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亞
北京市昌平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神經內科,北京 100096
腦血管病是繼冠心病、惡性腫瘤之后又一個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腦血管病也是當今全世界人類三大死亡病因之一[1]。該文對該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腦血管病200例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隨機對照研究,意在探討腦血管病后的全程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內神經內科收治的腦血管病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經篩選最終收集病例200例。入選患者家屬均充分了解該次研究的相關內容,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該次研究經過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對所有患者資料進行保密。入選患者中男性133例,女性67例,患者年齡49~72歲,平均年齡(65.62±6.25)歲,首次發(fā)病人數(shù)為145例,占72.5%;有高危險病史的患者有145例,其中患有高血壓的患者占74.1%,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占34.1%,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占31.1%;有不良生活習慣(包括抽煙、飲酒)的占39.1%。其中診斷為腦梗塞的患者有174例,腦出血患者為41例,兩者都有的患者為15人。
1.2.1 昏迷期間康復訓練方法 在患者出現(xiàn)昏迷或意識不清晰時,應以被動康復訓練為主,主要防止患者出現(xiàn)上下肢和關節(jié)痙攣現(xiàn)象,患者在床上主要采取抗痙攣體位,如出現(xiàn)上肢痙攣患者需要采取手臂伸張姿勢,如患者出現(xiàn)下肢痙攣現(xiàn)象則需要采取屈曲姿勢,患者一般每隔1 h進行翻身,需要值班護士進行協(xié)助和指導,一般白天取患者仰臥位向健側臥位翻身,并且要求患者上肢進行胸前平放,手心向下手指張開,肘關節(jié)要求充分伸展,肩關節(jié)成90°屈曲姿勢,晚間取患者側臥位向側鍵臥位翻身,并且要求患者上肢伸展和前伸,手心向下手指張開,腕關節(jié)背伸10~20°左右,并要注意防止患者發(fā)生足下垂現(xiàn)象,患者使用的枕頭高度不能超過12 cm,同時要防止患者采取俯臥位,否則容易出現(xiàn)壓迫患者心臟,影響患者呼吸。每天要對患者進行關節(jié)恢復被動康復訓練,每天要進行3~4次,每次進行10次康復訓練組,從大關節(jié)開始至小關節(jié)結束[3]。
1.2.2 清醒期間康復訓練方法 此階段要以主動康復訓練為主,首先要進行心理康復訓練,向患者和其家屬介紹有關腦血管病的相關知識,介紹全程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同時講解給患者在昏迷期間進行的康復訓練內容,指出康復訓練的一些具體效果和實例,最后向患者介紹簡單的康復訓練技能和方法。其次進行床上康復訓練,緩慢提高患者床頭高度,每天增加15~20°,每次維持 20~30 min,直至 90°為止,期間如果患者出現(xiàn)頭暈、惡心和嘔吐等不良反應時,則需要將床頭放平,使患者及時恢復,同時進行擺腿、擺肩運動,家屬和護士在其需要時進行輔助,還要求患者進行自主翻身訓練,采取由仰臥位向左右進行翻身。還要進行坐位訓練,要采取雙手放置胸前,以健肘為支點,同時旋轉上半身至側臥位,身體盡量保持前屈,然后慢慢坐起,在患者坐起后由護士對其進行左右搖晃,讓患者盡量保持坐姿的身體平衡,訓練患者的平衡能力,每天最少進行兩次以上。同時在平時吃飯穿衣上,盡量讓患者自行進行,家屬和護士給予簡單幫助即可[4]。以上康復訓練每周要進行6 d。
1.2.3 物理康復訓練方法 每天要進行常規(guī)神經肌肉電刺激康復治療,每天康復治療時間為30 min,刺激強度根據(jù)不同患者接受程度進行調整,主要以肉眼可見患者的肌肉和關節(jié)運動為止,并在增加刺激強度時,征求患者和家屬的意見[5]。在晚間患者入睡后進行小劑量肌肉神經電刺激康復治療,采取便攜式電刺激理療儀進行,主要以小強度刺激為主,強度以不影響患者休息為止,一般電刺激頻率選擇在30~40 MHz之間,主要刺激部位以二頭肌和三角肌為主,1次/d,每周進行治療6 d。
1.2.4 出院后康復訓練方法 此階段以家屬配合訓練為主,醫(yī)師進行每周定期回訪,此階段主要以屈膝、踝關節(jié)背屈訓練為主,如果患者能站立或行走時,應鼓勵患者練習自行坐起和獨立扶物行走,在康復訓練有一定效果后,可要求患者進行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
根據(jù)Barthel指數(shù)計分法對兩組患者的恢復程度進行判斷,得分在60~99分之間的認為其生活能夠基本自理,得分為100分的認為其生活能完全自理。
對兩組患者在6個月內進行回訪統(tǒng)計,其中觀察組有74例能達到生活能夠基本自理以上程度,對照組有47例能達到生活能夠基本自理以上程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恢復率和存活率比較
腦血管病在全球死亡率位居所有疾病的第二位,我國近幾年因腦血管病死亡人數(shù)呈逐年上升趨勢,同時腦血管病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其中約有40%左右會造成重度殘疾,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很大的經濟和精神負擔,如何降低腦血管病的致殘一直是世界研究的課題。在腦血管病死亡患者中,約70%~85%為缺血性死亡。因此,加強腦血管病的臨床和實驗研究,提高診治水平,非常重要。
目前國外專家提出對腦血管病患者采取全程康復訓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殘幾率,趙國榮[6]通過對32例腦血管病患者運動康復訓練的研究分析,得出經全程的運動康復訓練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復程度,32例患者中有24例能基本或者完成生活自理,康復率為75.0%。該次研究通過對該院神經內科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200例腦血管病患者資料進行回顧,結果表明經全程康復訓練的觀察組患者有74例生活能基本或完全自理,恢復率為74.0%,高于未采取康復訓練的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腦血管病患者采取全程康復訓練能有效提高其恢復率和存活率,值得臨床應用加以推廣。
[1] 崔寶娟.腦血管病后的康復訓練現(xiàn)況和臨床應用[D].濟南:山東大學,2015.
[2] 李洪斌.82例腦血管病的康復治療療效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32):150-151.
[3] 李明剛,陳艷波,李巖,等.純中藥特定穴位離子導入配合康復功能訓練治療腦血管病后遺癥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07(11):95.
[4] 王國英,張芬.腦血管意外康復后期患者實施延續(xù)護理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7,33(13):2052-2053.
[5] 李建英,楊春水,黎麗萍,等.臨床應用腦卒中康復運動功能定量表的觀察[J].中華中西醫(yī)雜志,2004,5(16).
[6] 趙國榮.腦血管意外32例運動康復訓練計劃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2,19(11):1196-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