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有人說,廣袤的宇宙里有夢幻的星云,有正在飛向地球的小行星,有吞噬一切的黑洞……霍金沒有死,他只是終于擺脫了束縛著自己的肉體。從輪椅上一躍而起,飛向了那個他一直憧憬的地方。如今,他也終成時間中的一段簡史。
他是史蒂芬·霍金。一位的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21歲那年,他被診斷出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醫(yī)生預言,他還可以再活兩到三年,這是大多數(shù)患病者的生命年限。比癌癥更殘酷的是,ALS患者的肢體將從下到上喪失行動能力,而沒有任何治愈的方法——這意味著,他將從走路摔跤,無法寫字,四肢失去控制,到無法說話,無法呼吸,最終窒息而死。
霍金遠遠超越了當年醫(yī)生給他下的死亡判決,留下經(jīng)典而不朽的理論和著作——奇點定理、黑洞、霍金輻射、《時間簡史》、《大設計》、《果殼之宇宙》……這些讓世人震驚的理論與著作都是霍金在患病后的成果。
自21歲起,霍金已經(jīng)與ALS病斗爭了50多年。這50年間,這個擁有世界上最靈敏大腦的科學家通過一臺臺儀器沖破“果殼”的禁錮,與無限的宇宙相連。美國科學家沃爾特為霍金編寫了名為“均衡”的電腦程序,可以讓他利用手中的開關選擇屏幕上的字母,眼部和頭部的運動也可以用來操作開關。
2012年,隨著疾病的惡化,霍金的臉部肌肉惡性萎縮,傳輸效率也逐漸降低,每分鐘只能講出一個英語單詞。這一次,面部識別技術被采納,在因特爾提供給霍金的新設備中,語言輸出系統(tǒng)可以從他嘴角、眉毛的抽搐中獲取文字。
霍金第一次被診斷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時,醫(yī)生預言他活不過21歲。可他,活到了7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