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興富
彭驚宇是新疆中青年詩人中具有代表性的實力詩人。他的首部詩集《蒼藍的太陽》出版后,我曾寫了一篇長達萬字的評論《不懈的追求與詩歌的魅力》,發(fā)表在湖南《文學界》雜志上。那是我在休養(yǎng)期間有所觸動,用心力完成的一篇較長論文。我對彭驚宇還有更高的期待。他是一位有著堅實的生活基礎(chǔ)、廣博的知識、深邃的思想、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認識能力的詩人,顯示了可觀的創(chuàng)作實績,成為了蔚為壯觀的詩壇上的眾所矚目的詩人之一。
彭驚宇剛滿周歲即隨父母從四川鄉(xiāng)村來到新疆,在北疆準噶爾盆地下野地片區(qū)的屯墾農(nóng)場扎下生活的根。他青少年時期生活過的團場,正是當年文革時代詩壇泰斗艾青的下放之地144團(現(xiàn)更名為鐘家莊鎮(zhèn))。彭驚宇在上高中時,從語文課本艾青的詩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從借閱的《艾青詩選》中,受到很大震動和影響,詩歌的種子開始悄悄萌芽,這就成為他后來走上文學道路的一個原因。彭驚宇的早期詩篇,帶有明顯的邊土“荒原”和其童年生活的烙印,“童年的赤腳丫,撒在那片白茫茫的鹽堿灘上/仿佛野兔子留在雪原的印跡/大地霜白,高懸著一輪蒼藍的太陽”(《鹽堿灘回憶》);“白堿坡,疏疏落落的荒遠人家/幾顆寒星,被空曠的犬吠點亮/一垛走向炊煙的柴堆身披單薄的殘雪”(《舊時光》)。這些詩篇清新而空曠,同時也充滿著渾茫與蒼涼的意味。
彭驚宇從小就生活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下野地屯墾農(nóng)場,對那里的人和事了如指掌,所以他寫這類詩頗有生活氣息和韻味。他的身影以至心靈,全部滲入了古爾班通古特的那片荒漠以及開墾的土地,傾注于筆端流瀉出來的竟是這樣意味醇厚的詩句。例如《瓜田守望者》:“瓜田守望者有一峰瘦小的駝背身影/一張黑非洲部落酋長桃核紋的臉//瓜田守望者是月光下警醒的怪鶚/攀上高高木棚架,又像眉目不清的黑猩猩//瓜田守望者豎起尖尖的耳朵在細聽/瓜蔓生長、膨大的聲音,風吹草動的聲音//瓜田守望者必將遭遇一群沙獾似的野孩子/他們神出鬼沒,讓瓜田守望者晝夜難寐//大太陽下,大荒原上,瓜田守望者變成灰狼/他那兩柄憤怒的鐮刀,在獾孩身后虎虎生威?!惫P觸縝密而靈動,用六句排比,把瓜田守望者的形象、內(nèi)心世界的辛苦與惱怒,描寫得淋漓盡致,頗有情趣。也許彭驚宇當年就是那群“獾孩子”中的一員吧。這才是從生活中得來的詩?!稌缫爸贰吠瑯佑门疟鹊谋憩F(xiàn)手法,把荒原的蒼涼遼闊,描繪得如此令人驚奇。曠野之路,月光之下如“一條扁平的灰白巨蟒”;“曠野之路。小小少年騎著破舊的車子/后座上馱滿柴草,左扭拐右扭拐地飛馳/尖厲的腳蹬聲,讓荒原張開了堿蒿的毛孔//曠野之路。運糧的馬車銅鈴叮當?shù)鼗貋砹?曠野之路。運棺木的馬車銅鈴叮當?shù)剡h去了/而那深沉如歌的黃昏,夕陽化作一壇紅祭酒”。詩中表現(xiàn)了生活的原生態(tài),人們生于自然,歸于自然,在大自然的生死之門,一任人們自由進出,成功地用詩語把生命最原始的力量表現(xiàn)出來,并且使我們體驗到生命之美。他筆下的“一壇紅祭酒”形象,不是外界事物的直接描寫,而是感覺世界中的深層印象之畫。
隨著生活閱歷的不斷豐富和人生視野的持續(xù)拓展,彭驚宇的詩歌從下野地荒原走向了更為廣闊的新疆大地。彭驚宇對新疆大地始終懷有第一故鄉(xiāng)般的無限深情。他的詩集《蒼藍的太陽》《最高的星辰》《西域詩草》均含有大量的有關(guān)新疆的詩作,甚至《西域詩草》整部詩集都是用來寫新疆的。他熱愛新疆的山山水水,也正在用腳步實地踏勘、用心靈現(xiàn)場感受新疆的山山水水。彭驚宇的新疆詩篇體現(xiàn)了一種雄渾蒼茫的主體風格,那樣一種博大與精微,壯闊與深沉,蒼涼與悠遠,華美與蓬勃,是很能夠觸動人心的?!赌榴R天山》一詩,寫得雄渾壯闊、悠思廣遠、激情洋溢,周穆王西巡昆侖的八駿后裔,漢武帝夢幻之影的西極汗血馬,屈原《離騷》咸池邊的飲馬,李白《戰(zhàn)城南》詩中放牧的雪馬,陸游夢戍輪臺的戰(zhàn)馬,徐悲鴻揚鬃奮蹄的奔馬等,都一一呈現(xiàn)在他的詩中。他的天山駿馬是“勁鬃長披”的赤子,是自由飄蕩的風,“它們咴咴嘶鳴著,騰騰踏踏地敲響人類心鼓”,這是斑駁雜色、神性與象征集于一身的群馬。詩人假想在天山上放牧的那五千駿馬,何嘗不是他一生精神守望的那五千漢字的寓含和象征呢?
《藍藍的賽里木湖》是意境渾融的詩篇,既有“在科古琴山松樹頭那低緩的埡口邊緣”的藍湖呈現(xiàn),更有對初始愛情那“深藍的墨水”所書寫的情書的銘記、篤信與落寞。我們有同樣的傷懷——“旌歌感傷地遠去”,那是一代人青春與夢想的遠去。“一群高白鮭,托舉宇宙藍的夢境劃向銀河系”,心事浩茫連廣宇,宕開一筆,遂成天外之境,令人稱奇。在《南疆之路》一詩中,詩人不僅為我們展現(xiàn)了去往南疆之路上的山川景物、城鎮(zhèn)鄉(xiāng)村的地理風貌,也把自己荒蕪英雄路的內(nèi)在落寞之情氤氳紙背:“我內(nèi)心的荒蕪,是烏什塔拉的荒蕪/是古輪臺廢墟的荒蕪,是漢唐戍卒遠征的荒蕪/是克孜爾尕哈烽燧千年佇望昆侖的荒蕪”。而在《克孜爾:剎那一悟》這首詩中,親臨克孜爾千佛洞的觀感已遠遠超過一般人對佛國思想的膚淺認識,把那種佛的境界遠遠推向了現(xiàn)實人間的大境界,“一念皈依。人世間我猶然銘記的是善與愛/是信仰的高峻,是根植于人民和大地的菩提樹”。境界得以豁然開朗地提升。境界問題,是衡量真詩人的標準,看詩人,必看其境界,有境界自有高格。
彭驚宇的新疆詩篇大都來源于他的親身經(jīng)歷,他在現(xiàn)場實感中賦予新疆山川景物、風土人情以悠遠的歷史沉思和特殊地域的印痕以及充分的細節(jié)。比如《在也迷里古城遺址的臺原上》,就是他在一次踏勘也迷里古城遺址后所作。也迷里曾經(jīng)是耶律大石建立西遼帝都的地方,也是成吉思汗最器重的兒子和汗位繼承者窩闊臺分封都城和牙帳的地方。詩人想與他們隔空對話:“喂,窩闊臺、貴由、海都、察八兒……/你們這些成吉思汗子孫的血液和鞍韉,如今都在哪里/你們?yōu)楹翁稍诜狐S的史冊里,一個也不跟我說話?!边@正是一種歷史的沉思與追問?!盎逸镫x離的臺原上,秋空是那么的明朗而高迥/一列人字形的雁隊,正嗯啊嗯啊地掠過也迷里/好一派迷人的大荒蕪呵,讓我們領(lǐng)略到大地永恒的形象”,多少叱咤風云的歷史,多少繁華與風流,都最終被雨打風吹去,大地的永恒形象總是“灰蒿離離”。這就是詩人為我們描繪的渾茫蒼遠之境界。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訪羅布人村寨》,生動描寫了“飽經(jīng)滄桑的老者”的形象和羅布人村寨的古樸風俗、生存狀態(tài)。他們生活在有為無為之間,有欲無欲之間,生長與寂滅之間。所以詩人得出了“樸素的生,寧靜的死”的最高哲學境界。
一個人的人生閱歷是逐步展開的。詩人彭驚宇把行走于祖國各地的感懷賦成詩篇,諸如《阿尼瑪卿山》《青海湖印象》《在德令哈懷念海子》《西山曹雪芹故居感懷》《太白山:蜿蜒之路》《湄嶼潮音》等堪稱佳作?!对诘铝罟涯詈W印肥窃娙?014年去德令哈參加第二屆海子詩歌節(jié)的詩作。那種感傷情緒伴隨著海子的《日記》和刀郎的歌曲《德令哈一夜》,從青藏高原的小城德令哈彌漫開來,直抵我們的內(nèi)心,“今夜,在德令哈,星光邈遠,寂靜、閃爍/我的瘦哥哥,會在喜馬拉雅雪蓮的梵唱中復(fù)活”。復(fù)活海子,其實就在復(fù)活一個理想主義時代。《太白山:蜿蜒之路》是詩人2012年游覽秦嶺太白山所作。深秋季節(jié),他和新疆作家王族一人披一件黃棉衣,一同坐在太白索道的纜車上,向來路俯瞰張望,一條奇異的太白山蜿蜒山路在他們的眼前展現(xiàn),聯(lián)想到自己一生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詩人不禁感慨萬千,“我們終老一生,都在用生命/喂養(yǎng)一條叫作蜿蜒的漫漫長路”,“蹉跎。蹉跎是一杯回味無窮的美酒/我們啜飲它,并深嗅其釅釅欲醉的芬芳”,“我們終老一生所喂養(yǎng)的蜿蜒之路/此刻,美麗得就像一行不曾相識的阿拉伯文”。此首詩慨嘆之情深摯沉雄,抑揚頓挫,卻又空茫曠遠。
彭驚宇可能不是一位先鋒詩人,但他善于海納百川,敢于向新詩的前沿地帶邁出堅實的步履,在古典與現(xiàn)代之間尋找融合的黃金尺度。他在《詩經(jīng)》《楚辭》和唐風宋韻中浸潤已久,同時對國外的文藝思潮特別是詩歌思潮有過較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甚至對國外的歷史與哲學、繪畫和音樂都有廣泛的汲取。我們從他的許多詩篇《聽德彪西的<月光>》《像蒙克一樣吶喊》《梵高<星月夜>》《藍馬車》《火烈鳥》《夢境:尾亞火車站》等詩篇中可以看出他百般熔煉的新異特質(zhì)。
彭驚宇不僅是一位優(yōu)秀的詩人,而且也是一位文學評論家,著有《北國詩品》。他在《最高的星辰·自序》中用大量的文字論述了他原創(chuàng)的“新崇高”這一美學原則。他認為“應(yīng)該讓崇高自然回歸到平凡的人間狀態(tài),回歸到人民大眾的平常生活中去,崇高沒有門檻,生活處處有崇高”;“應(yīng)當承認崇高的多元性、漸進性、復(fù)雜性甚至殘缺性”;“堅守和發(fā)揚正道之詩和大道之詩,是每一個有所作為的詩人的神圣使命”;“‘新崇高詩美原則,‘新崇高主義詩歌,應(yīng)該成為有遠見卓識,有遠大前程的詩人們的自覺追求”。為什么彭驚宇會提出新詩美學的“新崇高”原則?他在《自序》中講得很清楚:“新時期以來的詩壇,一段時間里口水詩、快餐詩、垃圾詩、下半身詩歌等泛濫成災(zāi),新詩經(jīng)歷了前所未有的集體淪陷,從‘假大空到‘偽小弱,詩歌精神更加卑俗低迷,現(xiàn)在到了我們需要迫切反思的時候了。”
彭驚宇在《自序》中全面和創(chuàng)造性地論述了詩歌的“新崇高”之美,但他也強調(diào):“致廣大,盡精微”,以宏大而復(fù)雜的結(jié)構(gòu),完成對宇宙、時空、萬物、山河、人類、太陽、光明、溫暖、和平、自由、祖國、時代、人民、信念、科學、藝術(shù)、命運、愛情、生死等等交相輝映的復(fù)雜歌唱,那樣的大詩曠世獨步,無疑是最崇高的詩篇。”他在創(chuàng)作中實踐了自己的審美主張。如《千年之后》《中華美麗如斯》《佇望一座豐碑》《春天的雄烈馬》《最高的星辰》《北疆冬夜,頌讀屈原詩章》等詩,展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襟懷與崇高的品格,描寫和頌揚了中華民族璀璨的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中華美麗如斯,我當奮然高歌,共創(chuàng)未來,瑰美的希望”,“挺起三山五岳的信念和萬里長城那不朽的脊梁”(《中華美麗如斯》)。寫得大氣磅礴,表現(xiàn)了詩人對祖國,對人類世界的美好未來充滿堅定美好的信念:“后世子孫定然會擁有他們別樣絢美的人間”(《千年之后》)。
彭驚宇在提出“新崇高主義”詩歌的同時,又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宇宙詩學”這一嶄新的概念。何謂“宇宙詩學”?他解釋說:“就是以宇宙為總體框架和背景,詩意地展示人類宇宙科學的研究成果,表達時間旅行和移居外星球的壯烈雄心,更多地反省人類自身地球的生活,探討人類在宇宙中的終極命運的新型的前沿詩學。”他預(yù)言“基于科學真理與自由幻想的‘宇宙詩篇必將在不遠的將來盛行于世?!逼淠康氖?,“讓我們更多地反觀人類在宇宙中無比渺小、脆弱而艱難的處境,從而更加敬畏和愛護我們的地球家園,更加珍惜維護人類文明與世界和平,更加領(lǐng)悟到處在太陽系明亮窗口期、適宜期的個人生命的真實可貴,從而去盡情享受短暫的生命里的美好時光,創(chuàng)造出有貢獻、有價值、有尊嚴的生活。在區(qū)區(qū)幾十年的生命光陰中,與親人常聚,與幸福共老,最后無限寬慰地與大地同化,可以千古無憾矣!”這種超前意識和理論值得肯定。因為時代的巨變,宇宙科學的飛速發(fā)展,使人們對事物的感受和思考的方式也隨之產(chǎn)生變化,而這種變化又有著歷史的繼承性和相對的獨立性,既不可避免吸取傳統(tǒng)文化中的某些積極因素,又有著鮮明的現(xiàn)代理性和時代精神。彭驚宇用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印證了他的“宇宙詩學”。詩集中第五輯“浩瀚星空”就輯入了《從太空眺望地球》《太陽系的演化》《火星之旅》《飛向土星》《星際迷航》等11首詩。詩人用璀璨絢麗的語言,對宇宙星際眩目的描寫,以豐富的知識和奇妙的想象讓人耳目一新,把我們引領(lǐng)到浩瀚無垠的宇宙空間。這些超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表現(xiàn)了詩人非凡的想象力和恢宏博大的境界,他贊美而惋惜地寫道:“我們現(xiàn)代人類有幸在地球大海的蔚藍時期生活著/陽光溫暖、明媚,綠色森林和原野充滿清新的鳥語花香/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絢麗而多彩的藝術(shù)。高科技突飛猛進/雨后春筍般的高樓大廈。環(huán)飛的鴿群。管風琴渾厚、悠揚//——這一切姹紫嫣紅,值得我們永遠懷念、敬畏和感恩/因為我們懂得:美好的世界,珍貴的人間都并非是永恒的?!保ā短栂档难莼罚┡c宇宙星辰相比,“而我們?nèi)祟?,只不過是其中一粒微小的塵土和匆匆過客”。詩人在《從太空眺望地球》一詩中,又把地球喻為“像一顆發(fā)光的海藍寶石”、“藍色紐扣”,所以我們要愛護它,因為“這就是我們唯一的搖籃,唯一的家園/此刻,聽不見世事紛爭的嘈雜與喧囂/沒有了心靈世界的一絲纖塵,甚至欲念/多么純凈的一只藍眼睛,我只想久久地/凝視它,把它當成初戀情人一樣珍愛著”。他強烈譴責,“那些霸王龍似的戰(zhàn)爭狂人卻想轟毀它/舉著丑怪的馬臉,叫囂著要按幾次核按鈕/而無數(shù)饕餮似的掠奪者,正殘酷無情地/吮吸它的血汁,啃噬它的骨肉,還把毒液排放/巨大的危難正隱藏在這個星球里面/人類和平與大同的曙光遠遠沒有來臨”。詩人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處境,對人類生命本質(zhì)以及整體終極命運的關(guān)注,對深入探索宇宙星辰的變化和對人類社會紛繁的現(xiàn)實的反觀,讓我們感受到整個宇宙和生命世界的辯證光輝。
彭驚宇是一位具有復(fù)雜情懷和新崇高詩美追求的詩人,也是一位具有很大潛力和攀升能力的詩人。他雄渾蒼茫的詩篇,涌動著無限深情的詩篇,觸動過我們的心懷,讓我們記住了他這樣一位詩人。最后我想說的是,愿詩人彭驚宇在新時代為我們書寫出更多更美的新崇高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