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朝強
摘 要: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短肢剪力墻結構是一種常見的結構。這主要得益于其截面較小,容易形成較廣的空間,滿足建筑在觀賞方面的需求。作為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人員,應充分意識到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的重要性,并掌握其設計原則和設計要點,才能更好地提高高層建筑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水平,最終提高整個高層建筑的工程質量。
關鍵詞:高層建筑;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
1 導言
在高層建筑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中,我們應熟練掌握其設計原則和設計要點,提升對此類結構設計水平,才能更好地確保其滿足實際設計需要才能更好地促進其作用的發(fā)揮。以下筆者就此展開探究性的分析。
2 短肢剪力墻結構體系概述
2.1 短肢剪力墻定義
短肢剪力墻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橫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墻。所謂“短肢剪力墻—筒體(或一般剪力墻)”結構體系,是融合框架結構的優(yōu)點,剪力墻的長短可靈活布置,是介于剪力墻與異形柱之間的新的結構形式,這種結構形式能較好適應小高層住宅建筑的結構體系。
2.2 短肢剪力墻結構體系
短肢剪力墻結構體系根據(jù)高層住宅平面的特點,利用豎向交通中心區(qū)的分隔墻設置鋼筋混凝土墻,組成一個基本完整的核心筒體,作為承受豎向荷載和抗側力的主要部分。外圍部分的豎向構件,視結構受力需要和建筑平面布置,在房間的分隔墻體處可靈活設置短肢剪力墻。在各短肢剪力墻之間布置連系梁,把短肢剪力墻和核心筒體連成一個整體,構成整棟建筑的結構體系。短肢剪力墻墻肢約為5倍肢寬,短肢剪力墻的截面厚度不應小于200mm。布置形式通常采用L形,T形,也有少量十行,Z行,一字形截面。其形式隨交點處建筑分隔墻形式而定,也可混合布置部分長墻肢或矩形柱。
3 設計原則分析
在對短肢剪力墻結構進行設計時,應切實堅持以下幾點原則:
(1)確保短肢剪力墻均勻布置,這樣才能確保建筑物自身的剛度與質心相同,從而預防在地震情況下導致其出現(xiàn)扭轉的情況。
(2)在布置結構時確保其靈活性和可調整性,且選擇方案較多,能更好地對樓蓋支承進行處理。
(3)主要是在間隔墻交接處進行短肢剪力墻設置,在布置豎向構件時不能影響建筑的使用功能,并嚴控墻肢數(shù)量,結合抗側力確定其數(shù)量,預防結構過剛或者過柔。
(4)嚴控墻肢厚度,預防墻肢從各間隔墻的表面凸出,并符合高層建筑在剛度方面的需求,并將中心剪力墻作為抗側力構件。
(5)針對建筑造型不規(guī)則,亦或是水平凹凸較大,確保將其在平面各邊緣處、各角點處布置短肢剪力墻,這樣不僅能提高結構的整體性,而且還能符合結構平面剛度的需要。
(6)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并不能完全適用于所有的高層建筑,尤其是短肢剪力墻較多時,還應設置普通的剪力墻,利用其與短肢剪力墻一同作為抵抗作用的剪力墻結構。當短肢剪力墻較多時,還應將其建筑高度適當?shù)慕档停纫?guī)范中剪力墻結構設計規(guī)范中要求的規(guī)定值略低。當高層建筑的抗震設防烈度分別為7度、8度(0.20g)和8度(0.3g)時,建筑高度分別不大于100m、80m、60m。而高層建筑的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時,必須盡可能地減少短肢剪力墻設計的數(shù)量,不應采用具有較多短肢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
4 必要性與注意事項
4.1 必要性分析
(1)能有效的滿足建筑設計的需要。這是因為短肢剪力墻能通過對其數(shù)量和強度的調整,從而更好地滿足實際需要,加上能隱蔽性的設置連接支撐柱梁。因而在高層建筑結構中,其整體構造能通過設置中心剪力墻而確保其剛度和強度達標,且能提高建筑物自身的使用性能。
(2)能結合實際施工情況強化對其的控制。這主要是因為實際施工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而短肢剪力墻則能有效的控制,能結合實際施工需要對其尺寸、數(shù)量和位置等進行確定,能結合施工方案的需要進行針對性的調整,最終確保施工質量。
4.2 設計中布置墻體注意事項
雖然短肢剪力墻結構在現(xiàn)代建筑的運用上將其特點和優(yōu)點發(fā)揮的淋漓盡致,但是這種剪力墻結構在抗震性能上相對來說較弱一些,因此,在之后的結構設計上應當注重加強其抗震性能,減輕其在抗震環(huán)節(jié)上的不足之處,注重概念設計方式在這種結構上的應用。短肢剪力墻在布置過程中要布置均勻,盡量避免洞口的錯位,形成連梁一起構成連續(xù)較多跨數(shù)的抗側力系統(tǒng)。另外,短肢剪力墻應該有與兩個方向的梁互相進行連接。相互連接的梁避免布置在墻肢的非豎向平面內,盡量避免有一條直線的短肢剪力墻結構,應當考慮將結構布置成在兩個主軸方向均有剪力墻。
5 設計要點
5.1 剪力墻洞設計要點
在對剪力墻洞進行設計時,其設計要點如下:
(1)在設計其位置時,必須根據(jù)設計規(guī)范設計剪力墻洞口,一般盡量為排狀、列狀,做到分布規(guī)則,并將墻肢和連梁明確。預防出現(xiàn)剪力墻墻肢的剛度過大和間距設計過大的情況出現(xiàn)。
(2)在設計時一般不得設置錯洞剪力墻,如果必須設置,則需要在洞口周邊將其加強,進而確保洞口剪力墻較為規(guī)則。
(3)在洞口設計過程中,應利用PKPM模型加強對其的分析,簡化不規(guī)則洞口的處理,并做好對其的計算和校核。
5.2 抗震設計要點
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中,其抗震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在抗震薄弱環(huán)節(jié)應采取一定的加強措施。
(1)在短肢剪力墻墻肢平面內做好連梁布置,在兩個主軸方向上,將短肢剪力墻連接起來。另外應在兩個方向設置翼緣,避免出現(xiàn)一字型短肢剪力墻。
(2)對短肢剪力墻進行均勻地布置,避免墻軸向應力差別太大,并確保建筑形心和結構強度中心相同。但是在豎向的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時,應確保上下建筑墻肢對齊,避免出現(xiàn)洞口錯位的情況,確保其與梁結構形成抗側力體系,將短肢剪力墻體系自身的抗震性能提升。
(3)利用強墻柱弱梁體系進行短肢剪力墻結構的設計,這是因為其自身的抗側力剛度小,利用核心筒能將其建筑自身的強度增加,從而促進其抗震性能的提升。同時還能提高結構剛度,預防建筑結構由于地震強烈沖擊而變形。
(4)將軸壓比降低,增加其配筋量以及墻肢的厚度,提升抗震性能。
5.3 加強設計要點
在對短肢剪力墻結構進行加強設計時,應掌握以下幾點設計要點:
(1)筒體與普通剪力墻所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應超過50%。
(2)在底部加強部位,以及其他樓層,均需要就短肢剪力墻結構的剪力設計值予以調整,且短肢剪力墻的截面厚度在200mm以上,避免短肢剪力墻過早的被剪切破壞。
(3)在一級抗震等級時,為了優(yōu)化短肢剪力墻結構的延性,短肢剪力墻的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是,其形成的軸力設計值的軸壓比應在0.45之內,二級抗震等級時,這一值應在0.50之內,三級抗震等級時,這一值應在0.55之內,若為“一”字型短肢剪力墻,這一值應尚應相應再減小0.1,這是設計人員必須嚴格注意的問題。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層建筑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中,我們必須堅持一定的原則,充分認識到短肢剪力墻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的重要性,切實掌握其設計要點,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技術水平,才能更好地促進建筑設計成效的提升和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 JGJ3-2010.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S].
[2] 朱炳寅.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應用與分析[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3.
[3] 郁彥.高層建筑結構概念設計[M].中國鐵道出版社,1998.
[4] 袁義茗.高層建筑短肢剪力墻的結構設計措施[J].河南建材,2016(4):164~165.
[5] 朱鴻翔.高層建筑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的研究[J].科技與創(chuàng)新,2016(1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