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守金 鮑連政
【摘要】在小學階段,語文無疑是最難學的,因為它有著獨特的學科特點,如漢字的多音性、理解的多義性、內容的復雜性等,學生時常而感到努力無點,無處下手。教師同樣不知從何入手來提高教學質量,導致了語文教學停滯不前,效果不理想。教語文要結合課文內容教學生做人,這也是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如學習革命前輩艱苦奮斗的精神、生活樸素的作風,這是必需的,但要注意的是,學習其他學科也同樣可以學習做人的道理。小學語文姓“小”,小學語文教學是基礎的教學,小學語文教師要本著為學生一生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的想法,把應當做實的事一件一件地、日復一日地做扎實,做出成效來。唯有這樣,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學習興趣一、引言
什么是語文?什么是語文教育?這是在語文課程、語文教學層面之上的更為重要的概念。許多教師和專家的不同看法,形成了上個世紀語文教育界時常爭論的一個重要話題。即使是在今天,這仍是語文教育研究無法回避的話題。多年的思考之后,我的結論是,語文是人的言語生活。語文教育是人的言語生活教育,語文教育(特指母語),說到底是人的教育,是以言立人。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小學教學中,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對小學語文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特點,了解語文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在此基礎上運用適當的方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我們知道語文不僅僅是一個認識過程,它更是一種情感過程。對于這種情感教學我們要注意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給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如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讓教師授課的內容變得新穎、有趣。比如,在教學統(tǒng)計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水果雨”的場景——讓不同類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現在屏幕上。等學生觀察以后教師可以提問:“出現了哪幾種水果?名稱是什么?你能記住嗎?誰有好的方法來幫助大家記清楚?”這就很順利、迅速地引入了統(tǒng)計的內容。一方面,教學內容更形象直觀;另一方面,學生也會覺得課堂更富有情趣,從而讓他們感到有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活躍的課堂氣氛無疑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其次,注重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和師生情感交流的加強。教師在課堂上面帶笑容,其歡樂的情緒會感染學生,給學生一種親切感,是學生產生學習動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以真誠的笑容面對每一個孩子,使師生情感得以交流,讓每一個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態(tài)參與教師組織的課堂學習之中。對于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也應多多給予鼓勵,使他們有信心學得好。經常給予學生贊揚,發(fā)現他們思維的“閃光點”也能激發(fā)學生們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
三、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
小學語文教材,信息量太少,單靠讀課文,受益是非常有限的,我們把十二冊教材疊在一起,也不見得有一部《西游記》或《紅樓夢》等小說的內容豐富。因此,在學生讀透教材之后,我們就可以要求學生讀課外讀物,并利用班會舉行匯報會,讓學生介紹自己所讀讀物的書名、主要內容等,從而吸收更多的營養(yǎng)來補充自己的能量。課外書不像教材那樣正規(guī)、嚴肅,對學生更具吸引力,只要是內容健康的,都可以鼓勵學生讀。一個優(yōu)秀作家并不是靠在校學過的教材而成功的,而大部分,都是靠這些課外書來取得的。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小學是最佳時期,也是關鍵時期。教師應當著力培養(yǎng)學生這樣一些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一是喜愛閱讀的習慣。教師通過引領、鼓勵,讓學生平日里一有時間,就能拿起身邊的課本、報紙雜志或課外書籍靜心地閱讀起來,養(yǎng)成天天閱讀的好習慣。二是認真書寫的習慣。要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書寫姿勢,認真、正確、美觀地寫好每一個字。三是勤于請教的習慣。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應學會經常請教“無聲的老師”——工具書,或向身邊的老師、同學、家長、鄰居、朋友請教,做到不恥下問。四是善于觀察、積累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學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利用多種途徑搜集資料,并能通過寫日記的形式進行生活的積累;同時養(yǎng)成對經典詩文、佳句多誦讀記憶的習慣。五是樂于表達、交流的習慣。不僅是書面的,還有口頭的。六是自主檢查、修改的習慣。作業(yè)、作文、考試卷或一件事做完后,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先自己檢查、發(fā)現問題,然后修改、矯正的習慣。
四、教學生寫一手漂亮的漢字
寫好字不僅是小學生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更是我們學校和教師應當認真完成的一項最基本的教學任務。一是把寫字教學真正擺上位置。寫字看似一件小事,但對于培養(yǎng)人的審美能力、身心素質、智能發(fā)展及個性塑造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對人的一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一些基層學校提出了“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口號,我覺得非常好。二是把工夫下在課堂上。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段,每節(jié)語文課要用不少于5到10分鐘的時間來教學生寫字。小學生的寫字,應當是在教師的指導、監(jiān)督之下進行練寫字,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字越寫越好。否則,學生課余、回家寫字時,握筆方法、坐姿、寫得正確與否,都得不到及時指導、矯正,雖然完成了教師在寫字量上的要求,但在質量方面卻大打折扣。三是教師要做好示范。教師在教學生寫字的同時,自己也應當以身作則,做好示范,認真、工整地寫好板書、批語、備課筆記等,以自己的良好行為去感染、影響學生。四是科學指導、嚴格要求。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去指導學生規(guī)范地書寫,在學生學習寫字的過程中,教師要多指導、多幫助、多鼓勵,并嚴格要求,從而保證學生一筆一畫地寫好每一個字。
五、創(chuàng)設情境,觀察生活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是活躍的,同時在各方面都還沒有成熟,感情也非常的稚嫩,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就應該在語文的教學當中多創(chuàng)設一些與學生們日常學習生活相關的情景。對于小學生來說,最多的就是群體生活和各種娛樂的游戲,又或者是從來都沒有看見過的新奇事物,所以教師要結合語文課程內容,將一些娛樂和生活帶到課堂上來,引起學生們的共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增加學生們的課堂參與度,增加對課文的印象。此外,教師還應該多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語文作為一門最貼近生活的學科,來源于生活,也要用于生活,所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同樣也能夠提高課堂的效率。
六、結語
小學是整個教育階段的基礎,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孩子們各方面基礎意識的最重要的階段,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語文的教學應該從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出發(fā),發(fā)揮學生們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改善教學方式,最終達到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連軍.利用多媒體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之我見[J].社會科學,2015,(5) :222.
[2]王玉蘭.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之我見[J].試題與研究,2012,(9) :65.
[3]葉蕊.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之我見[J].新課程,2012,(09)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