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是我國祭祀先祖、緬懷先烈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因為有需求,近年來代客祭祀也應運而生。2018年3月底,重慶某陵園推出了一杯茶、一對燭、一盤果、一封信,收費100元的代客祭祀“基礎套餐”,引起了廣泛關注。
據(jù)了解,在代客祭祀的現(xiàn)場,戴著白色手套的陵園工作人員在鞠躬之后,首先會為逝者奉上一杯茶(或者酒),并表示:“我們受您家人的委托來看您?!苯酉聛恚c上蠟燭、端上水果、送上鮮花。而這種價值100元的“基礎套餐”的核心部分是,工作人員會代客朗讀一封信,這封信要么是家屬自己寫的,要么是工作人員根據(jù)家屬的敘述進行歸納整理的,最終以讀一封信的形式,向逝者傳遞情感,表達對逝者的哀思。信讀完后,代客祭祀結束,整個過程約10分鐘,并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錄制視頻,然后將視頻傳給逝者家屬。
陵園工作人員表示,之所以推出代客祭祀的服務,也是基于逝者家屬的需求。而在“祭祀套餐”的設計上,也倡導生態(tài)、文明祭祀,不為客人哭墳、燒紙等。
官方版代客掃墓值得肯定
說起代客掃墓,并不算是一種新鮮事物,前幾年就有很多淘寶商家在做這種生意,甚至還可以提供磕頭、哭墳等等服務,價格則根據(jù)服務內(nèi)容的不同而定。但是這些由個人進行的代客掃墓,因為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也在社會上引發(fā)了不小的爭議。
而重慶市這家陵園推出的官方版“代客掃墓”,卻有望既避免個人代客掃墓的弊端,同時又能夠很好地滿足社會對于代客掃墓的需求。官方版代客掃墓有標準的流程,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所以不存在偷工減料的問題,更加值得信賴。與此同時,官方版“代客掃墓”嚴格秉持生態(tài)祭祀、綠色祭祀的理念,不磕頭、哭墳、焚燒紙錢祭品,而是以清茶、香燭、水果等等代替,所以避免了對陵園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破壞。而且還會在墓前念出死者親屬專門寫作的一封信,實際上,寫信的過程對家屬而言就是慎終追遠、思考生命價值的過程,這也使得祭掃的意義和價值得以保留。
盡管代客掃墓還無法成為清明祭祀的主流,其本身也存在繼續(xù)完善和改進的空間,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在保證自身生態(tài)、文明的前提下,滿足了社會部分群體的現(xiàn)實需求,這當然是值得肯定的。
代客祭祀創(chuàng)意再好也是一單生意
盡管相關報道并沒有直接贊美代客祭祀這種祭祀方式,卻也表達出明顯的肯定傾向。也難怪,代客祭祀既能緩解交通擁堵,又體現(xiàn)了生態(tài)環(huán)保要求,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創(chuàng)意。何況,此舉順帶還拓展了社會服務業(yè)的邊界,增加了陵園的收入。然而代客祭祀創(chuàng)意再好,也不過是一單生意。既然是生意,則不妨只談市場供需、服務質量、價格標準,至于情懷、文化之類的,則可以少談或不談。事實上,陵園開展類似服務,應該事先做過市場調研,也會對消費者的心理有一個分析。這也表明,社會上對于代客祭祀服務,想必是確有需求的。然而,祭祀終究是一種文化行為。慎終追遠,子孫綿瓞,本來就是傳統(tǒng)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那一代一代相繼點燃的墳頭香火,一直就在那里,也一直是中國人永不熄滅的生命希望。
在祭祀上,“代他人悲傷”的情形從來不是一個問題。喪禮文化經(jīng)由幾千年發(fā)育,早就出現(xiàn)了所謂“代哭者”“陪哭者”等。而無論如何“代”,終究是客體,作為當事人,要旨還是在于是否能做到“正心誠意”。很多人之所以在清明節(jié)不辭辛勞地去祭掃親人,本身也是為了寄托哀思,表達一種懷念的情緒。如果只是“心為行役”,勉強為之,或者只是做給別人看,那還不如不做這些表面文章。如果你相信,你的親人能夠在天國里聽到你的聲音,則這封信無論是不是你在讀,關系并不大。如果你愿意,在一個特定的日子里表達某種心情,也完全可以采取各種你認為方便的方式。心,不應該被外力裹挾;愛,也不應該附著太多塵埃。文化在其中,文明也在其中。