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群
語文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的第一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而讀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朗讀是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會激發(fā)起學生無窮的潛能,興趣的培養(yǎng)又是多途徑的。在朗讀課文時,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美好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欲望。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tǒng)一。實踐證明通過多種有效形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采用多種多樣的朗讀方法,可以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讀.當然教學效果就更好了。
二、重視教師范讀指導
因為小學生常常把老師當著自己的表率,他們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所以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范讀是常用的、十分重要、不可少的。在教師范讀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恰當?shù)睦首x指導,范讀能起到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產(chǎn)生朗讀的欲望、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的作用。
在執(zhí)教一年級的課文《平平搭積木》一文時,我就采用了這種方法。因為一年級的孩子剛上學不久,學習、積累的漢字不多,朗讀的機會不多,學生對問句的朗讀還是難點,所以當出現(xiàn)問句:“平平,平平,這些房子都給誰住呢?”我先讓孩子們自讀,然后又通過自己的范讀指導,讓孩子學著朗讀,再抽讀。經(jīng)過多次練習,全班孩子都能讀出問話的語氣來。學生對這一段讓人看著眼暈的文字產(chǎn)生了好感。通過朗讀,增強了文字的魅力。
三、理解感悟重點詞句
曾經(jīng)教學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課文《梅花魂》一文的中心段:“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他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地愈精神,愈秀氣。他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jié)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經(jīng)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的時候,對于梅花的描寫,我先讓學生理解“秉性”和四個“愈”的意思,并進行了朗讀指導。對于中華民族里有氣節(jié)的人物的描寫,“幾千年來,我們中國出了哪些有氣節(jié)的人物?”在學孩子回答的基礎上,我接著出示了這些人物寫的詩句,如蘇軾的《題林嶺壁》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于謙的《石灰吟》中“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文天祥的《揚子江》中的“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等詩句的引入,不僅讓孩子積累了語言,還幫助學生理解了文字表達的意思。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這段文字,讀出自己的感悟。隨后,我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學習,問:“在當今社會中有哪些有氣節(jié)的人物?”他們想到了醫(yī)生、消防員等時代的英雄,接著我又出示有關圖片。在這樣的感受之上,引導學生朗讀這段文字,并告訴學生,上面寫的是梅花精神,下面寫具有梅花精神的人,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通過范讀,變換形式讀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反復朗讀,理解、記憶了這個中心段。
四、發(fā)揮豐富想象體驗
“想象體驗”指學生按照課文的文字描寫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形象,體驗是指學生進入課文所描寫的特定情景、角色之中,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產(chǎn)生特定的情感體驗。想象體驗的主要方法有:用畫面、音樂或語言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扮演課文中人物的角色等。我在教學《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篇課文時,在指導學生朗讀“每一處沙灘,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脈,每一條河流......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圣潔的?!钡囊欢螘r,先出示這段文字,讓學生談感受,帶著感受朗讀,讓學生對文字有個初步的了解。隨后,圈出“沙灘”“耕地”“山脈”“河流”等字,配上適當?shù)囊魳蜂秩荆骸斑@里曾經(jīng)留下他們多少美妙的回憶呀!在每一片沙灘上,他們曾經(jīng)……(孩子想象回答)在每一片耕地上,他們曾經(jīng)……(孩子想象回答)”剩下的詞語通過出示圖片朗讀句子來感受,接著又說:“可是,這美好的一切西雅圖的族人們要遠離了。此時,他們心情怎樣?”學生通過交流,知道,這短短的文字里,包含著西雅圖族人們對土地的依戀、不舍。最后,讓學生帶著這種種體會,有感情地反復朗讀這一段,孩子們朗讀的很到位,從而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及時、適當?shù)脑u價鼓勵
評價在朗讀指導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評價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在學生朗讀之后,教師給予及時、具體、恰當?shù)脑u價,作為一種反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并使其明確怎樣才能讀得更好。同時,對班級的其他同學而言,教師評價的過程也是指導朗讀的過程。評價中有指導,指導中有評價??梢允窃趯W生接讀課文時進行評價,一般是對學生生詞及多音字的發(fā)音進行評價;可以是用在重點段的朗讀上評價,也可以是在學生朗讀的聲音、感情等方面進行評價。
對于學生之間的評價,使用的形式方法很多、很靈活。當某位學生讀得好時,老師會及時引導全班學生:“掌聲在哪里?”雖然學生沒有說一個字,但這熱烈的掌聲不就是一種無言的評價嗎?使朗讀學生的增強了自信心,成就感。
六、采用分角色朗讀
評價學生朗讀的好壞,不僅要聽學生讀,還要看學生朗讀時所表露出來的神態(tài),“聽其聲,視其形”。教學中經(jīng)常都運用這種分角色朗讀的方法,我教學《晏子使楚》一課時,請了一位學生來讀楚王的話,一位學生讀晏子的話,一位學生讀作者的話,學生的興趣很高,但讀楚王的那位學生表現(xiàn)的沒有大王的范兒,就讓他學生做出楚王不可一世的霸道的表情,再結合這種表情再次朗讀,效果就好多了。讀晏子的話的學生就讓他做出一個嚴肅的表情,要有外交家的范兒。在此基礎上,讓他們分角色讀一讀,效果就比第一次好多了。
總之,多讀才能促悟!只有大膽實踐,才能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孩子的朗讀能力,提高孩子的朗讀水平;只有課堂、教室、校園書聲瑯瑯,才能將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