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奇 吳小瓊
摘 要:城市化的進行必然伴隨著城市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而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依賴于市政工程,市政工程的質量直接影響城市化進程的速率和效率。本文筆者根據工作實踐經驗對市政工程項目施工質量風險管理策略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市政工程項目;施工質量;風險管理;策略
1 市政工程施工質量風險管理的特點
1.1 利益的復雜性
市政工程與一般的工程施工有本質不同,每一項市政工程的展開與建設至少會涉及到三方的利益,即政府、一般居民和建筑公司三方的利益,甚至更多的相關利益,利益的復雜性決定了市政工程施工內容的復雜性。由于市政工程開發(fā)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呈體系的工程施工,需要很多相關部門、群體進行配合,因此市政工程項目開發(fā)往往處于非常復雜的局面中,利益關系非常復雜,而每一方的利益代表都想要在工程施工中獲得最大收益,難免在利益上產生沖突。如果不能協(xié)調一致,施工團隊和相關利益集團、群體無法達成共識,這對市政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保證是極為不利的情況。
1.2 影響的多元性
市政工程的施工相對復雜,與常規(guī)工程施工有明顯不同。施工需要以保證市政工程質量為前提,但是在施工過程中有很多因素會對工程質量產生影響。例如道路工程中,地理結構的復雜性、地下設施的布局特征會對道路施工的工藝和工程布局產生影響,施工用材料的不同決定了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強度或密實度,施工團隊或技術人員技術經驗上的差異會對工程施工設計、所用工藝等產生影響,在上述幾個層面中,細微的差別都會表現在最終工程質量上,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市政工程項目施工質量就會存在風險。多元化的影響因素也是市政施工質量風險管理中的一個難題所在。
1.3 工程質量檢驗的局限性
市政工程大多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這些工程在完成后短時間一般不會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但市政工程是維持城市建設和發(fā)展的基礎性且長期有效的設施,很難保證其在使用過程中隨著事件的推移而暴露出來,而在使用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很難在工程施工完畢后驗收環(huán)節(jié)被發(fā)現,這是市政工程質量檢驗中的局限性,也是市政工程項目施工質量風險管理的一個難題所在。
2 當前市政工程項目施工質量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部門重視程度不足
市政工程涉及到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一般由行政部門發(fā)起,施工團隊通過競標或承包的方式進行施工,施工過程中行政部門應當履行其管理職責,但實際情況往往是行政部門將工程委托給施工團隊后就交由施工團隊全權負責。這期間會在審核、驗收等環(huán)節(jié)履行其監(jiān)督管理職責,但由于重視程度不足,往往無法監(jiān)督到位。
2.2 風險和責任主體不明確
某個市政工程竣工后,如果發(fā)生嚴重的質量問題,就需要進行風險和責任的追究和歸責。但市政工程中涉及到施工團隊和行政部門的相關部門(管理部門、監(jiān)督部門、技術部門等),在追責中如何分配責任的主次、責任的大小一直以來都是市政工程施工質量風險管理中的重點問題。當工程發(fā)生質量問題后,各個部門包括施工團隊為了規(guī)避自身需要承擔的風險和責任往往會互相推卸責任或互相包庇,有時明確責任分配和風險承擔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這就可能導致已經發(fā)生嚴重的質量問題的市政工程造成的損害結果進一步擴大化。
2.3 工程質量管理體系不完善
在市政工程質量風險管理中,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非常關鍵,但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地區(qū)行政部門尚未形成相對完善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首先,質量風險管理的內容較模糊,即對高質量的市政工程沒有明確的定義,質量是基于工程的安全性能還是基于工程的使用性能亦或者其他性能,不同地區(qū)有不同地區(qū)的標準;其次,市政工程施工質量風險管理的責任部門不明確,市政工程不同于一般工程,市政工程中有政府參與其中,應當歸城市建設部門管理還是城市機關事務管理部門管理,不同地區(qū)的行政機構有不同的做法。此外,市政工程一般竣工后就要投入使用,并且一般有較高的使用年限(例如:一級公路使用年限至少15年、二級公路使用年限在12年等),在使用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應當如何處理,如果在施工團隊是臨時組建的技術團隊施工后就解散應當如何追究責任等。
3 加強市政工程施工風險管理的建議
3.1 明確質量管理的目標
在對市政工程施工進行質量風險管理之前需要明確質量管理的目標,不同類型的市政工程制定不同的管理目標。例如道路工程以其穩(wěn)定性為主要管理目標,城市管網工程以其穩(wěn)定性為主要管理目標,城市建設工程(如公園、綠化設施、河岸景觀建設等)以其使用性能為主要管理目標。管理目標的明確,進而能夠明確施工中應當使用的設計理念、核心技術、施工工藝等內容,從而幫助工程監(jiān)督管理部門、施工團隊對工程質量風險管理形成鮮明的認識,也有助于監(jiān)督管理部門認識到單次工程施工中質量風險管理的重點,從而制定出更加可行、合理、科學的施工計劃或措施等。
3.2 明確人員編制
市政工程質量的風險管理過程是相對復雜的,很有可能涉及到行政機構的多個部門參與管理,這就涉及到一個人員流動問題,主要是指負責工程質量風險監(jiān)督管理的人員。在實際的市政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員的流動性一般較大,而不同的監(jiān)督管理人員理念、這種情況是不利于市政工程施工質量風險管理。因此需明確單次市政工程中監(jiān)督管理人員的編制,一方面防止前后管理理念的不同造成質量管理前后目標、內容上的差異;另一方面相對固定的人員對同一工程的設計、施工等內容熟悉程度較高,有利于其進行質量風險管理。同時管理人員明確后,當工程出現質量問題時,也方便風險和責任的分配與追究。
3.3 嚴格質量檢測
市政工程的施工也需要進行程序規(guī)劃,例如道路工程中一般會分成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對工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測和管理,并在工程全部竣工后進行全面的質量檢測,通過完善細節(jié)的方式來提高整體工程的質量,能夠有效規(guī)避市政工程產生質量問題的大部分風險。并且在工程竣工后的驗收環(huán)節(jié)更應當嚴格質量檢測,制定明確的質量檢測標準,由專業(yè)的技術人員進行操作,管理人員在場進行監(jiān)督,保證工程竣工驗收時整體工程不存在任何質量風險即可驗收。此外,還可以制定明確責任分配規(guī)則,防止監(jiān)督管理部門和施工團隊間互相推卸責任,使其在追責的壓力下,嚴格履行責任,從而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的整體質量。
3.4 培養(yǎng)專業(yè)團隊
鑒于項目管理風險的復雜性,有必要組建一只專業(yè)的風險管理團隊,團隊成員可以由項目負責人、風險管理人以及其他不同層級、不同部門的有關人員和外聘專家等共同組成,以此增強項目抗拒風險的能力。
4 結束語
新的市場環(huán)境下,市政施工管理單位應加強內部控制建設與提升,將風險管理作為基本目標,并從風險評價結果指導實際施工中該注意的問題,做到安全施工,確保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
參考文獻:
[1] 徐馬俊.論工程監(jiān)理和項目管理接軌[J].工程技術研究,2017(4):143~169.
[2] 溫家平.項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7(2):146~153.
[3] 黃均輝.組織級項目管理提升研討——基于成熟度模型(OPM3)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6(7):138~139.
[4] 張熠.設計院主導EPC總承包模式項目管理應用實例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7(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