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劉增生
朝陽縣位于遼寧省西部半干旱地區(qū),東經119°52′~120°47′,北緯40°55′~41°54′。地形為丘陵地帶,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秋季短,雨熱同季,降水偏少,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8.3~8.9℃;年均日照時數(shù)2861.7小時,日照率65%,太陽輻射年平均總量140.7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450毫米左右;無霜期120~155天;冬季盛行西北風,風力一般2~3級;降雨集中在6~7月份。境內空氣清新,水質優(yōu)良,沒有污染企業(yè),處在近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特別適合經濟林產業(yè)發(fā)展。
1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不僅調節(jié)樹體生長與結果的關系,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條件,嚴格控制樹形、樹勢、主枝、側枝及新生枝組的數(shù)量,調整好樹體結構,為桃果套袋打下了基礎。同時達到高產、穩(wěn)產、果實質優(yōu)、著色好的目的。
1.2 疏花疏果
能夠減少樹體養(yǎng)分的消耗,便于套袋,在花蕾期進行疏蕾,應除去過密、枝條背上及基部的花蕾。一般長度在40厘米以上的長結果枝保留8~12個花蕾;長度在20~40厘米的結果枝保留3~5個花蕾;長度在20厘米以下的結果枝保留2~3個花蕾;其余全部疏掉,可節(jié)省大量營養(yǎng),增加保留花蕾營養(yǎng)及訪蜂次數(shù),授粉質量高,提高坐果率。蔬果分2次進行,在5月下旬進行第1次疏果,疏掉背上果、背下果、過密果及畸形果,第2次在套袋前疏果,每個中長結果枝保留3~5個,短接果枝保留1個,多余的全部疏掉,隨后套上果袋。
3 防治病蟲害
朝陽蜜桃主要病蟲害有桃細菌性穿孔病、炭疽病、流膠病、潛葉蛾、桃小食心蟲、蚜蟲、卷葉蛾等。在萌芽前噴施3~5波美度石硫合劑1次,主要防治桃細菌性穿孔病、炭疽病、流膠病、桃小食心蟲、蚜蟲;落花后噴施生物農藥,可選擇無毒或微毒的蘭迪多邦、甲殼素等,主要防治白粉病、蚜蟲、桃樹潛葉蛾等;也可以選擇物理防治法誘殺桃樹害蟲,像懸掛黃板、藍板、頻振式殺蟲燈、糖醋液誘捕器等措施進行防治;當發(fā)現(xiàn)桃樹潛葉蛾時噴施25%滅幼脲3號1500~2000倍液進行防治。
4 紙袋選擇
紙袋分為單層紙袋和雙層紙袋兩種,單層紙袋透光效果好于雙層紙袋。由于朝陽蜜桃自然著色較差,所以選用單層紙袋為宜,單層紙袋有利于促進桃果著色,提高果實外觀品質。
5 套袋
朝陽蜜桃最佳套袋時間是6月20~25日之間進行。套袋前先將紙袋放在潮濕的地面上,讓紙袋受潮,保持柔韌性。套袋時先用手將紙袋撐起,再將紙袋兩底角的通風孔打開,由下向上將果實套入紙袋內,果實在紙袋中心位置,避免果實蹭傷、刮傷、日灼傷等,在果枝的上方收緊袋口,用袋口旁邊的止針將紙袋固定在果枝上。套袋的基本原則是,先上后下,先內后外,便于套袋。
6 摘袋
朝陽蜜桃摘袋最佳時期是在采摘前10天左右。摘袋時先把紙袋口旁邊固定在果枝上的止針拿掉,然后將袋口撐起或將紙袋撕開輕輕摘掉紙袋,不要劃傷、碰傷果實表面,以免影響果實外觀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