± s,min)
2.3干預后兩組產婦的產后出血率比較 干預組產婦產后出血人數為2例,產后出血率為1.2%(2/161);對照組產婦為9例,產后出血率為5.5%(9/163),兩組產婦產后出血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2,P=0.033)。
2.4干預后兩組產婦的滿意度比較 干預組產婦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經秩和檢驗發(fā)現(xià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6.38,P<0.01),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滿意度情況比較 例(%)
循證護理的最終目的是要將產婦的痛苦降到最低[4]。初產婦因為對分娩知識掌握不足以及各方面綜合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對分娩過程帶來困難以及給分娩結局帶來負面效應,所以對于初產婦進行循證,掌握初產婦主要存在的問題,并且根據不同初產婦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實施循證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3.1循證護理模式可以提高產婦的自然分娩率 本研究顯示循證護理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與其他研究結果相似,李丹丹等人的研究[5]也發(fā)現(xiàn)循證護理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指出在循證護理干預下,初產婦對分娩知識有了初步了解,自愿選擇有利于母嬰安全的自然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對于初產婦有很重要的意義,很多產婦因為忍受不了自然分娩的疼痛而選擇了剖宮產,但是剖宮產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要顯著升高,所以一般都建議選擇自然分娩,除非是難產產婦才建議使用剖宮產[6]。所以在對產婦進行循證護理時,應該強調自然分娩的重要性以及自然分娩的注意事項和技巧,提高產婦選擇自然分娩的信心。
3.2循證護理模式可以縮短產程 在此次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循證護理組的產婦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和第三產程的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其他研究也呈現(xiàn)相似的結果,如楊桂月[3]發(fā)現(xiàn)循證護理組的第三產程更短。周曉敏[7]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循證護理組產婦的第一產程和第二產程較對照組短,并且指出循證護理收集了產婦的臨床資料,并通過詢問、問卷和觀察等方式對產婦的心理進行綜合分析,設身處地的為產婦著想,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給予心理支持,所以產婦能夠以平衡的心態(tài)和充分的準備去分娩,所以產程會明顯縮短。
3.3循證護理模式可以降低產后出血率 產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一個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約為2%~3%,其中80%以上發(fā)生在產后2 h之內[8]。本研究發(fā)現(xiàn)循證護理組的產后出血率為1.2%,而對照組為5.5%。楊桂月[3]發(fā)現(xiàn)產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并指出產后出血的主要誘因是宮縮乏力,而初產婦對于分娩的認識不足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影響因素。所以通過循證護理提高了產婦對分娩的認識、宮縮的認識以及產后的注意事項,改善了產后出血情況。
3.4循證護理模式可以提高產婦滿意度 本研究通過對產婦進行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循證護理組的滿意度更高,和其他研究結果相似[3]。聶芹[9]的研究從服務態(tài)度、分娩安全、身體舒適、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護理操作6個方面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循證護理組產婦在這6個方面滿意度均較對照組高。說明循證護理讓產婦有了更良好的體驗,同時也是改善和促進醫(yī)患關系的一種措施。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模式可以促進初產婦自然分娩率和產程順利進展,降低產后出血率并提高滿意度,值得在護理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